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单元意识,推进整体教学

2022-05-16 13:15秦颖博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任务驱动

秦颖博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最大效能的整合单元文本力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将单元整体教学意识贯穿教学始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外阅读活动及语文学科拓展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围绕单元要素进行统筹思考与设计。

【关键词】统整意识,任务驱动,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设置了指向阅读和表达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单元的内容围绕着语文要素进行编排。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困惑:教材各板块承担的功能是什么?教学中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板块功能?笔者以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树立单元意识,统整分析板块功能

1.统整思考、明确各板块之间的联系

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围绕民间故事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习作指向学会缩写;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讲民间故事”,旨在让学生对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以及欧洲、非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这样的安排体现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2.梳理要素,明晰各板块承载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前应认真梳理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各板块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本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的“度”。民间故事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两个要素均指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创造性思维还是复述能力,都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五年级上册提出的创造性复述,便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通过研读文本,我们发现:《猎人海力布》关照的是换角色复述,《牛郎织女》承载的是扩充细节复述和多样性复述,单元习作指向的是故事的缩写,三个文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但是三者之间又有必要的联系。《猎人海力布》的人称转换为习作的第三人称缩写提供了支撑。《牛郎织女》的扩充复述逆向指导了习作的细节缩写。“口语交际”在为创造性复述的实践提供平台的同时,又为突破习作教学的难度提供了从说到写的有序过渡。“快乐读书吧”围绕本单元的主题推荐了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立足要素落实,开展实践活动

依据本单元的学科素养和单元特点,教师可根据学情开展落实语文要素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引入以非洲民间故事《曼丁之狮》为生发点的大量世界民间故事集,安排制作《民间故事品鉴册》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系统表达能力的提升。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时应在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和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中,根据文本特点,充分发挥文本功能,在真实的语用环境下落实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抓牢单元要素,明晰学生起点

1.明确学生现有的复述水平

了解学情,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一个可靠依据。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抓住单元核心目标(创造性复述能力)对学生进行调查,可采取课前随机访谈、讲故事等方法。调查发现:37位学生中,有14位学生在运用旧知进行原文简要复述时表述不清晰;15位学生在尝试变换角色进行复述时人称转换比较混乱;8 位学生在扩充细节想象复述时不能忠于原著。通过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在后续单元整体教学中,就创造性复述这一要素,教师不僅要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教学,还要对四年级的简要复述进行二次巩固。

2.了解学生“复述”关联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进行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任务驱动的设计不仅要抓住核心目标,还要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依据学生的能力来设计有效的教学任务。

三、关联文本学情,明确单元教学思路

1.确定单元教学核心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优于单篇教学的原因之一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统整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更关注单元之间的联系。因此,单元整体教学不仅要有单篇目标,更需要在授课前先设定单元核心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析。本单元依据文本分析和学情调查,确定了如下单元核心目标和分课时目标。

(1)单元核心目标

●能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能准确提取主要信息,学会缩写故事。

●能讲好民间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在对比阅读中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

●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民间故事的了解,合作完成《民间故事品鉴册》。

(2)教学重点:能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教学难点:能准确提取主要信息,学会缩写故事

2.确定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整体教学应分为文本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和学科实践活动。本单元依据这样的结构,确定了如下教学思路(见图1)。

四、设置真实情境,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任务驱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笔者依据单元特点努力创设讲故事、听故事的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落实语文要素,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1.开展主题活动,整合教材内容

(1)打破文本界限的“谁会讲故事”任务,引导复习简要复述

依据之前的学情调查,部分学生对于简要复述掌握不牢。因此,在开课伊始,教师便抛出了第一个学习活动“谁会讲故事”,引导学生打破文本界限,自主通读三篇课文,完成学习单,并根据学习单的提示开展自由讲故事、组内修改故事、班内评比讲故事等活动,在交流、评价中复习简要复述的方法。C6C048C8-A9A8-4099-AD25-7A58209CA6AD

(2)聚焦《猎人海力布》的“换个角色讲故事”和“最佳导游评选”任务,促使换角色复述能力的形成

在教学《猎人海力布》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了片段式的“换个角色讲故事”和篇章式的“最佳导游评选”两个有梯度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习得换角色复述的方法。在“换个角色讲故事”活动中,教师可出示学习单,引导学生从文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角色,尝试讲故事片段。展示交流中,师生共同梳理换角色复述的方法。习得方法后,再开展“最佳导游”评选活动。让学生迁移方法,以导游的口吻讲石头“海力布”的来历。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出评价标准,不断进行评价、修改,以此帮助学生反复练习,最终习得技能。

两个有梯度的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次次思维创作和表达过程中习得方法,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3)开展“想象拓情节,片段大比拼”活动,落实把简要情节讲丰满的创造性复述方法

整合《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日积月累”等的内容。首先,教师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乞巧》,让学生读古诗并思考这首诗跟哪个民间故事有关,进而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两个片段,引导学生习得“要把简略情节讲丰满,就需要从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当时的环境等角度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习得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开展“想象拓情节,片段大比拼”活动,以任务驱动进行第一次方法迁移运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中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片段,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想象,才能把这个情节讲丰满。在交流、评价中,学生迁移方法,充分发挥想象,不断丰富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分层开展“花式讲故事”活动,落实多样化复述

教师依据学情调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从绘画、表演、叙述三个方面设计可选的分层任务——花式讲故事。针对文本中简略的细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的方式展开想象,对简要情节进行扩充,并表现出来。该任务加入了表演、绘画的元素,既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又在化解本单元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突破学科思维的限制,开阔了学习视野,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的融合与多样化的表达。

(5)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精炼讲故事”任务,化解由说到写的缩写难点

缩写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完成由说到写的突破呢?“口语交际”便是一座桥梁。教学中,教师可组织民间故事分享会,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复述方法讲中国民间故事。等学生积累了大量故事后,再发布“精练讲故事”任务,引导学生结合习作要求把故事讲精练,并在此过程中习得简要讲述故事的方法,最后尝试缩写故事(见图2)。

2.一次对比阅读,开启整本书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应该帮助学生开阔阅读视野。因此,笔者根据教材编排特点,依托“快乐读书吧”设计了本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二部分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曼丁之狮》为生发点设计了对比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曼丁之狮》中的一组故事,完成学习单;然后观察学习单,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发现民间故事的特点。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比思维的发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不是通过一次对比阅读活动就可以实现的,后期不断的分享、交流才是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强劲动力。因此,在后期的学习活动中,笔者还组织了多次读书沙龙、论坛等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流活动中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并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其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一场实践活动,撬动学科实践教学

学语文最终的目的是用语文。语文学科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整合各种语文能力,形成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有了前两个部分的教学积累后,笔者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了制作《民间故事品鉴册》的实践活动。活动之前,笔者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世界民间故事,并根据不同的视角将储备的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然后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对作品进行呈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笔者从如何确定主题、筛选内容、编写目录、绘制插图、撰写前言、后记等方面指导学生明确《民间故事品鉴册》到底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做。有了大量的积累和指导后,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最后通过班级展示栏、朋友圈等平台展示学生的成果。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对知识进行重组建构、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读琢磨,并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做到在实践中触碰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系统表达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有效设计效果评价,促进学科能力落地

评价是修正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特点在任务驱动的形式下把握评价的及时性和多样性,力求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在环节中始终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和正确运用创造性复述的方法作为评價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真正做到以评促学(见表1)。

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把握单元特点,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讲故事、听故事的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C6C048C8-A9A8-4099-AD25-7A58209CA6AD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任务驱动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