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时间观念?

2022-05-18 11:14熊桢
家教世界·V家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拖拉家长孩子

熊桢

“明明3分钟可以搞定的刷牙,东摸摸西晃晃,硬是弄了10分钟” “就一面作业,可以从晚上8点写到10点” “你跟他说动作快点要赶紧上学,他偏偏不紧不慢地穿鞋”。任凭你苦口婆心,孩子依旧“我行我素”……

孩子拖拉磨蹭,是很多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认知类原因

时间知觉是幼儿时期认知发展中感知觉的一个重要内容。时间知觉的发展,包括对时间顺序、时间长度、时间点等概念的理解,以及逐渐学会估算时间等能力。和空间知觉一样,时间知觉是智力的一个部分,也是常常被家长忽略的部分。

0~2岁的孩子,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个性化”的。例如吃饭、睡觉、玩耍的时间,家长此时应该以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舒适感为主。

大量的养育时刻有助于婴儿形成自然的身體节奏和时间表。充满爱意的关系得以形成,生活成为孩子与事物和事件之间更可预测的模式。

当需要孩子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时,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其自行适应或探索,无须过度干预。

到3~4岁时,时间仍然是抽象的概念,孩子需要大量的个人时间体验,来发展对时间观念更清晰的理解。对他们而言,时间概念开始围绕诸如生日庆典或午餐前洗手之类的事件形成。

遵循并参与一系列熟悉的例行程序和时间表可以增强他们对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意识。“之前”和“之后”是学龄前儿童现在可以理解的两个时间概念。

5~6岁的孩子通过可识别的事件和符号来定义时间,通过观察和记录时间来学习时间(例如,绘制天气图),开始理解某些事件每天都在特定的时间发生。需要在以事件为标志的时间跨度中、生存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时间感。当孩子体验人与物的世界时,他们的时间观念已融入日常生活以及词汇中。

情绪类原因

有些家长从小习惯对孩子的大小事包办替代,认为孩子还小,不肯放手,觉得孩子没有能力完成这些事情,导致孩子对他人形成心理依赖,对自己的事缺乏自主性;也有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朝令夕改,令孩子无所适从,觉得事事没劲头,破罐子破摔,从不主动适应周围环境。孩子通过懒散、拖拉、消极、被动、拖拉的行为与父母、老师抗争,他们的自我意识被压制,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因此形成了拖拉磨蹭的行为习惯。

能力类原因

这类孩子主观上认为拖拉不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变现状,但又无从下手。拖延症在青少年期比较常见。

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有如下建议供尝试: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

首先,从发育阶段来看,3-6岁是培养孩子时间知觉的最佳时期。

0~2岁:谈论事件的具体顺序,比如妈妈要上班,出门前对孩子说:“妈妈会在你中午睡觉后回来。”

及时回顾当前发生的事情。比如到了中午对孩子说早上的事情,“我们早上先在家里玩了一会,然后再出门玩了滑滑梯。”

3~4岁:和孩子阅读关于时间词汇的书籍。比如在睡前程序中,家长与孩子阅读经典儿童绘本《晚安,月亮》,帮助孩子结束一天的生活。

上幼儿园后,保存一份班级“活动手册”,画一些图片或者拍一些特殊事件的照片。

并且继续向活动手册中添加连续的页面,以形成一个有趣的可视时间线来与孩子回顾和讨论。

5~6岁:创建一个天气日历来标记日子的流逝。保持每月晴天、多云天、雨天或下雪天数的天气图。孩子可以通过观察九月和二月的天气图来观察季节的变化。

教孩子如何写“时间日记”或日记。孩子可以用普通的纸盘来制作书页,并像钟面一样装饰它们。告诉孩子如何在时钟上画时间,然后让他们画、粘贴或写下他们通常在那个时间做什么,并把纸页装订在一起做成一本书。

其次,要经常有意识地跟孩子提到时间概念。    “再过10分钟就吃饭” “还有5分钟就要出门”……这里家长提到的具体时间长度,在孩子看来,并没有直观体验,也就是说,孩子还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那么,通过具体的事物将二者联系起来,让孩子对时间有感性认识,比如小时候告诉孩子天亮了出太阳要起床,晚上天黑了要睡觉休息;孩子大一点了,用各种不同时间段的沙漏、定时器或闹钟等方式提示孩子时间;5~6岁孩子可以在家长帮助下用日历标记要做的事情。善用“时间工具”,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再者,可借助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比如养动物、种植物等都是帮助孩子建立对时间知觉的有效办法。

还可以利用具体事件取代抽象的时间数字,比如周一该干什么(穿校服),今天是什么日子(爸爸生日)、下午3点做什么(零食时间)等,把“时间”与“事件”关联起来。

让孩子自主掌控时间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作用是引导,而非替代。比如什么时间读绘本,读多久;什么时间户外活动或吃饭睡觉,制定好合适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后,通过闹钟或者沙漏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这样做事更有效率。

可视化提醒与适时奖励

大多数爱拖延的孩子做事缺乏连续性,没有目标指引,那么,视觉化提醒,比如可视化的作息时间表、儿童手账本能发挥不错的效果。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罗列出每天的学习、生活条目,并规划好时间和时长,逐条执行后打“√”;定期复盘日程安排的执行情况,分析不足之处,并根据执行情况调整作息安排。

当孩子日程安排执行较好时,应该及时鼓励或奖励,“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当孩子获得越来越多良好体验时,他们对时间的掌控就会越自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来源,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拖延,今日事今日毕,发挥高效做事的示范作用。

最后,提示一点,当孩子拖延磨蹭,并伴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家长应该咨询发育行为儿科医生,排除多动症方面的问题。

猜你喜欢
拖拉家长孩子
拒绝拖拉
家长错了
你是“拖拉王”吗
12星座之你是“拖拉王”吗
肯德鸡和拖拉鸡(3)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