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器物设计中珐琅工艺的应用研究

2022-05-16 00:35赵婷婷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珐琅技艺玻璃

赵婷婷

清初,海禁渐开,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华,带来了某些西方较为先进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如珐琅工艺。珐琅工艺一经传入,获得康、雍、乾三代君主的喜爱和推崇,无论在工艺手法还是在装饰艺术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空间,中国创制了珐琅工艺的新品种玻璃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对匠人制作技艺的要求非常苛刻,只能少量生产,但是在宫廷制作档案中有所记载。1728年宫廷造办处又新烧成十八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大大提升了珐琅彩的装饰效用。运用新的珐琅工艺制成的鼻烟壶,在装饰图案方面,由中国的手工艺人将传统花卉纹样与开光彩绘西洋人物自然结合,取得了中西兼容的效果。

中世纪欧洲的珐琅工艺十分先进,以意大利威尼斯的珐琅工艺制作为典型代表,在明末清初时就有很多意大利籍的传教士同时带来的还有意大利先进的珐琅制造工艺。珐琅工艺传人中国之后,形成了几个新品类。包括套色珐琅、搅珐琅和洒金星珐琅。珐琅彩当属最能体现中国匠人运用外来工艺进行创新表现的珐琅器新品类。玻璃胎画珐琅彩器,属于珐琅与画珐琅的复合工艺。它为康熙朝宫内所始创,其工艺是先用珐琅造型,再以彩色珐琅颜料在胎体表面绘画,最后放入小窑焙烧。此类器皿的艺术效果,比铜胎画珐琅更为清丽秀美,但在制作技术上却有很大难度。因为珐琅与珐琅颜料的熔点非常接近,画后焙烧时,温度低了,呈色不佳,温度高了则胎体变形,故传世的珐琅胎珐琅彩器数量稀少,极为珍贵。

西方绘画技法的焦点透视法在中国的传播得益于康熙末年来华的意大利耶稣会士郎世宁。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珐琅器制作的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应用在宫廷制作的开光珐琅器的景物和人物画上,而且吸取了中国画的风格,虽然具有立体感,却又没有西方绘画中浓重的阴影和过强的高光,强调线条在画中的作用。在对待外来工艺方面,清朝初期、中期的统治者和手工艺人们以开放、博大的心态将其容于中国的本土艺术之中,展现了悟性和聪明才智。

带有欧洲影响的珐琅器、玻璃器等是中国和外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同样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从它们身上既可以看到中国和欧洲实用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可领悟到中国独特的民族传统和艺术语言。玻璃画珐琅器作为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中国特有的一个艺术门类,对它的研究长盛不衰。

广式珐琅亦称画珐琅,又称“洋瓷”,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清康熙年间传入我国,带有独特地西式风格,画珐琅富有绘画趣味,故又称“珐琅画”,与景泰蓝一脉相承,在制作及风格上各有千秋。广式珐琅以淡雅取胜,善于西洋风景人物和舒卷自如的卷草番花作为装饰图案。御制广式珐琅器琳琅满目,匠师们在珐琅器的方方面面都力求出新出奇,光是造型就多的令人目不暇接。它集结了中国书画,烧瓷、镶嵌,雕刻,琢磨等手工技术,其珍贵性除了选材、造型、纹饰、色泽上加以鉴别外,汲取了海内外多种工艺的特点,被视为珍贵文物,海内外皆享有盛誉,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它既表现了中国人对西方手工艺技艺的借鉴,也显示着中国传统工艺技术的发展,更凝聚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被誉为中国精美的艺术品,是中国艺术的缩影,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传统工艺在珐琅器制作中的运用。珐琅器制作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技艺,主要有雕刻琢磨技艺,包括剔地突起,浅浮雕、高浮雕、俏色巧作等;填金、包银、镶宝石等套镶嵌技艺;描金银绘、各色釉上彩、釉下彩等彩色瓷绘,等多种技法。同时还有综合装饰,如套料珐琅,炼料成形、套色(单套或兼套)、琢磨图案、抛光等。珐琅器制作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创新。珐琅器制作除了沿用传统技艺之外,还在其发展的后期产生了一项重要的新技术即玻璃胎画珐琅彩器。玻璃胎画珐琅器首先沿用了传统技艺,如内画器坯的琢磨加工技艺等,但发展并没有止步不前,取得了两项重要革新:一将内画的颜色由山水色改为瓷色,经高温固色后解决了内画遇水色淡的问题;二将竹笔改为羊、狼毫笔,狼毫勾勒轮廓、羊毫敷彩,使画面在壶内既显得纤毫毕现,又不失其饱满圆润。当代广式珐琅艺术的跨界融合。将珐琅运用在腕表表盘上、运用在服装纽扣上,以小见大走入寻常百姓等,使设计更金贵与精致,相当于一件可以行走的艺术品。新锐设计师们正以中西结合的创新方式,来实现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让欧洲和东方的审美更加的融合,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个性。

珐琅器装饰中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诗。同样,器物是其制作者的观念的反映。珐琅器作为一个民族艺术品,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积淀、凝结的体现。分为三部分:(一)富有中国特色的造型艺术(二)水火交融的色彩装饰艺术(三)雅俗共赏的传统装饰题材。作者结合广东省非遗永庆坊非遗街区非遗传承大师评选活动发掘有开发潜能的文创产品联合开发,展示交流。

玻璃胎画珐琅彩器。玻璃胎珐琅彩属于玻璃与画珐琅的复合工艺。为康熙朝宫内所始创,工艺是先用珐琅造型,再以彩色珐琅颜料在胎体表面绘画,最后放入小窑焙烧。此类画珐琅器的艺术效果,比铜胎画珐琅更为清丽秀美,在制作技术上却有很大难度。因为珐琅与珐琅颜料的熔点非常接近,画后焙烧时,温度低了呈色不佳,温度高了則胎体变形。传世的珐琅胎珐琅彩器数量稀少,极为珍贵。如何突破现有研究条件,以更好的研究成果,以前瞻的眼光拓宽画珐琅器艺术的发展之路。

我国珐琅器虽然运用了西方工艺技术,更主要的,还是利用了门类众多、分工细腻的传统制作装饰工艺。研究珐琅器创作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规律,顺应现代艺术的发展规律,将西方技艺与中国传统工艺相结合,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使珐琅器艺术获得新发展,更好的提升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当代表现力。

清代至今,珐琅器在结合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推陈出新。研究珐琅器由实用器逐步发展为工艺美术和鉴赏器的过程,珐琅器自身的发展要求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西兼容,从而促进当代画珐琅器设计的发展。珐琅器的材质、色彩的选用和搭配都呈现出明显的偏好。珐琅器艺术领域中表现出中国人民族性格中抱朴守真、斥伪去诈、崇尚自由的可贵。其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至今还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珐琅器可以分为四个重要的部分:一、西洋技艺的重新诠释 二、传统技艺的发扬光大 三、装饰艺术中的民族性 四、珐琅器艺术的审美价值。

珐琅器集我国各类工艺制作技术以及我国手工艺匠人高超技艺于一身,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结晶。珐琅器这一器物已经成为一件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艺术品,具备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该研究分为多个研究层次,如当代珐琅艺术在珐琅器艺术中的应用,珐琅器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的可能性等,这些研究不仅能深入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程度,有效的扩展珐琅器艺术应用范围,提高珐琅器艺术的整体设计水平,培养专业的珐琅器艺术设计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特有的琺琅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繁荣传统手工艺术文化,有效的服务社会与市场。精确数据剖析御制玻璃胎画珐琅器的画面布局,选材用料,特殊制作技巧,装饰性和实用性;总结官制珐琅器艺术的发展状况。第一,西方珐琅工艺与中国独创玻璃胎画珐琅的异同,体现对珐琅器设计语言的深入理解;第二,意大利珐琅工艺与中国玻璃胎画珐琅器新发明,包括套色珐琅、搅珐琅和洒金星珐琅,深入探索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语言。第一,归纳画珐琅复合工艺的设计发展现况,揭示二者发展的同一性及研究重点;第二,分析较有特色的传统工艺,诸如“帖黄”工艺、“俏色巧作”工艺、雕漆工艺等,运用在画珐琅器之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大大增强了珐琅器的艺术感染力。展示珐琅器艺术应用的无限可能性;第三,对当代珐琅器艺术及文化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判断,打开关于珐琅的多样可能性。

珐琅器从诞生之日起直至今天,始终博得古今中外各界人士的喜爱。中国人注重对自然的全幅天地的体验,把自己置身于大化的整体氛围之中。珐琅器艺术所体现出的不仅是艺术之美,同时也体现了自然之真,人生之善,是真善美的结合。研究珐琅器艺术,最重要的是从中体悟生命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人生境界,有积极意义。推广传统手工艺文化,促进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珐琅的认知度的提高;强化国际交流,促进传统手工艺成长;提高传统手工艺创作与设计水平,拉动整体行业,促进艺术创意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5清画珐琅)》李永兴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2]《故宫藏金属胎珐琅器》陈丽华编著,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3]《中国金银珐琅玻璃器全集》杨伯达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4]《国宝(中国金银珐琅器)》,刘炜/段国强,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版;

[5]《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10金银珐琅玻璃器)》,杨伯达,文物出版社2013版。

[6]Glass Art of Louis Comfort Tiffany,Doros Paul,1988,Vendom Press.

[7]Great Glass Lamps,Martin.M,2008,Schiffer Publishing.

[8]Fenton Glass,Whiteneck Peggy,2010,Old Line Publishing.

猜你喜欢
珐琅技艺玻璃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传授技艺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珐琅器之画珐琅
从一件珐琅炉谈明万历朝掐丝珐琅工艺及风格
珐琅,制表中的炼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