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观在新时代的发展研究

2022-05-15 20:36王雪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马克思主义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科技观创新属于最关键的构成部分,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在社会进入新常态以后,科技创新也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升国力的关键基础。而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从根源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面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明确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举措、培养造就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议,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观;人才队伍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社会生产力的关键,需要立足于我国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道路的同时,从全局化的角度,开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谋划工作,建立配套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提升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可以将科学技术内涵体现出来,发挥出相应的社会功能,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有更加准确的理解,落实驱动战略发展规划。

1.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社会竞争的关键。现阶段,世界各个国家都将科技创新作为实施我国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础内容,需要更加关注科技人才培养工作,适当的增加科技投入,关注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使得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稳固的地位。基于我国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发展背景下,我党更加关注科技创新与进步,进一步落实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直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建立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相关人员需要合理的利用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目标,使得我国可以在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占据稳固地位。

2.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科技技术不单单是改造以及提升大众认知的工具,科学技术也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目标,对促进我国生存发展、民族精神建设来说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历史分析不难了解到,人类社会是自主创新、改革实践的关键过程。从当代科学技术研究了解到,科技技术核心就是创新,人类发展史上的科技技术进步、研发成果等,都是创新获得的成果。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目标的关键原动力。基于此,我国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思想进行研究,并践行科技创新的核心目标,彻底的转变发展模式,促进我国供给侧改革,落实经济长效发展战略计划,实现我国的健康长效发展目标。

3.明确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举措

在打下良好科技技术基础的同时,对世界科技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并做好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工作,获得更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做好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的同时,拓展并顺利实施科技项目,将重心放在现代工程技术的研究方面。真正实现网络技术强国、航天强国、数字强国的长期战略发展举措,构建智慧型社会环境。在明确科技创新战略目标导向的同时,对全局的科学性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发挥出人才的力量,确保战略安排的合理性,突出竞争優势。结合我国实际战略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关注影响国家安全的工程科技问题,了解新时期的民生现实发展需求,还要转化为应用成果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进而保证国防安全性,促进经济安全运行与发展。在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对知识与真理进行研究,还要为广大的群众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目标,真正以改善民生、利民作为科技创新的基本方向,促进科技成果可以合理的利用到现代化伟大事业发展进程中。

4.培养造就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创设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建立人才成长培养机制,还可以将人才的优势发挥出来,创设有利于竞相成长的激励机制,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高素质人才,并且鼓励其参与到创新事业中。不仅要尊重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规律,还需要从根源上解决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并优化人才梯次结构,建立科技战略水平突出的人才,青年创新人才团队等。在适当增强人才投入的同时,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优化人才引用机制。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同时,以提升知识价值,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政策。我国应当更加爱护青年人才,并以发现人才作为关键职责,为人才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将普及科学知识、科技创新作为基础,并进行创新文化倡导,建立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以实现科技成果为首要发展目标。

结束语:综上,思想是行动先导,新时代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观是促进社会历史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已经逐渐进入到新常态,经济社会的发展瓶颈也逐渐展现出来,如资源优势不明显、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人口红利消退,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需要从要素驱动入手,实现创新驱动目标。在对马克思科技观有清晰理解的同时,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战略发展规划,切实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于海飞.马克思主义与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创新[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6):31-37.

[2]王井荣.黑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文化产业创新项目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20,11(5):44-45.

[3]宁子健,贲志雯.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视角探析新时代科学技术观的理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4):13+17.

[4]张继龙,朱宗友.马克思主义创新观视域下的创新发展理念[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01):53-58.

[5]智广元.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价值旨归[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5):10-15+31.

[6]孙宗岭,吴旭平.论阻碍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研究推进的原因及对策——兼评《创新驱动发展与资本逻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07):33-37+61.

[7]陈笑然.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9,41(04):9-15.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雪丹(1995-)女,汉,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1540000,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学专业。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马克思主义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新时期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推动藏区基层央行人才队伍建设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