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2022-05-17 00:03马春华
黑河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马春华

[摘 要]一堂好课是教师从精心的教学设计开始的,随着课堂教学的精彩导入,教师的教学设计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展现教师教学的艺术,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真正在课堂上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体会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在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融入的。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构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教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积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语文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新课导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好奇心,有了探索发现新事物的强烈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进行比较高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通过精彩的描述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在联想和想象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本。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结合课件配图,教师设计如下导语: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劳动人民更是创造了无数的历史奇迹,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金碧辉煌的莫高窟,还有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样的艺术瑰宝为什么被毁灭了?被什么人给毁灭的呀?艺术瑰宝的璀璨与毁灭,强烈的视觉反差,为这一堂课的情感定下了基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通过故事情节导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精彩的故事情节,能深深吸引学生,增加学生課堂学习中的关注力。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安排,选好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如学习《牛郎织女》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雷峰塔的美丽传说,白娘子与许仙凄美的爱情故事,学生听完后意犹未尽。接着教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个关于美好爱情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读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

(三)通过音乐导入新课,使课文与音乐产生共鸣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爱唱爱跳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快快乐乐是他们童年的美好记忆。在新授课中采用音乐导入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以其节奏、旋律、音调的变化,向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让没有生命的文字通过音符鲜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以特定的音乐情景作为导语,使学生以音乐为载体,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展翅翱翔。如在学习《父爱之舟》时,教师先播放歌曲《父亲》,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学习《父爱之舟》,在悠扬的旋律中,为教学打下感情基础,将学生带入到特定氛围之中,从而更好地表现出父亲的伟大。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感受到的父爱,体会文章中这只小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深深的爱,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爱之舟,承载着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深化了主题。

(四)通过视频导入,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力

多媒体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倍受师生的喜爱,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好的课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突破了时空的桎梏,直观形象,使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如在学习《冀中的地道战》时,教师给学生播放电影《地道战》片段,学生直观地看到地道样式多、作用大、安全性高的特点。对地道战的背景以及地道的特点、结构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二、新颖的问题设计,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主动性非常重要,教师应让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充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备课过程中应精心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根据学情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的课堂,能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新颖的问题设计,是教师在课堂上手中的风筝线,教师牢牢地抓在手中,有利于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拐弯处的回头》时,教师可以拓展性地设计问题:儿子再次见到父亲时会怎样?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在教学《未来的汽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未来的汽车除了书本上说的那几种,还会有什么变化?作文教学新颖的问题设计,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写记叙文,不仅可以写人,还可以写物。如写有关风的作文,不仅可以写自然的风,还可以写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学习语法修辞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讲解运用比喻时,教师可以不讲它的定义和作用,只要确定话语环境,引导学生自由组成比喻句,教师适当点拨就可以。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新颖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课前教学准备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灵活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和超越自我。

(一)自主学习,放手质疑

为了让学生都能在探索质疑中提高自己,使教育走在发展的前列,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探索和质疑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展现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欣赏学生,信赖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质疑,课堂上有教师温柔的笑脸,赞美的语言,书声琅琅,怡然自乐,这样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课堂。但是,课堂教学中的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给出学生探究的范围。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提出下一阶段的问题,做到以学定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上展示自己,全力以赴达到自己的至高点。

(二)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在合作学习中,能使学生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对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畅所欲言,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加深。教师也应适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使学生在讨论中都得到锻炼,不断展示自我,力求共同提高。如在学习课文《金色的鱼钩》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老班长没有带着小战士走出草地就牺牲了,所以他没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老班长完成任务了。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老班长临死前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呢?”这样问题的提出,能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终于明白老班长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好,可见他对党的忠诚。由此可以看出,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意义重大。

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利用新颖的导语导入课题,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收获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邓绮梅.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04).

[3]陈云霞.以课外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12) .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