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教授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经验

2022-05-18 21:39王紫君高铭阳李文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失眠

王紫君 高铭阳 李文杰

摘要:失眠是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失眠”范畴,其病因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够或睡眠深度不足,或较难以进入睡眠状态。阴虚火旺为不寐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证型。李文杰教授治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之法,处方精简,立起沉疴,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不寐;失眠;阴虚火旺;李文杰;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5-0008-03

不寐,亦称之为失眠,是一种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主要指睡眠时间或睡眠深度的不足,或较难以进入睡眠状态。轻症患者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不佳,夜寐易醒,或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甚者整夜难以入睡[1]。不寐又名“少寐”“不眠”“目不瞑”“不得卧”等。西医称之为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根据统计,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高达39.2%,甚至高于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2]。夜寐欠佳虽然不属于危重类疾病,但可导致次日精神状态不佳,并可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样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甚至易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抵抗力下降,甚至加重或诱发心悸心慌、头晕头痛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与烦恼。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药物及方法有很多,西医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或精神类药物为主,目前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为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可患者服药后偶有头晕、乏力、嗜睡、或记忆力差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或导致依赖甚至成瘾,停药后亦可出现戒断症状或反跳现象[3-4],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因此,西医仍然缺乏真正安全有效的治疗失眠的药物。中医药治疗不寐疗效明确,不少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5-7]。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不仅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还可减轻患者心悸心烦、头晕耳鸣、汗出乏力等伴随症状。对于失眠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性高,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本文探讨李文杰教授临床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经验,为临床诊治失眠提供更多思路。

吾师李文杰教授,辽宁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科研以及教学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各类心血管疾病及内科杂病的中医药诊治。李师临床治疗不寐亦是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于求学期间跟随李师出诊,获益匪浅,对阴虚火旺证型不寐略有心得,现将吾师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经验归纳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各家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较为丰富。《黄帝内经》认为不寐是邪客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于阴以致“不得卧”;《素问·逆调论》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东汉张机所著《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黄连阿胶汤主之。”提出了不寐之病因病机为少阴病热化伤阴,虚火而生,烦扰心神;《金匮要略》:“虚劳虚烦……酸枣仁汤主之。”提出了肝血不足虚热烦躁之不寐;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首次从心肾角度分析不寐的病因病机,提出“清心火、补肾水”之法;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总结来说,不寐的病因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则阴虚不能纳阳,二则阳盛不能入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相关。水谷精微所化生人身之气血,上奉于心,滋养心血;水谷精微统摄于脾,则脾胃运化有源;水谷精微收藏于肝,则肝体柔达;水谷精微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再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阴精内守,卫阳护外,阴阳各司其职,循环不息,则神志安宁。李文杰教授认为,不寐的病性首分虚实,虚证多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证多为气、火、痰、瘀。但临床单独虚实病证较少,虚实兼夹者多见。临床上治疗要观其脉证,调节脏腑阴阳,疗效常立竿见影。

2 阴虚火旺证型详述

良好的睡眠需要自身的“阴平阳秘”,《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正常的睡眠机制是人体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化。若人体的阴阳气血调和,则心神得安,卫阳得以入阴;若素来体虚阴伤,体阴不制亢阳,则虚热内生,上扰心神,则心神不宁,卫阳不能入于阴,发为本病。《景岳全书·杂证谟》曰:“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因阴虚不能纳阳、阳盛不得入于阴而致不寐的阴虚火旺证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8]。主要表现为心烦不寐、不易入睡、或兼见五心烦热、口干、盗汗、头晕耳鸣、健忘、心悸不宁、腰膝酸软等症。

吾师提出对于治疗阴虚火旺证型的不寐应当补虚泻实,以调整阴阳为基本原则,治法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为主,应用自拟滋水降火方加减,组方为知母20 g,丹皮15 g,黄柏15 g,山茱萸15 g,酸枣仁20 g,山药15 g,茯苓15 g,生地黄20 g,泽泻15 g,首乌藤20 g,甘草10 g,随症加减。方中知母、黄柏降相火,泻肾火;山药、山茱萸及生地滋肾、脾、肝之阴,以滋肾阴为主,生地黄兼清热之功;茯苓渗泻脾湿、泽泻泻利湿浊、牡丹皮泻相火,首乌藤归心、肝经,与酸枣仁相辅相成,具有养心安神之功;甘草用以调和药性。诸药共成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之效。同时根据患者的伴随症状进行临证加减,若有心烦心悸,难以入睡、甚则彻夜难眠者,再加龙骨、牡蛎、磁石以重镇安神;有盗汗以及虚汗不止者,加浮小麦以除虚热、养阴止汗,同时酸枣仁亦有敛汗之效。若木不疏土,有善太息兼腹胀喜按者,加白术、柴胡、香附以疏肝理气、健脾燥湿。

3 典型病案

患者,女,69岁,2020年9月17日初诊。失眠伴心悸反复发作半年,加重2周。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反复出现夜寐差,入睡困难,睡时易醒,偶有心悸,未经系统诊治。近2周上述症状加重,伴乏力、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口渴,胃纳可,二便调。既往史:糖尿病7年。查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四诊合参该患者证属阴虚内热所致。中医诊断:不寐(阴虚火旺证)。西医诊断:失眠。处置:中药治疗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为主。处方予生地黄20 g,山药15 g,茯苓15 g,牡丹皮15 g,泽泻15 g,知母20 g,黄柏15 g,山茱萸15 g,龙骨30 g,牡蛎30 g,浮小麦15 g,香附15 g,酸枣仁20 g,夜交藤20 g,磁石30 g,当归15 g,甘草10 g。7剂,水煎服,日1剂,于早饭前、晚饭后开水温服,嘱咐患者清淡飲食,忌食辛辣油腻及寒凉生冷之品,规律作息,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2020年9月28日复诊:服上述药后,患者自述上述症状较前有所缓解,汗出、乏力症状明显减轻,胃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予上述方药口服7剂加以巩固,仍于早饭前、晚饭后开水温服。半个月后电话回访,患者自述失眠心悸有所改善,夜寐尚可,汗出减少,病情好转。

按:患者长期失眠多梦,手足心热,时有盗汗,口干,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方中生地黄、山药、山茱萸、知母、黄柏、茯苓、丹皮、泽泻取知柏地黄滋阴降火之意,患者虚热热象较重,故用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为君,辅以山药脾肾双补,养脾阴、固肾精,山茱萸补养肝肾,三药配伍滋补肝脾肾三脏,“三阴并补”;肾为水脏,又阴虚火动,佐以利湿、降火之品,泽泻利湿泄浊,防补益过于滋腻,丹皮清泄相火,且制约山茱萸温涩之性;茯苓健脾利湿,配和山药健脾,此为“三泻”泄湿浊降相火;三补三泻滋补肾阴却补而不滞;辅以知母、黄柏增强清虚热之功;佐以当归滋阴养血;龙骨、牡蛎、磁石重镇安神,引阳入阴;浮小麦养阴安神敛汗;酸枣仁养肝阴、宁心神;夜交藤滋阴血、养心神;患者长期失眠,气机不利,少佐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之功。二诊夜寐改善,汗出、乏力症状明显缓解,追投10剂,夜寐明显好转。李师组方配伍连贯,用药灵活,患者自述服药后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4 小结

吾师临床辨病辨证灵活,承前意而不拘古迹,以患者的病因病机为出发点,辨别病势,灵活组方,随证加减,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改善脏腑功能,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良好,体现了治疗不寐的中医优势。笔者在吾师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患者的过程中总结如下。

就阴虚火旺型失眠的治疗过程而言,在注重藥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需要重视精神调摄,常常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以乐观放松的心态看待睡眠。避免因过度紧张、恐慌、愤怒、焦虑等引起的不良情绪,同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调整好生活作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及晚餐过饥、过饱,宜清淡饮食。睡前不饮用含有兴奋成分饮料,如咖啡、浓茶等。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并尽量减轻自身在工作学习上的压力。不寐的预后因病情各异而不同。病程短、致病因素单一者,治疗立竿见影,预后良好;病程较长、致病因素复杂者,则病情顽固,难以速效。且当因病因未去除或致病因素繁复未能速效之时,患者常伴情志不畅等兼证,使失眠加重,增加治疗难度[9]。因此,临床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时应虚实兼顾,辨证论治。李文杰教授临证30余年,坚持中医辨证施治,针对阴虚火旺型失眠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为法,在滋水降火方基础上辨证酌加镇静、健脾、疏肝等药物,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9.

[2]中医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3]Choi Jae-Won et al.Use of Sedative-Hypnotics and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JCSM: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2018,14(10):1669-1677.

[4]Kim Young-Hyo et al.Use of hypnotics and the risk of or mortality from heart disease: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17.

[5]周男华,邓艳华,陈璐佳.养阴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4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20,55(7):500-501.

[6]张敬华,赵峰,王苏雷,等.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5):2510-2512.

[7]徐文华,徐海鹏,吴婷,等.中医药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J].江苏医药,2021,47(3):256-259.

[8]张娅,黄俊山,吴松鹰,等.1379例原发性失眠中医症状和证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704-1707.

[9]窦海伟,赵晓东,吴江昀,等.浅谈中医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4169-4170.

(收稿日期:2021-11-22)

猜你喜欢
名医经验失眠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