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雕塑的文化特征与展现

2022-05-18 22:53高星博
大观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城市

高星博

摘 要: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从属于公共艺术范畴的城市雕塑成为打造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手段。现代城市环境雕塑的展示有助于城市文化内涵的彰显,是对一个城市灵魂的再现,是城市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针对城市雕塑建设的背景,从城市雕塑的内涵与特点出发,说明城市雕塑的几个特性,概述城市公共艺术雕塑的文化属性,重点就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中的应用艺术价值展现展开研究。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雕塑;文化特征

认识一座城,可以从城市雕塑开始。因此,将城市雕塑称为城市智慧的结晶一点也不为过。城市雕塑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城市的诸多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体现区域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雕塑创作者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雕塑以所在城市环境为背景,是城市精神及文化的有机载体。为了发扬雕塑创作本土性,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雕塑设计,使其与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完美结合,发挥其美化城市的功能,展示现代人独有的艺术审美特征。城市公共空间需要从众多城市雕塑建设出现的问题中汲取经验,紧跟协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避免雕塑和周围环境出现不相符的情况,确保雕塑本身的造型、材料、颜色、工艺完整度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一、城市公共艺术雕塑的发展概况

雕塑的种类可以根据其与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简单划分为室内雕塑和室外雕塑两大类别。城市雕塑是室外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雕塑多以艺术表现为中心,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雕塑的展出形式多以公共环境为背景,是环境设计重要的内容。

国内的城市公共艺术雕塑大致经历了三个逐次递进的阶段。我国最早从1982年开始,在刘开渠前辈等人的带领下确立城市雕塑的概念。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公共艺术项目。20世纪中期,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下,中国城市雕塑再一次经历了重要蜕变,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

二、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及其审美性

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按照类型划分,一般可包括主题性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性雕塑等。从演化角度来划分,具体应用形式为:目前已有作品的艺术拼置、废旧现成作品的再利用、本土化的观念性强调、雕塑艺术的互相联动属性。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下,城市雕塑表现出写实、抽象等属性,更加注重内在美,注重展示雕塑的内在情感。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覆盖历史性文化、时代性文化等领域,同时具有地域性文化、标志性文化等诸多表现形式。其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彰显了历史性文化内涵,展现了近百年人民革命的伟大史诗;而《五羊群像》(图1)则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设,反映了浓厚的地域性文化底蕴;每年一度的哈尔滨的冰雪雕塑则是东北地域特色冰雪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目前哈尔滨对外宣传的生动“名片”。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雕塑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日趋丰富。依托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文化,城市雕塑注重与所在自然、人文环境的融合,能够极大地彰显城市的内在精神面貌。

审美性的体现是公共艺术雕塑的重要内涵之一。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审美的体验应该是判定艺术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对艺术的形式、符号、元素进行折中的处理、组合和综合表现,使它们通过物的形态在空间的氛围中与观赏者展开交流,给观赏者带来诸如愉悦、轻松或者复杂的情绪感受,这是公共艺术雕塑应该具备的审美性特征,也是空间环境场所进行表达和认知的重要媒介。公共艺术雕塑所承载的一方面是艺术家赋予作品的意图,另一方面是观赏者不同感受的再次解读。因此,城市公共艺术雕塑所具有的审美性特征与观赏者、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公共艺术雕塑的内涵和意义。

三、城市公共雕塑的文化特征

(一)城市雕塑实体性

在城市公共环境景观设计中,城市雕塑有着实体性特征,其表达的内容和主旨需要坚持生态性原则、共鸣原则、共美原则、互补原则、互透原则以及互动原则。无论是水泥、陶瓷、木材等基础雕塑材料的应用,还是砖石、金属或是树脂等特殊雕塑材料的应用,都需要产生一种互动的关系,并符合大众对美学的要求。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雕塑整体的观赏价值,还可以丰富雕塑原有的形式美感。

(二)对造型的要求

从视觉效果来看,城市公共雕塑的制作需要充分利用造型语言,确保造型的张力、可读性与观赏性价值。为了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城市公共雕塑可在外观线条的起伏变化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繼承当地传统的特色文化资源,并适当使用夸张手法,依托融入的文化和想要表达的主旨,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让雕塑真正“动”来、“活”起来,实现与公众零距离的突破。特别是对于人物雕塑来说,更要把握好形体感,结合主题来应用艺术语言,使得雕塑展现出活灵活现的神态,让欣赏者产生难以忘怀的愉悦体验。

(三)具有时代导向性

城市公共艺术雕塑离不开色彩的渲染。在不同的时代,雕塑材料与环境的关系也是不尽一致的。作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雕塑的设计应秉承时代的精神和韵味,与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相结合,增加能够为观赏者带来感官体验的新型元素,力争使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展示城市的精神意志,见证时代的变迁,达到城市雕塑应有的作用。城市公共空间离不开雕塑的装点。面对千变万化的主题,如何使设计作品既能实现肌理的丰富,又能不失去本土文化的内涵?这就要求城市雕塑进一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保持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步调。

例如,芝加哥千禧公园的公共艺术雕塑《云门》。艺术家阿尼什·卡普尔把这个标志性的雕塑设计成一粒巨大的豆荚的形态,全部结构通过对高密度的聚氨酯膜进行打磨和抛光来实现。像一个巨大的镜子似的豆荚轻盈又充满节奏地矗立在空间中,使得所有的观赏者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像,并且通过和雕塑的互动参与到空间中,在空间中驻足停留。参观者对《云门》的反应,无疑使它成为最受欢迎的公共艺术雕塑作品,而这也是阿尼什·卡普尔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四)城市的精神文明象征

在创作城市公共雕塑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充分掌握城市的人文情况,做好前期对城市文化的考察,结合本土文化及现代艺术形式,加强城市与雕塑的内在联系,凸显城市的精神文明象征,这样的城市公共雕塑更具有纪念意义。为此,在城市公共雕塑表达城市文化内涵的过程中,要根据作品摆放环境的不同,以雕塑的形式将城市的精神文明象征展示出来,并且有效利用信息化时代的高速推广效应,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

公共艺术雕塑对精神文化的表达不仅通过特殊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来表现。特点的环境场所的氛围感也会界定和赋予公共艺术雕塑不同的意义表现。公共艺术雕塑应该具有从世俗生活到艺术表现的情感过渡和丰富的层次表达,通过雕塑本身和空间环境所营造的节奏层叠状态,与观赏者形成情感的呼应,获得观赏者的精神文化认同。

四、城市公共艺术塑造设计作品的

优化展现途径

(一)主题选择与城市公共空间相适应

人民群众是城市公共艺术的欣赏主体。因此,雕塑作品的设计除了要符合美学要求之外,还应该基于其公共艺术的特性,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

每个城市的发展演变都有其独特的轨迹和规律。而城市公共雕塑由于承载了浓厚的历史印记,其主题选择需要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地理位置相匹配,与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求相统一,从而成为视觉亮点。当然,不同城市的雕塑主题千变万化,既有本土性、民族性的对话与交流,也有根植于本土历史的主题性取材元素。其中,名胜古迹、名人逸事等都可以成为雕塑的选材,由此来提升并凝聚城市的向心力。就主题性题材而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优化雕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避免故步自封、局限创作。在提炼和优化文化特色的过程中,要不断赋予设计与创作以灵感,使其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感,能够以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实现文化魅力与审美情趣的有机衔接。在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设计中,以城市文化为核心进行创作较为常见。这样一来浓缩了城市的综合文化,二来体现了城市的特色。目前,国内广泛分布的主题公园就是彰显和谐统一性的有力杰作,体现了城市的独有特色,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机遇,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工艺材质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统一

雕塑是一门永久的艺术。按照我国城市雕塑发展史来分析,雕塑艺术的应用有助于城市文化的凝聚,在美化城市环境、拉近城市与公众之间的距离的同时,有力增强了城市的个性,实现了打造和谐公共空间的目标。为了进一步烘托空间环境的氛围,丰富公共空间的层次,可以将雕塑作为城市空间的标志性符号。在雕塑在制作过程中,只有采用适宜的材质,并且考虑好工艺处理难度,才能更好地发挥雕塑的艺术效果和功能,丰富观者的体验感,给人以特定的情感冲击以及最佳的美学视觉享受。雕塑材料的选择要从空间整体格局出发,选择最适宜的材料。例如,英雄纪念碑等庄严性的雕塑不能选择玻璃、纤维等材料,而选择青铜类材料更为适宜,能够带来庄严、肃穆的感觉。此外,为了突出整体的和谐性,合理处理雕塑尺度与所在环境的关系也至关重要。一方面,考虑到经费问题,雕塑作品的创作不能过于浪费,而是要做好经费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确保作品得以顺利呈现;另一方面,雕塑作品在创作中所用的工艺和材质要想与城市公共空间做到和谐统一,需要经过高度的整合和凝练,并且结合雕塑本身的题材进行合适的布局和选址,最终形成和谐统一的环境艺术氛围。

(三)雕塑艺术与城市空间的和谐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雕塑的形式展示独特的人文气息,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城市环境雕塑自应运而生以来,就是要发挥其点缀和装饰的作用。对雕塑的形态和摆放位置进行协调处理,使其与周围的建筑物及景物相协调,有助于凸显雕塑艺术的价值,提高雕塑艺术的感染力,更好地为观赏者展现出城市精神的本质。随着雕塑艺术形式的发展,在雕塑设计过程中,一个好的雕塑作品一定要统筹兼顾形态要素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把握好雕塑体量的限制范围,遵循一定的造型规律以及环保理念来进行设计,使得每一件设计作品都能够实现与欣赏者的深入交流与互动。近年来,在信息化时代的高速推动作用下,城市文化的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既能给人以亲切平和的视觉感受,又能启迪人们心灵,提高公众的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城市雕塑应该切实与所在城市环境与城市文脉相辅相成,达到预期的审美艺术效果,从而有效发挥雕塑的功能。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在与时俱进,而城市的風格、地域文化、人们的记忆被烙印在历史建筑、场所空间中的公共艺术雕塑中。公共艺术雕塑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具体的元素构成,记录着城市变迁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和节点,是环境和人的综合记忆。

总之,随着城市环境雕塑的应运而生,公共艺术雕塑对城市的表达,不单纯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是体现了环境和人对城市的共同认知。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能够给城市建设注入灵魂,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精神性,是一个城市文化最好的传承。现代雕塑不同于古代雕塑。现代城市雕塑工作者应该正确把握雕塑和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持续完善城市雕塑建设机制,避免雕塑脱离公众生活或者与公共空间的需要相背离。此外,为了进一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还需基于实践的角度,从城市文化气息和精神面貌着手,运用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赋予城市雕塑新的内涵,以期促进城市雕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婷.为时代赋能,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现状与思考: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访谈[J].公共艺术,2021(4):58-65.

[2]马云.城市景观设计的文化建构与时空变迁:以合肥市景观艺术设计变化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3):153-156.

[3]李凤志.石城记忆 时代心声:南京纪念性城市雕塑语言的百年流变与精神传承[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2):60-65.

[4]王晓萍.雕塑在公共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及工艺美学价值评述:评《雕塑与建筑和环境》[J].环境工程,2020(12):186-187.

[5]何婷婷.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雕塑建设研究:以辽宁省辽阳市为例[J].四川建材,2020(10):235-236,238.

[6]李晓方.公共艺术发展在城市文化建构中的作用:评《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叙事与表现》[J].中国教育学刊,2020(7):138.

[7]林聿瑾,刘曼.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策略:以济青高铁临淄北站文化广场雕塑为例[J].艺术品鉴,2019(24):217-

220,222.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城市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