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历史情境, 推动互动教学

2022-05-17 17:30葛秋霞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设历史情境

葛秋霞

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在信息化冲击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重视,许多国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竞争。传统教学强调知识客观性,新课程遵循认知心理学思路,认为知识是在学生与外界环境交互中构建。教师要着重进行历史问题情境创设,情境创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提供良好的学习范围,引导学生进入生动的历史学习领域。

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祖国统一大业》内容知识结构编排包括“一国两制”的提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要采取传统讲授法与学生自主探究结合,通过史料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采用情境互动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知识由个人构建,有效改善传统教学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弊端。传统教学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情境教学实现知识的科学传递,是对传统知识教学的超越。情境教学法是创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经历创设情境、运用情境等阶段,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情境。初中历史教学采用情境互动教学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认知,有助于实现育人目标的整合,开辟学生主动发展的现实途径。初中历史运用情境互动教学要遵循时效性、真实性与交际性等原则。

创设多样情境,强化互动生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改进。随着学界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情景教学理论研究受到重视。教师日益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教学设计联系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三维目标,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初中历史《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要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重点。

《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教学设计要求创设教学情境,强化互动生成。师生互动合作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流程,紧扣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播放歌曲《中国梦》,使学生在具有乐趣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目标。新课程下历史教学设计强调材料与情境统一,关注情境具有实际意义,创设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高层次情境。讲解“一国两制”历史时,提出港澳回归与海峡两岸的关系,讨论“一国两制”提出时间,对推动两岸关系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讨论结果,培养学生归纳表述能力,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互动教学要紧扣新课标整合相关课程资源,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依据,教师授课前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教材重点,将《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内容处理为统一大业指导思想与实践部分,课程内容反映当代实际,课堂教学要以“一国两制”为主线,有机结合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环节。质疑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触动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导入新课时出示《祖国江山一片红》邮票图片,讲述图片背景,邮票在1966年发行不久即停售,个别邮局提前出售导致少量邮票流出,提问国家为何停止销售邮票,通过邮票实物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认为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捕捉课堂生成时机,如在探究“一國两制”的意义时,教师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编排顺序,以课本内容为线提供多样化史料,可以提供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讲话,邓小平与美国时代出版集团总编辑的谈话等不同时期史料,得出“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在教师引导下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进行,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设施与教材,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完成教学目标。

优化学习情境,拉近历史距离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内容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当代重大历史事件,可以由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以影像资料为依托,如让学生扮演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模拟会谈香港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互动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点学习变为生活化历史活动场景,激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等探索性活动。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相关问题。如在讲授两岸高层握手图片时,提问图片反映两岸关系有何发展?引出探究问题“影响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

新世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的人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很多新问题。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启发探究问题情境中学习,为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生动的历史学习领域,师生将教学课堂构建成为美好的生活家园。历史学科特点决定教学要生动形象,历史知识特点为情境教学提供有利的素材,如人物事件等可以通过语言渲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历史知识处于较低水平,学生通过古装电视剧,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接触历史信息。历史具有时代性,要求历史课生动形象,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情境创设依据教学内容设置真实历史氛围,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

《祖国统一大业》情境互动教学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充分利用课程资料,运用较多史料图片为学生构建大量情境,完成课程三维目标。教学设计要研读课标教材,让学生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原因,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表现等。通过史料图片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解答材料的能力,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妥善把握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中要注意适当点拨引导,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问题能力探讨,如在探讨港澳台异同时,发挥学生的思辨能力,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教学经验影响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

专家点评

情境化教学中,通过引出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教学,历史作为一门围绕过去所发生的人和事的学科,和学生当下的生活体验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历史学科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值得一线历史老师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猜你喜欢
创设历史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