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扩建工程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技术性能研究

2022-05-16 13:05韩晓宇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稳定度集料低温

韩晓宇

(山西交通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0 前 言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日益饱和,我国前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已无法满足高速通行的要求,因此对诸多高速公路都进行了改扩建[1~3]。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较多的老路路面已出现了严重的破坏,需将其铣刨进行重铺,如此一来势必产生较多的废弃沥青混合料[4,5],废弃沥青混合料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利用,就会对资源产生较大的浪费,且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6,7]。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是将废弃沥青混合料加工后,以一定比例掺入新沥青混合料中重新铺筑,通过这一技术为我国工程建设平均每年节省材料投入近百亿元[8,9],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RAP中的集料和沥青经过多年的使用,其性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弱化,将其掺入到新沥青混合料中势必会影响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因此如何在保证新建路面性能和RAP最大规模应用之间的平衡,找到能同时兼顾最大经济效益和沥青路面性能的RAP掺量,是一项重要的课题[10,11]。以山西晋阳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例,对旧路面铣刨混合料进行热再生处理,研究不同RAP掺量时,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的变化,以此提出合适的RAP掺量。项目原路面结构为:4 cm AC-13+5 cm AC-16+6 cm AC-20+20 cm水泥稳定碎石+20 cm级配碎石,本文对AC-20下面层沥青混合料进行热再生研究。

1 原材料

对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机械破碎处理,利用标准筛分试验测定每档矿料含量,并以相同比例进行混合后得到RAP矿料合成级配,级配见表1。利用离心抽提仪对RAP中沥青含量进行测定,显示旧沥青含量为4.5%。新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选用AC-20,其级配组成如表2所示,新沥青采用AS70#基质沥青,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3所示。将RAP和新沥青混合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添加5%的再生剂,并由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用量。

表1 RAP集料合成级配

表2 新集料合成级配

表3 新沥青的基本技术指标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高温稳定性

沥青路面车辙是在高温和荷载的双重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抗剪切能力不足出现侧向流动变形而引发的。而RAP的加入改变了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因而会对高温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利用60 ℃车辙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随RAP掺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动稳定度随RAP掺量的变化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当RAP掺量小于10%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随RAP掺量的增多缓慢增长,而当RAP掺量在20%~30%之间时,增大RAP掺量会使动稳定度急剧增大,而当RAP掺量大于30%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趋于稳定,再增大RAP掺量对提高稳定度效果很小。当RAP掺量由0%增大至10%、30%和50%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分别为1 445、1 621、2 329和2 402次/mm,表明掺入10%、30%和50%RAP时,高温稳定性分别提高了12.2%、61.2%和66.3%。说明在合理的范围内,RAP的掺入能极大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当RAP掺量超过30%时对高温稳定性的改善作用有限,当在其他性能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继续增大RAP掺量以进一步实现废弃料的利用。解释其原因主要为,沥青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芬和芳香芬等轻质组分,轻质组分的存在虽然使沥青有一定程度的变形能力,但是会降低沥青抵抗变形的能力。在受热、氧气、阳光和水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RAP中的旧沥青会发生氧化、挥发和聚合等一系列化学变化,造成饱和芬和芳香芬等轻质组分挥发,沥青质含量的上升,使沥青内部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体现到性能上,会使沥青的粘度和针入度提高,高温下抗变形的能力增强,因此使沥青路面抵抗高温车辙的能力提高。

2.2 低温抗裂性

作为一种典型的温度敏感性材料,沥青性能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改变,低温时沥青材料变硬变脆,外力时发生的形变大幅降低,此时在荷载作用下极易出现低温开裂。利用低温(-10 ℃)小梁弯曲试验,测定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和弯曲劲度模量随RAP掺量的变化曲线,研究RAP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并确定合适的RAP掺量,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RAP掺量对最大弯拉应变和弯曲劲度模量的影响呈现相反的规律,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随RAP掺量的增多逐渐减小,弯曲劲度模量随RAP掺量的增多,逐渐增大,且当RAP掺量大于30%时,再增大RAP掺量会使最大弯拉应变急剧减小,当RAP掺量由0%增大至30%和50%时,最大弯拉应变分别由3 387 με减小至2 834 με和2 402 με,分别降低了16.3%和29.1%,当RAP掺量达到50%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降低幅度较大,此时低温抗裂性极差,因此从低温抗裂性角度考虑RAP掺量不应该大于30%。解释其原因主要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一方面取决于级配组成,另一方面主要与沥青性质密切相关,低温时沥青的变形能力越好,则沥青混合料在低温时更不容易断裂,低温抗裂性越好。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RAP中的旧沥青逐渐发生老化,硬度和脆性慢慢增加,变形韧性逐渐降低,此时在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发生断裂,因此使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出现下降。

图2 最大弯拉应变和弯曲劲度模量随RAP掺量的变化曲线

2.3 水稳定性

路面水损害是指水浸入沥青混合料中后,在荷载作用下水破坏了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粘结界面,导致集料剥落进而引发坑槽、剥落等损害。测定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随RAP掺量的变化曲线,研究RAP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确定合理的RAP掺量,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随RAP掺量的变化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随着RAP掺量的增多同时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RAP掺量分别为20%和30%,综合这两个指标考虑,RAP掺量在20%~30%之间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较好。这是因为水稳定性主要与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粘附性密切相关,而RAP中旧沥青的粘结性较差,当RAP掺量超过30%时,新沥青混合料中旧沥青的比例增加,使沥青与集料粘结界面处的孔洞和缺陷增多,因此造成了水稳定性的下降;另一方面RAP中部分集料被压碎或磨光,粉尘量较大,因此其掺量越多,代入混合料中的粉尘越多,使新沥青与旧沥青之间,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性变差,沥青混合料的整体粘结强度降低,在水作用下更容易出现破坏。

2.4 疲劳性能

疲劳破坏是指沥青混合料在荷载循环作用下,其内部出现裂缝,裂缝随着荷载的作用逐渐扩展,力学性能逐渐衰减,直至沥青混合料发生疲劳断裂。利用三分点加载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随RAP掺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疲劳寿命随RAP掺量的变化曲线

试验条件如下:试验温度为15 ℃,加载方式为应力控制,应力比为0.7,加载速率为10 Hz,试件尺寸为250 mm×40 mm×40 mm,试验时对试件进行重复循环加载,直至试件发生断裂,将试件断裂时荷载的作用次数定义为疲劳寿命,

从图4可以看出,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RAP掺量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987 3。RAP掺量越多,疲劳寿命越低,当RAP掺量由0%增大至30%和50%时,疲劳寿命分别由7 114次降低为3 352次和2 679次,分别降低了52.9%和62.3%。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材料组成,RAP的加入,一方面旧沥青使得整个沥青结合料的硬度增加,韧性降低,沥青整体的变形性能不足,且旧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性能较差,在粘结界面处存在薄弱区,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薄弱区优先发生疲劳破坏,造成了沥青混合料整体疲劳寿命的锐减;另一方面RAP中存在较多的粉尘和泥土等杂质,杂质的代入使混合料中易形成不均匀的缺陷,缺陷处在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使沥青混合料内部出现一定数量的微裂缝,在荷载作用下微裂缝不断扩展,直至裂缝连通后引发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破坏,进而降低了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

3 结 论

(1)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随着RAP掺量的增多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当RAP掺量超过30%时,再增大其掺量,动稳定度的增长幅度较小,高温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2)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随RAP掺量的增多逐渐减小,弯曲劲度模量随RAP掺量的增多逐渐增大,低温抗裂性逐渐变差,当RAP掺量超过30%时,最大弯拉应变急剧减小,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出现大幅度下降。

(3)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都随RAP掺量的增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两者达到最大值对应的RAP掺量分别为20%和30%,从水稳定性角度考虑,RAP掺量不易大于30%。

(4)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随RAP掺量的增多以对数规律递减,相关系数为0.987 3,加入30%的RAP后,使疲劳寿命降低了52.9%。综合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经济效益,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RAP掺量不易大于30%。

猜你喜欢
稳定度集料低温
砖混固废再生集料在城镇道路路基及基层中的应用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掺铁尾矿砂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分析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高稳晶振短期频率稳定度的仿真分析
雾霾低温来袭快给蔬菜补充能量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应用于弹性交流输电系统的稳定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