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年教师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2022-05-17 07:46李娜
文教资料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路困境

李娜

摘 要:十九大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学校、乡村教育、乡村教师的发展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面对乡村教育“留不住人才”“教师流动性大”“师资匮乏”等现实困境,我们更应该把乡村教育的关注点放在乡村教育骨干群体——“乡村中年教师”的身上。为此,乡村中年教师应该勇于面对发展困境,提升自身发展的自觉性,正确认识当前的教育改革,立足于自身所处情境的实际情况,把改革提出的挑战当作时代赋予自己的机遇,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

关键词:乡村中年教师 困境 出路

一、乡村中年教师需要发展的背景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才,乡村教育培养乡村人才,为此,乡村教师在这三个要点中起着支撑作用。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人口数量巨大。近些年,快速的城镇化引起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尽管在政府规定的“在城市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就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的统计标准下,大多数城市打工或者从业人员还依旧认为自己是农业人口。究其原因,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他们的根深深地扎在了乡村,他们的家人、孩子、社会关系往往还在乡村,因此,他们的“乡土”根基是不能被动摇的。只要“乡土社会”存在,乡村教育就要不断推进与发展,乡村教师也要承担起现实社会赋予他们的“教育振兴”这一责任。

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各界很多都在提倡大学生毕业后建设乡村、年轻教师支教乡村、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回家工作等,但乡村往往总是留不住教育人才,由此呈现出了“乡村教师流动性大”“乡村师资匮乏”等特点。对于很多年轻教师来说,乡村这一教学环境仅仅是他们毕业后的“过渡性”教学岗位,因此他们往往不会长期待在乡村学校,而这种情况在贫困边远地区表现尤甚。为此,我们在鼓励大学毕业生和年轻教师回到乡村参与教育振兴的同时,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乡村中年教师”的身上。一方面,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中期,乡村中年教师具备特有的优势,他们的阅历广、工作经验多,具有熟练处理家校关系的能力,被多数家长所信任。另一方面,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研究的深化,乡村中年教师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积极适应教育现代化、熟练电子教具与办公软件的使用、参与学校建设现代化与多元化等。乡村中年教师在“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之下,应该勇于正视自己的独有价值,也要应然面对发展困境,接受挑战,积极主动地寻求自身发展,增强教师的存在感与幸福感,减少教师职业倦怠,而不是用消极的态度面对自身发展。

二、鄉村中年教师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教师角色权威下降

传统社会是一个传统和制度形成的有中心的权威社会,教师权威的形成更多依赖于传统或制度赋予的权力,即教师通过外在的制度或民众的信仰就被赋予权威地位和声望,但随着信息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形成,教师权威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1]米尔斯说过:“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一种社会的‘纯粹类型’,拥有一套纪律完善的社会结构,其中受支配的人出于形形色色的理由,无法放弃他们预定的角色。”[2]教师就是这样的群体,人们对教师有刻板的职业形象认知,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公众认为教育者应该最大限度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和文化影响,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也各有好坏。教师被当作工具,其作为完整人的存在和教师发展的自我价值被忽略,社会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3]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等观念反映了我国早期教师的地位与权威就很高。而社会推进发展的同时,学生也在“进化”,现今学生有很多心理问题,包括自闭、多动、抑郁、心理敏感等,这些已经成为他们自己不被教师所管理的“挡箭牌”。诸如此类问题,会让教师忽略自己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的“管理间距”,这样的间距会引起各种班级管理问题,也会降低教师的权威。除此之外,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与人的交往已经不限于面对面的交流,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他们对于书中呈现的知识会有一种既稀奇、期待又怀疑的态度,这也使教师在传递知识与育人等方面的权威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

(二)教师职业负担加重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大众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现阶段,乡村中年教师承担了大量的非专业性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偏移,这也是他们感到焦虑的原因。例如,教师需要填写很多形式化的表格以应付上级检查,做书籍摘抄和写心得体会,有的教师还被分配以扶贫任务。这些非专业性的工作,让很多中年教师感到“职业倦怠”。

随着“教育学”不断发展成为“教育科学”,这就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否具有科学主义的教师专业发展路线。教师在科学主义的背景下,需要主动学习历史变迁、时代变换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新教育理论,以适应与符合教师评价标准。教育理论被赋予“宏大化”的色彩,而理论大多是理想化的形态,与现实教育在不同维度中的差距仍然存在。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标准不断地去反思,让这些理念影响自己的行为。[4]事实上,很多中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停地受挫,过重的职业负担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摧毁了他们的教学自信。

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当时教师角色所承担的责任。韩愈笔下的教师是工具化的,而今教师所要承担的职责也包含这些内容,但远远不限制在这几个方面。最初,教育只是为了传授生存和生活、生产经验,那是最原始的状态。“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精神需求的增加”,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期望,教师的责任、义务与权利的规定也在不断变化。

(三)教师自身发展停滞

中年教师经历的是他们职业生涯的“成熟期”,这一教师群体的事业状况已经趋于稳定,中年教师完全褪去了初任教的稚嫩,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教学状态,都进入了一定的平稳期。正因为如此,这个阶段成为中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分叉口,不同教师对职业发展期望也不相同。部分中年教师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往往会安于现状,缺少对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的关注与使用,教学创新明显不足。虽然乡村中年教师对于职业的认同感较高,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模式的评价也较好,但不同于年轻教师,他们参加教学培训进修的机会有限,尤其是在乡村教育资源缺乏的环境下。一方面原因是他们自身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原因是学校倾向于把这样的机会给年轻教师。因此,在这一阶段,有一部分中年教师对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不及时,缺少教育信息化能力,也经常会忽略关注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进动力明显不足。教师教人做人、授人知识,也要对这一职业有向往之心与追求之志。

教育的形式、方法、目的、场所以及过程都在文化与社会的变迁中慢慢变革,乡村教育也是如此。为了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教育各界对乡村学校的建设与乡村教师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提供了多样的帮助。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教师被赋予了“教育振兴”这一职责。乡村学校常有新鲜血液的加入,这些新教师带来了超前的教学理念、欢快的生活氛围,给予乡村教育以生机勃勃的愿景。遗憾的是,乡村中年教师往往不会感受到职业危机,他们习惯于已经形成的教学状态,会受到常态化教学方法与思维的影响,使教学惯性难以被突破;他们拥有稳定的家庭,会被家庭琐事所烦扰,这也会分走他们的部分精力,使他们的关注点脱离教育本身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激发乡村中年教师发展的路径

(一)追赶: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虽说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更多还是取决于教师自身发展的意愿,侧重于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无论从事哪种职业,要想在职业领域上有所发展,重要的是自身的意愿。乡村中年教师所处的外部发展环境并不像城市教师的那样优越,但是乡村教师只要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利用好乡村独特的教学环境,谋求职业发展,促进学生进步,也同样会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就。教师想获得专业成长,更多的是要从自身内在的意愿出发,寻找方向,制订计划,提升自我发展意识。

虽说乡村中年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了冲击,但教师不仅是作为“传递者”将知识输送给学生,还要作为“育人者”,在学生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成人”,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成仁”。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共建师生交往共同体以促进相互成长,将“爱”贯穿相互交往中,不能忘记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师个体德性形成的价值引领越来越成为教师权威形成的根本决定条件”[5],为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内在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

乡村教师的发展轨迹大多都停留在中年时期,他们容易受周围同事对待职业态度的影响,对自己的发展就此定位,接受乡村教师这一头衔,向年龄低头,认为自己被时代抛到了身后。事实上,每个职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要学会热爱自己的职业,踏实进取地工作,善于创新,在自己的职业领域中有所成就。外部因素不能摧毁乡村教师的信念,教师要利用好乡村教学资源,在教育职业上大放异彩。教育部门会为乡村教师提供各类优秀的学习资源,例如职业进修机会、教学培训、线上学习课程与活动等。因此,乡村中年教师要主动争取和把握学习时机,获取新的教学理念,将所学以致用,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追求:教师权利保障机制

首先,教师的发展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疏漏。乡村教育振兴不仅需要乡村教师的付出,也需要乡村学校的支持。乡村学校要督促教师进步,尤其是在中年教师这一重要的群体中,每年都应该采取严格的职业考核制度。教师与学生一样,也会遭受处于困境中停滞不前的境遇和懒惰的心理。为此,促使教师寻找职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鼓励他们重新找回职业价值,也是稳定教师焦虑与倦怠心态的举措。

其次,學校还要提升中年教师的待遇,完善中年教师的培训与进修计划,要让中年教师感受到尽管在新教师的不断加入之下、新的教育技术的不断引进之时,他们也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从而去提升教师的存在感与幸福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再次,为缓解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关键举措就在于“去行政化”,使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职责的边界得到明确规定,让学校安静办学,不难为教师,从“实”入手,让教师回归以“教学”为主体的岗位,让“形式主义”远离学校与教师。

最后,教师成为教师的前提,是其首先是一个人,教师位于社会之中,也有生活压力,这就又延伸了教师的一个社会性角色。改善乡村教师的生存环境,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学校不仅要鼓励乡村中年教师改变自身专业状态,也要帮助其改善自身生活状态,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现在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应该再是必须要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而应该鼓励教师追求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的权利保障。除此之外,乡村学校也应该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让每个阶段的教师在面临困扰时,都有被开导的场所。

(三)追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教育理论不能脱离实践,教师要更加细致地去发现实践中的教育点,从而去丰富教育理论。“科学主义的教师专业发展路线由于追求普遍化的、去情境化的‘理论’而忽略‘背景’的重要影响, 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现实、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6]教师不能忽视教育资源的差距: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之间的差距等。如果忽视现实处境,就很容易纠结自己的教学与专业发展是否符合某一个科学的教学理念。而教师应该回归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立足于教育现实,借助教育实践成果以丰富自己的专业发展理念,形成适于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一套“自己”的风格。在面临发展瓶颈时,中年教师要主动分析自身情况,立足于发展实际,不断学习与完善,努力去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各类挑战和问题,寻求专业成长的方向,修订专业成长的规划。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感增强,其对于职业的幸福感也会提升,从而也会主动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作为具有足够经验的中年教师,他们要利用好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让教师职业的意义更好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一方面,乡村中年教师要摒弃“新老师优先”“老教师不行”等固有的观念,在面对新挑战时,要摆正心态,多方面利用学习资源加强自身对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自身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身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不足,在及时改正的同时进一步寻找提升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地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才能将日常所见、所学和所改升华为自己的智慧,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终身学习贯穿于教学生涯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分阶段计划,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制定与调整具体措施。

四、结语

迪尔凯姆认为,一种社会事实只能通过其他社会事实去解释。当我们分析一种社会现象时,需要从不同立场去分析各个社会事实所产生的原因,探究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导致这样的社会事实存在。乡村教师的发展与教师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政府支持、学校氛围、家庭背景、个人特质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独立于个人意识之外,本身就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既传承又创新发展教育理论,践行紧跟时代步伐的教育实践,因此,中年教师需要不断地增强职业生涯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获取进步。

相较于城镇,农村地区的教育呈现出小规模、低质量的状态,制约了乡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乡村中年教师又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的弱势群体。鉴于此现象,教育部也给予了乡村教师很多支持,例如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大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力度”等激励机制。为此,乡村中年教师更要勇于面对发展困境,紧握发展机遇,提升自身发展的自觉性,正确认识当前的教育改革,把改革提出的挑战当作时代赋予自己的机遇,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

参考文献:

[1] 刘向辉.何以为师:教师权威的时代变迁与遭遇[J].当代教育论坛,2021(5):95-100.

[2] [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李康,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54-55.

[3] 许力超.关于中小学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12):117-118.

[4] 迟明阳,李祥.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的形成与破解路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1):27-31.

[5] 王洁,宁波.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测评的背景、发现与改进路径[J].人民教育,2019(11):31-34.

[6] 张婕.从诉诸宏大理论到扎根具体背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7):12-14.

[7] 蒋晓锋.乡村中年教师困境与出路[J].长江丛刊,2021(4):135-136.

猜你喜欢
出路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