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耻感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5-16 10:09何金娜苏慧晶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病耻服药精神分裂症

何金娜,苏慧晶,梁 霞

(1.广东省肇庆市复退军人医院精神科,广东 肇庆 526000;2.广东省肇庆市复退军人医院医务股)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一旦患病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残疾以及衰退[1-2]。目前临床通过药物能够有效稳定疾病症状,但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导致大多数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回避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者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促进其恢复是目前精神科医生重点关注问题。既往有研究发现,病耻感心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生活质量有着明显效果[4-5],但目前尚未见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将病耻感心理干预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探讨其对患者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肇庆市复退军人医院收治的6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入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5.20±4.8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9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5.64±4.9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诊断标准[6],同时符合康复期标准[7](经抗精神药物系统治疗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总分>40分);(2)无语言障碍。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障碍疾病以及严重躯体性疾病;(2)癫痫、听觉视觉感知障碍;(3)妊娠以及哺乳期;(4)有药物成瘾性;(5)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本次研究获得肇庆市复退军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与饮食、药物、运动指导,同时出院时告知随访、复诊时间和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病耻感心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8-9]:(1)成立病耻感心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1名、责任护士3名,所有成员至少具有3年精神科工作经验,且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或心理学系统培训经历,其中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所有成员进行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培训,学习以及掌握病耻感调查评分方法与细则。(2)病耻感心理评估:小组成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感受,并结合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评估患者病耻感程度,通过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民族、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病耻感的影响,从而找出影响患者产生病耻感的主要原因,最后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3)病耻感心理干预: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特点及发生、发展情况,分享目前临床治疗成功案例,以增强他们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同时注意在沟通过程中视其为健康人,尽可能让患者参与治疗意见,无关人员在场时不与患者讨论病情,以维护其尊严;同时有目的地借助自身与他人言谈,夸赞患者自身的闪光点与优势,并有意让患者直接或间接听到,帮助患者找回自信;通过潜意识催眠、积极心理暗示、正性引导等方法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观念,从而增强抗疾病的自信心、降低病耻感。(4)淡化病耻感:指导患者家属在干预过程中支持鼓励患者,并积极引导患者参与家庭生活活动或对家庭生活提出建议,不仅使患者融入家庭生活,维护其作为家庭成员的存在感,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指导家属训练患者读书、看报、下棋、体育锻炼等社交技能,提高患者与人交往技巧,同时模拟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场景,引导患者学习解决社交场景中的矛盾,提高其应对冲突的能力和经验。最后指导患者进行冥想放松、躯体扫描、自信训练,重建患者正确认知、思维、情绪行为。每名患者每周至少接受3次病耻感心理干预,每次30~40 min,连续干预10周。

1.3观察指标 (1)自尊水平:干预前后主要采用缺陷感量表(feelings of inadequacy scale,FIS)进行评估[10],该量表包括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体能5个维度,共36个条目。每条目按照0~6分评分法评分,总分21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尊感越强。(2)应对方式:干预前后主要采用应对方式问卷量表(medical coping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估[11],该问卷包括面对、回避、屈服3项目,共20个条目,每条按照0~4分评分法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应对方式越积极。(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1-74)评估[12],该量表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4维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服药依从性、复发率:服药依从性主要从规律用药、间断用药、停药方面进行评分,总分100分,根据评分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三方面,服药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FI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I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体能等FIS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IS评分的比较

2.2两组干预前后MCM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MCM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面对、回避评分均升高,屈服评分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面对、回避评分更高,屈服评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CMQ评分的比较

2.3两组干预前后GQOL1-74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GQOL1-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1-74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GQOL1-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GQOL1-74评分的比较

2.4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94.12 % vs 76.47 %,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的比较[n(%)]

3 讨论

3.1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危害与病耻感心理干预应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并具有广泛心理活动损害的精神疾病,即使处于康复期仍容易因自身性格、环境以及社会偏见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缺乏自信心,出现“病耻感”现象,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康复[13-14]。常规心理干预是目前临床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常用方法,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病耻感是指个体因患有某种疾病而引起耻辱感的内心体验,同时也是个体对事物不正确认知与评价所产生的一种错误信念[15-16]。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采用针对性的病耻感心理干预,并分析其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2病耻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生活质量 自尊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与自我接纳的整体感受,受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已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17]。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由于不正确的认知容易产生羞耻、自卑等心理问题,并导致自尊水平降低,进而影响生活质量。而本研究通过干预后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IS、GQOL1-74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示病耻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与生活质量。说明通过病耻感心理干预能够维护患者自尊,并帮助其增长对疾病本身以及治疗的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观念,消除不必要的担心与自卑,同时通过鼓励患者参与家庭与社会活动,使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与谢平[18]将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3.3病耻感心理干预能够增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个体为适应内外环境带来的压力而采取的具有个体化特征的应对策略。目前大部分人们容易因传统文化观念及思维习惯的影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偏见,进而使其产生自卑、恐惧、消极心理,因此无法积极应对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面对、回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示病耻感心理干预通过潜意识催眠、积极心理暗示、正性引导以及冥想放松、自信训练等方法可引导患者走出病耻感,建立正确认知,同时提高患者自信心,进而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与生活。本研究结果与宋凤等[19]的结果一致。

3.4病耻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各种治疗服药过程的主动配合程度,且服药依从性的好与坏能够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和效果,而目前导致精神疾病复发的根源之一是患者服药依从性差[2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示通过病耻感心理干预提高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认识到正确用药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因此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病耻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与生活质量,同时促进积极应对方式,并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病耻服药精神分裂症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