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17 16:47辛艳秋
黑河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小学音乐

辛艳秋

[摘 要]音乐是素质教育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也深受广大家长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深入探究音乐律动,掌握音乐艺术的真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声势训练;培养能力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艺术理解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好音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音乐的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一、培养乐感,提高学生辨识能力

培养良好的乐感是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辨识音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分辨不同音乐的基本要素。在声势训练中,首先应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要有丰富的歌词内容,还要有较强的节奏感,蕴含一定的肢体语言,这是教师开展声势训练的基础。例如,教学《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音乐作品,由于歌词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韵律性和规律性,且蕴含丰富的肢体动作,这时就可以利用声势教学展开教学内容。如唱到“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时,学生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和参与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乐感。又如,教学《爱的人间》这一音乐作品,其内容表达的是盲童群体对于社会上关爱他们的人的感恩之情,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其中一位学生蒙住眼睛,扮演盲童,另一位学生让“盲童”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以此让学生切身体会盲人的真实生活。接着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在初步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同情和理解盲人群体,也在聆听歌曲时体会到歌曲表达的情感。

二、设置游戏,适时渗透声势训练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并且十分好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把游戏活动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音乐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声势训练,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和把握,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与声势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音乐课堂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例如,在《来和我划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让学生模仿划船的动作,体会三拍子在歌曲之中的律动,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节奏中的强拍和弱拍,在强拍时用力划船,在弱拍时轻轻划船,通过肢体语言感受三拍子之间的强弱关系。这样的声势训练,加深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三、多元教学,充分体验音乐声势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也可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声势训练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进一步学习音乐的组合构成方式。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异在于音乐学习具有无条件性,任何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感悟,也能对不同音乐进行欣赏。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音乐喜好,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蓝色的雅德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手势的高低来模拟波浪的起伏,用拍手声音的大小表示音乐的强弱。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同学生的反应,对于节奏感欠佳的学生,应加以引导和鼓励,可以与学生一起拍手或用肢体语言传达音乐的韵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四、循序渐进,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是人类满足精神需求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不仅可以训练听觉,也能够释放压力,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科学设置课程,一方面有助于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使课堂环节合理有序、循序渐进;另一方面也能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方法,为其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四季童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歌词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形成对整首歌曲的初步感受,然后让学生跟着视频歌唱,感受歌词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童真,最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体态姿势去表达歌词内容,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而律动,进一步加深对歌词内涵的理解。这样的课程设置明确了课程内容,让教学更加科学有序,学生也通过声势训练学会了肢体表达,提高了音乐感受和表达能力。

五、改革模式,充分感知音乐节奏

要想把声势训练更有效地应用于课堂实践中,教师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这一音乐作品时,为了更好地把声势训练与音乐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设备和科学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音乐课堂。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动物叫声、流水声音、击打声音等不同音频,让学生对这些音频进行辨识和归纳总结,概括出不同声音的特点及其差异。也可以鼓励学生对熟悉的声音进行模仿,增强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引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分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授《幸福拍手歌》这一音乐作品时,把班里的学生分组,让学生分别做跺跺脚、拍拍手等动作并进行小组接龙,可以将音乐速度逐渐加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增强乐感和表达能力。

六、灵活渗透,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节奏感、艺术品鉴能力和创作意识,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环节中融入声势训练,让学生了解音乐创造的美感和意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一音乐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表达的音乐情感,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首歌的音频,并向学生讲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重要代表作,将学生引入情境中,提高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的兴趣。也可以在声势训练中通过叉腰、拍手、跺脚等肢体语言,帮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情感,加深音樂体验。例如,在学习《编花篮》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个美丽温柔的小姑娘在花海中采花的情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代入情境中,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可以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内容,生动具体地展示音乐作品所呈现的画面。在声势训练中,学生提高了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声势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创新,灵活地把声势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把音乐的律动和节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和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刘玮.浅述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96).

[2]王琴.律动校园,音乐绽放——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16).

[3]付珊珊.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

[4]张萍.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 2018, (05).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小学音乐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