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民办高校声乐课堂教学创新

2022-05-18 04:50马兵
大观 2022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教学模式

马兵

摘 要: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首要指标,也是一所高校在社会得以立足和发展的生命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推进民办高校各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成为各高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着重分析民办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基本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改革,重点从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培养声乐教师新媒体意识、运用翻转课堂手段、合理运用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对民办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展开研究,找到适合新时代民办高校声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声乐课堂;教学模式

注:本文系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民办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创新研究”(MBXH20YB385)研究成果。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明确指出要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引导各类高校发挥办学优势,在不同領域各展所长,建设优势特色专业,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1]。这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内部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野下,民办高校音乐学专业更要结合当地文化发展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优秀人才。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进行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民办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声乐演唱技能与舞台实践能力,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在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中,人才类型主要包括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能够将自身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到基层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2],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区别在于其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校企合作。

二、民办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推进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深入的改革。这对音乐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民办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实效性较低

民办高校音乐类专业普遍会在学生入学测评后,根据学生唱法的不同与专业教师的课时量对学生进行分配,教学模式主要为一对一、分组教学。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口传心授”的形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与落后。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部分民办高校声乐课堂也在初步尝试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学科之间也在逐步进行多元化的融合,但效果仍不明显。部分声乐教师认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教学过程略复杂,因此他们仍然选择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与示范相结合、学生课堂上听练结合、课后独立训练。

从上述情况来看,目前声乐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也并不显著。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效性较低,会使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能力,容易对专业教师形成依赖,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的局面并未彻底改变,影响应用型人才质量的提升。

(二)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

在高校从事声乐教学的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其传统的声乐教学观念依然存在,教学过程仍然是教师占主导。课前声乐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进行发声技巧的训练;课堂中让学生演唱作品,教师对其演唱进行指导;课后布置声乐作品与发声训练计划。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占主导,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性不强。虽然现在也有部分声乐教师在尝试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对原有课堂模式进行改革,提前将课堂中要传授与练习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与探讨,但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效率还有待提高。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旧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师生互动较少,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提升。

(三)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结合较少,影响学生舞台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

传统声乐教学秉承言传身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讲解发声技巧与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发声练习与作品演唱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状态与歌唱理念。学生根据课堂所掌握的声乐知识与技能,通过主观理解与加工,在课后进行反复练习完成对声乐的学习。专业能力稍欠缺的学生,平时自信心不足,课后舞台艺术实践较少,在舞台上锻炼的机会不多,自身专业能力得不到及时检验,容易养成一些错误的演唱习惯,并且得不到及时纠正,最终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慢慢失去信心,距离舞台越来越远,舞台艺术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严重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民办高校

声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首先,教师要依据艺术市场的需求,制定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撰写声乐演唱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使教学内容具有实效性。其次,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下,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与比赛,能够体现社会大众与专业评委的审美要求,他们对演唱风格多元化、具备自弹自唱能力、具备唱跳结合能力与唱演水平高的人才特别重视。

因此,民办高校在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时,应当结合社会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内容中凸显对学生专业演唱能力、作品分析与改编能力、自弹自唱能力、作品处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丰富曲目类别,强调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声乐教学内容需增加中国古诗词作品、民族声乐类作品、地方性民歌作品,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开展教研活动,培养教师新媒体意识

传统声乐教学普遍采用一对一、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新时代,声乐课堂应该创新理念,与时代接轨,以互联网为依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新媒体优势辅助声乐教学,发挥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作用,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声乐教研组应该多开展教研活动,搭建声乐教师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进行课题研究。声乐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与热情。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利用微信、抖音、微博、优酷等搜索有效的学习资源,提高自身对课堂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互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课堂内外时间进行颠倒,旨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声乐教师可以提前将要学习的声乐知识与训练技能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内容,课堂上教师在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时,减少讲授的信息,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把课前预习未理解的难点提出来,与教师进行共同研讨与实践练习,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并且增强了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师生的双向进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网、蓝墨云班课软件、微信等信息化平台开展有关声乐知识的交流工作,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选择学习时间下载教学视频与学习任务,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预习工作,优化课程预习质量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在采用该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要认识到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能力设计不同梯度的教学问题,增强教学针对性。

(四)合理运用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专业认知,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微信、QQ、钉钉等具备在线视频与语音通话功能,不管声乐教师和学生身处何处,只要具备合适的网络与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声乐教学。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只能在琴房进行,学生课后练习的成果只能在下一次上课时才能进行反馈。部分学生由于担心发声练习错误,养成不好的发声习惯而失去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只学会了教师布置的声乐作品,对于声乐技能的掌握与熟练运用还远远不够,学习效率较低。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学生可以在课后练习时通过录制视频或语音的方式,对自己训练的录音进行随时聆听与检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专业教师也可以建立微信群,要求学生每天将课后练习的音频或视频发到群里,进行及时的检查与反馈,从而提高学生课后练习的效率与质量。个别缺乏自信的学生可以单独与专业教师进行互动,将课后练习的视频或音频发给专业教师,通过教师的检查与反馈,逐步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与兴趣。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聆听课堂上与课后练习的音频,发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的信心与动力。此外,学生平时也可以通过全民K歌、唱吧等录歌软件养成跟伴奏练唱的习惯,方便随时参加比赛和演出进行舞台实践锻炼。

(五)加强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舞台艺术实践能力

声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有价值的声乐演唱视频与声乐教学视频,在声乐课堂上,通过手机、电脑、平板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掌握国内外声乐新动态与理念,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声与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专业教师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滿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专业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声乐教学与演唱视频时,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教师要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声乐讲座、比赛、中小型音乐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舞台艺术实践的机会。将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相结合是新时代音乐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检验声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类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舞台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尤其是专业基础薄弱、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更要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舞台上锻炼自我,提高其专业能力、心理素质与自信心。

在本校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为了鼓励学生多参加舞台艺术实践,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舞台艺术实践学分。专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筹备各种形式的音乐会,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转变教学考核形式,落实合理评价反馈机制

声乐课堂教学创新要落实在完整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内容的革新后,还要根据调整后的教学流程对评价反馈机制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其学情。民办高校的教学成果考核工作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根据检测结果反馈教学效果,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学内容的持续性优化。为强化声乐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联系,避免学非所用等情况的产生,高校可以改革创新课程考核体系,依托于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丰富的评价内容,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比如,高校可以建立课题研究报告、实验班制度、音乐会制度、期中考核、平时成绩评比、期末考核等评价体系,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避免对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使其正确看待自身优势与不足,从而主动开展高质量学习。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只有改革声乐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培养声乐教师新媒体意识,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能力,才能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提高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17)[2022-01-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tml?from=singlemessage.

[2]普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介绍[EB/OL].

(2018-04-27)[2022-01-09].http://www.moe.gov.cn/jyb_xwfb/

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427/sfcl/201804/

t20180427_334421.html.

作者单位:

四川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