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课有效教学探析

2022-05-15 05:33郑丽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4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情境

郑丽蔼

【摘要】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课是培养、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以发现、提出问题为引导,通过实验设计、操作,探索出实验结果,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的积极性,又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有助于学生通过实验了解、验证事物和操作、思维探索能力的培养,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导演的角色,搭建实验探究平台,让学生主动、规范、自主去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探究性教学;有效教学设计;情境

生物科是初中必修课,生物实验不但是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通过学习掌握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所有的科学发明都是实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究获得的。生物实验不但饱含丰富的系统操作理论,还能让学生理解、掌握的各个实验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精神。实验探究是培养、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以发现、提出问题为引导,通过实验设计、操作,探索出实验结果,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的积极性,又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有助于学生通过实验了解、验证事物,有助于学生操作、思维探索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生物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生物学是基于实验、立足于探究的,实验和探究有无实效性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当导演的角色,搭建实验探究平台,让学生主动、规范、自主去参与实验探究活动,逐步培养探究思维品质和习惯,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透过实验现象,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学生是实验操作的主体,是核心要素。指导是我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生活联系密切又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实验活动,并根据这些实验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或自主查阅资料、或自主进行同学之间的实验操作、分析对比,或向教师同学请教等,探究诸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与“为什么同样的操作过程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等问题,这样,对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就能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探索、团结合作等综合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实验》(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版本下同)这个实验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动手操作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先借助课件、微课、短视频展示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的各种细胞排列现象。学生们对司空见惯的洋葱,其内部竟有如此让人感到震撼的现象,必然会大大吸引他们自主地探究,在课堂中摆弄起光学显微镜会让他们更用心、更渴望去探究其中的奥秘。自己肉眼下真实微观细胞世界,一排排排列紧密的洋葱表皮细胞;同一时间表皮细胞的运动状态,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究生物实验兴趣,也为后续的探究实验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立足教材实验,有效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生物是实践性、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经历了生物实验结论和现象的产生过程,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必然会产生深刻的认知。教材中的实验都是编写者精心挑选、设计的典型案例,具有代表性。在讲解教材中的结论、规律时,可以就教材实验相关的实验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在原有实验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启发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关注实验选材、实验设计和结果的分析、验证等。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是新课标中比较关注的指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多读多理解,学生对教材和实验所提出的不同见解、疑问,教师要足够重视。

例如,《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淀粉》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直接发现其明显变化的实验之一。通过实验,从对叶片的暗处理到部分遮光,再在光照下摘下叶片,最后用酒精脱色、漂洗加碘,顺利观察淀粉颜色,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这些实验过程、数据、结论都是学生们亲历亲为的,但仅凭一个实验就断然下这个定义,会让学生感觉有点以偏概全,觉得这个结论有点“孤立无援”,缺少佐证,难于让学生信服。以教材实验为基础,再添加“天竺葵叶片”实验,分组探究也好,独自完成也罢,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结果进行对比,能让学生们体会到生物实验探究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合理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需要光、酒精溶解叶绿素、碘遇淀粉变蓝色,从而提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率。

三、结合形势特点,有效创设情境主动探究

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用实验来进行解释和验证。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时不时在他们身上冒出来。教材内容在讲解时又难免让他们觉得没什么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形势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把教材内容融入现实生活,既可以把课标内容中的重难点以生活中所见现象解释出来,又克服了课堂的枯燥泛味,增强了学生对学科知识在生活实用性的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讲解在《传染病的预防》的教学中,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学生对其真实的传播路径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容易让学生对病毒传播途径缺乏足够的重视,或难于理解或不屑一顾。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等,肉眼看不到,总让人觉得有点虚无缥缈。可以借助当下新冠病毒的形势特点,创设情境,老师指着实验台上的一些面粉,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这是病原体,病毒如果通过人为方法,会有哪些途径传播到其他人身上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列举出多种途径:捏住自己鼻子用嘴吹到空气中;手拈上面粉,通过人与人之间握手传播;附着在其它物体表面……学生们说出各种各样的传播途径,再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概念进行分析,应该怎样预防?怎样才能进行更好的自我保护?学生们就会有比较感性的认知,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最终得出面粉的传播路径,由此因势利导,学生们接下来对“传染病的预防”才能胸有成竹。

四、拓展实验空间,有效提升动手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的很多结论性知识,往往都通过实验探究形式得出的。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把理论与耳濡目染的生活情境、现象进行有效融合,适当把实验地点、实验对象、实验结论等进行拓展,讓实验教学走出户外,走出一成不变的实验室。户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实验过程、实验环境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实验效率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探究欲望和探究动力被激活起来,就能让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在生物科教学中,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把学生当作“时代的弄潮儿“,不要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实验探究方法,要拓宽思路,在学生信息摄入量大的时代,既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又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必要的甄别,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做一个智慧的启发者和“导演者”,为学生实验探究充当风向标和“灯塔”,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德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8(11).

[2]王雅芬.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生物技术世界,2016(4):269.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践与体会
浅论参与式教学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