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作品融合的探究

2022-05-16 14:25孙强薛亚君
艺术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表达技巧传统戏曲融合路径

孙强 薛亚君

摘要: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与声乐表演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艺术家通过将传统文化要素与本土化戏曲主题融入声乐作品中,提升声乐艺术的表现力与影响力,使之具备腔调婉转、结构严密等基本特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多种民族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增强声乐表演艺术家的创作能力与舞台表演效果,借助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肢体表达技巧、腔调调节技法,完成高难度表演。文章主要分析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指出民族声乐艺术和古典戏曲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在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融入戏曲元素、增强创作效果的正确措施。

关键词:传统戏曲;民族声乐;融合路径;表达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1-00-03

我国民族声乐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重塑了观众的审美观与艺术价值观。新时代的艺术家必须合理利用本土化戏曲艺术资源,拓展戏曲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多种类型的声乐作品中,融入传统戏曲元素与艺术精神,在音乐旋律、演员唱腔与发声等不同方面,给予观众不同的艺术鉴赏体验,为民族声乐的发展与演化提供更多活力,深入展现作品的艺术内涵与文化价值,让观众体会到艺术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将唱腔声调与背景音乐旋律结合,还原艺术情境。

1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作品的基本特点与发展状况

民族声乐是凸显本民族文化特质与社会风俗的独特歌唱艺术,具备个性化、民族化特征,主要使用民族语言与唱腔演唱,其唱法与艺术审美、主题均契合我国艺术文化传统,能够表现爱国主义思想与民族精神,是社会建构与文化元素积累的产物,在较长时间内通过不断发展、不断改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包含说唱、民歌、现代流行歌曲等多种基本形态,艺术家可借助现代化歌唱技巧与编曲方法,在舞台上表演,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要求表演者合理运用多种科学演唱方法,使用饱满圆润的唱腔在舞台上演唱出富有魅力的乐声,保证共鸣腔体中的气流能够快速流入流出。经过改良的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发扬了民间音乐的歌唱形式与艺术主题,体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气质与审美价值观,是传统艺术美的集中体现。为展现民族审美精神与文化意识,表演者与编导人员应当调整歌唱中的感情表现深度、广度,使得音色具备纯净、统一的特征,凸显时代精神,保证演唱内容、歌唱方式、艺术主题能够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情趣,不断推动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与进步[1]。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受到西方演唱艺术的影响,吸納了来自欧美国家的美声唱法技巧,扩展了唱腔的音域,音调较高。声乐艺术家开始结合西方歌唱艺术技巧,基于本土化艺术创作素材,将美术、舞蹈、音乐与经过改良的舞台表演技巧融为一体,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特殊艺术形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情感状态,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成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新支点。声乐艺术家秉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创作理念,根据大众需求选择性地将传统戏曲的精华元素融入声乐艺术之中,创作出一部分将传统戏曲形式与现代音乐内容融合的经典作品[2]。在继承发扬传统戏曲文化精髓的同时,践行了富有时代感的美学观念,自由融合多种类型的艺术元素,创作出如《白毛女》《思儿》等质量较高的声乐作品,拉近了我国声乐艺术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然而,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依然存在发声方法简单、单一的缺点,可用声乐演唱技法的种类较少,未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部分创作者一味在声乐作品中模仿西方戏曲结构与主题,并未针对声乐理论与传统戏曲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够欣赏新形态戏曲艺术的群众较少。

2 本土化戏曲元素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

我国戏曲文化艺术传统较为深厚,传承时间长,其表现形式、艺术主题丰富多样,可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起到支撑作用,艺术家可在传统戏曲文化中汲取精神财富,获得灵感。传统戏曲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思想性、艺术性,带有较为鲜明的民族特色,影响力较强,受众广泛,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传统戏曲要素可对现代声乐艺术产生较大影响,塑造新时代文化艺术的表现形态、内在风格、表演技巧,如声乐艺术家在不同方面模仿了传统戏曲表演模式,调整了舞台板式结构与演员的歌唱风格,使之更具韵味与艺术感、立体感,传统戏曲中的身法、步法、表情调节技巧被引入声乐艺术表演活动中,在大多数声乐作品中,歌唱艺术家均使用了民族戏曲表演技巧。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文化均来源于同一民族文化传统,有着相同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在长期积累与不断改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文化艺术形式,带有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与人文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艺术文化事业的进步,现代艺术获得快速发展,全民审美素养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戏曲、声乐表演重新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二者的艺术主题较为相似,内在审美价值观基本相同,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传统戏曲中蕴含着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精髓,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与行当的视觉形象与艺术功能、情感色彩丰富的唱腔等,此类艺术表现形态有着强烈的舞台影响力,可强化艺术表现力与视觉、听觉效果,将多种古典文化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民族文化的跨地域、跨时代共性,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与重视[3]。民族声乐在吸收、借鉴西方音乐艺术要素与文化精神的同时,主动融入传统戏曲元素,其在演唱方式、舞台表演内容等方面具备现代性、新颖性,能够给观众带来多方面冲击,改善观众的艺术鉴赏体验,实现恰到好处、富有节奏感的表演。另外,此类表演活动也可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关注。

3 传统戏曲文化对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产生的正面影响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必须有效结合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精华元素,艺术家可主动借鉴多方面内容,顺应历史文化发展潮流,体会到传统戏曲艺术所具备的虚拟性、多元性、空间性等特征,把握舞台艺术表演规律,将戏曲文化中的经典表演动作与念白技巧,提炼加工为可用的表演技能,配合音乐节奏,唱出富有个人风格的乐声,在强化声乐作品表演效果的同时,将传统戏曲艺术元素再现于舞台上。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思想内涵丰富,包含不同类型的文化形式与表演主题,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例如,民族声乐艺术家可从传统戏曲文化中寻找可利用母题与作曲依据,模仿古典戏曲艺术中的经典唱腔与段落结构,展现出变化多端、富有节奏感的唱腔与音调,让观众体会到表演者内心丰富的感情,让现代声乐艺术作品更具戏剧性与感染力。

传统戏曲表演活动中演员的内心情感含而不露,其肢体动作与表情较为含蓄、婉转,节奏较为舒缓,能够让表演者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活动之中,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民族声乐艺术表演者必须主动借鉴、模仿传统戏曲演员的表演风格,调整好自身心态与行为习惯,正确诠释、演绎艺术作品,主动发挥自身才能与艺术能力,在理解作品整体思想境界与主题的前提下,演唱出富有节奏、富有韵律感的乐声[4]。传统戏曲与现代民族声乐均具备富有艺术魅力的舞台表演形态,能够通过作品的音色、音调、唱词展现出作品的主题与核心思想,表现出艺术人物的各类情绪,如愤怒、哀伤等。在现代声乐艺术表演活动中,表演者应当根据声乐作品的主题,将自身的唱腔和音乐艺术形象结合,调整唇部发声声调与音高,将感情埋藏在艺术作品的核心主题中,表现出虚拟艺术人物固有的性格与行为动机,抒发内心艺术感情,在演唱特殊段落时控制自身的表情与肢体动作,适当地深化人物的艺术形象。

4 本土化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路径研究

4.1 艺术创作素材与主题

我国本土化戏曲的传承历史较长,不同流派戏曲作品中包含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主要涉及古代和近代社会的爱情、政治、战争等多个领域的主题,部分艺术题材富有想象力与影响力,包含多个我国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艺术人物,如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男女主人公、《白蛇传》里的白娘子与许仙等,此类虚拟艺术人物的形象较为立体、生动,且带有多处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的台词与念白,能够勾起观众的回忆。此类特殊艺术题材通过文化表演活动代代传承,表达了我国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与个人幸福的向往与不懈追求,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为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素材与可用艺术创作主题。新时代的民族声乐创作者可借鉴、吸收古典戏曲的题材与人物塑造模式,从全新的角度入手解读经典艺术主题和人物,将古典戏曲作品改编为包含西方式唱腔与舞台表演动作的新作品,使之体现传统戏曲艺术的神韵,重点模仿传统戏曲艺术中的审美理念、情感表达方式、精神要素,使得传统戏曲文化在全新的领域获得广泛传播,让民族声乐作品具备古典文化气质与审美价值观,保证其具体内容、主题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降低新形态声乐艺术的理解难度,促使其获得快速发展。

4.2 唱腔与声调

在传统戏曲表演活动中,演员必须合理利用多种艺术表演技巧,调整自身唱腔风格与声调的长度、高度,根据客观艺术表演规律,合理润色音乐旋律与曲调,基于细腻、婉转的唱腔,使用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声调调节技法,通过控制口唇部肌肉的伸展频率与绷紧度,演唱出带有滑音、连音、倚音等特殊修饰音的乐声[5]。戏曲演员必须把握观众对戏曲节目内容与表现形态的具体要求,对唱腔与声调进行修饰与调整,合理运用多种类型的腔调调节技巧,丰富基本旋律,在唱词尾部添加修饰音,使之具备更强的流畅性与节奏感,突出情感层面的起伏变化。现代民族声乐表演活动中,艺术家可主动模仿传统戏曲表演中常见的唱腔调节技巧,对乐声进行润色,结合自身音乐素养与表演经验,模拟部分唱段的表演活动,分析具体表演效果是否达到自身要求,采用较为适宜的腔调与调性,选择使用京剧中常见的高低音结合演唱方法,参与高水平的音域拓展训练,在表演活动中做好真假声转换,保证自身唱腔吐字清晰、音韵明确直白,提升表演水平与艺术质量,使得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表演活动具备鲜明的民族性与本土化特征,为声乐表演活动添加富有魅力的婉转意境。声乐艺术家可通过动态腔调变化展现音乐之美,在表演活动中主动配合乐器与演唱技巧的变化,在民族声乐的表演中赋予一定的韵味,使观众更容易理解艺术主题。

4.3 板式结构

传统戏曲作品中板腔体结构较为常见,此类腔体结构具备较强的对称性、均衡性,以连续不断的对称语句作为段落的基本单位与核心组成部分,基于音韵变体原则,可演化出多种类型的段落結构与语句搭配方式,通过板式结构的跳跃与复合搭配,构建富有张力与层次感的完整框架结构,可间接修饰变化多端的剧情与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板腔体可被分为快板、慢板等多种类型,其整体行进速度、结构完整性有着较大差异,可被分别运用于题材、内容差异较大的作品之中,让戏曲作品更具韵律与审美价值[6]。例如,在经典戏曲作品《北京你好》《梅兰芳》等传统艺术瑰宝中,创作者将行进速度较慢的慢板融入戏曲段落结构之中,调整了整体表演风格,使之具备舒缓、昂扬的基本特征。通过重构音乐段落结构,在音乐情感逐步上升的阶段控制节奏变化,能够有力地刻画出主人公与配角的艺术形象。这一特殊的戏剧段落结构被用于民族声乐作品之中,如民族歌剧《井冈山》《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中,创作者合理运用了腔体变换手法,正确连接了不同段落、不同阶段的戏曲内容,可为声乐作品的艺术效果增添更多神韵,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完整,营造出梦幻的艺术气氛。比如在情节冲突激烈的部分,会通过快板来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通过对板式节奏快慢的掌握,以间接方式逐步引导观众情绪的变化,将此类艺术表演方法运用于声乐艺术表演中,能有效掌控舞台节奏,重点强化声乐艺术表现的感染力和张力。

5 结语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戏曲艺术较为发达、成熟,包含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主题,可被现代声乐艺术家合理利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文化艺术的进步,声乐演唱方法与艺术表现形式发生变化,为突出声乐艺术的本土化特征,艺术家应当正确运用创作手法,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声乐表演模式之中,有计划地推动现代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主动传承、发扬民族戏曲文化与表演技巧,在表演活动中主动使用科学、合理的发声技巧,重塑演唱风格,全面、完整地展现作品的内在思想与人物情感。

参考文献:

[1] 杨博艳.浅论民族声乐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戏剧之家,2022(2):21-22.

[2] 陈挺.基于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演唱的共性分析:以越剧、昆曲唱腔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S2):58-60.

[3] 郑招娣.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及运用[J].普洱学院学报,2021,37(5):107-109.

[4] 吴婷婷.民族声乐教学如何学习和借鉴戏曲艺术[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6):186-187.

[5] 赵艳艳.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基于美学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21,31(3):89-93.

[6] 朱海芳.戏曲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20(13):126.

作者简介:孙强(1995—),男,黑龙江鸡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声乐演唱艺术。

薛亚君(196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表达技巧传统戏曲融合路径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The Expression of British Humor in Downton Abbey
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探析
感悟平淡中生命的精彩
谈传统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