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人物报道策划

2022-05-18 05:22盛丽
新闻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策划栏目内容

盛丽

【摘    要】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准确的策划是做亮人物报道的基础和保障。本文结合《劳动午报》报纸人物版、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和APP客户端的报道实例,从内容、栏目、体裁、平台四个角度分析人物报道策划,提出了相同岗位中寻找不同特质、将“旧人物”与新热点链接增强时效性、人物要有人情味避免“高大全”、设置多个栏目增加报道精准度、围绕重要节点策划系列报道、巧妙运用新媒体丰富报道内容与形式等做好人物报道的方法。

【关键词】人物报道;策划;内容;栏目;立体传播

人物报道在《劳动午报》众多报道中一直有着特殊的位置。不论是方秋子、常洪霞这些耳熟能详的劳动模范,还是坚守在一线的普通职工,都会出现在《劳动午报》的版面上。一篇篇人物报道不仅讲述了他们爱岗敬业的故事,更将他们身上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行了弘扬和传递。精心准确的策划是做亮人物报道的基础和保障,作为北京市总工会的主要宣传渠道,《劳动午报》对于人物报道策划有着自己的侧重点。结合报纸“三工”定位,《劳动午报》从内容、栏目、版面到平台都加强了对人物报道的策划。不仅在重要节点策划系列报道,还通过设置多个栏目增强报道深度宽度,运用新媒体丰富人物报道方式,让人物报道更鲜活。本文结合《劳动午报》人物报道策划案例,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分析,以期找到人物报道策划的恰当方式。

一、精心策划报道内容

(一)相同岗位中寻找不同特质

人物报道要避免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策划时就要注重找寻人物的特质和闪光点。特别是在常设栏目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安全之星》是《劳动午报》人物版的一个常设栏目,这个栏目每周会刊登一期人物通讯。报道过的人物涉猎面很广泛,他们中既有公交、地铁、热力等窗口行业的职工,也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既有劳模群体,也有普通职工。他们分属的行业不同,但岗位职责相近,都负责各自领域的安全工作。

为了在相同的岗位中找寻到人物的不同特质,《安全之星》栏目在进行策划时,注重突出不同行业的特点、挖掘其岗位的特色。例如,2021年刊发的《危险房屋解危排险“守关人”》,这篇3000余字的通讯,讲述的是一位房屋安全管理者的故事。全文通过三个小标题展示了这位坚守在房屋安全岗位的工作者,冲在危险一线、深入科技前沿、攻克房屋安全风险管理难题的多个侧面。

同为安全岗位,《12年不间断巡山 只为守好这片林子》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是一位林业管理中心的副主任。这篇报道策划之初,就立足挖掘林业安全岗位的特质。整篇报道都围绕“山”这个主人公经常出现的地点展开。开篇就介绍了主人公所工作的地点——四季青镇。“这里峰峦起伏,有大小山峰10余座,最高海拔777米,山区内7500亩林地属国家一级森林防火区。”通过以上简短的文字,不仅引出了主人公工作的环境,也为接下来的采写找到了“巡山”这个主线。整篇稿件中的三个小标题也都紧紧围绕“山”这个林业安全岗位所处的工作环境来叙述。

对比以上两篇通讯,雖然同属一个栏目,且都是讲述安全岗位职工的经历,但是却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一篇是围绕房屋讲故事,一篇是围绕巡山讲故事。策划的报道重点不同,找准相应的特色,也就呈现出更生动的报道。

(二)将“旧人物”与新热点链接增强时效性

在人物报道中难免会出现对某个人物的重复报道,特别是一些劳模人物、先进职工,在不少特殊的节点,会对其进行重新报道。再次报道“旧人物”,在策划时要努力找寻到一个新的由头,找到一个和当下某个热点、某个新近发生的事件有关联的点。从而将“旧人物”和新热点链接,选择新的切入角度进行报道,提升报道的时效性。

《常洪霞今天上早班儿》是2021年《劳动午报》刊登的一篇人物报道。对于常洪霞这个劳模人物,媒体的报道很多,《劳动午报》宣传的也不少。对于劳模人物,大多数报道的做法都是讲述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个角度难免会让报道内容出现重复。这篇报道没有从回顾人物事迹的角度策划,而是从公交冬运的角度切入进行报道。策划报道时,正值冬运。冬季的早晨对于公交职工来说,是个特殊时间点,温度低、街上的人少、天色很暗、人们不太容易起床等等,具有一定的对比性。报道因此选择以“早班车”为切入点,继而将“旧人物”重提。

除了关注特殊的时间点,报道还聚焦了各种场面节点,描写了常洪霞清晨上岗前的一系列准备、车辆运营过程中的状态、中午用餐等细节场面。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组合不仅展示了劳模的风采,也以点带面地展现出整个公交群体严寒冬运中坚守岗位的故事。因为策划选择了合适的角度,不仅增强了人物报道的时效性,也给“旧人旧事”增加了新鲜点。

(三)贴近生活接地气,避免“高大全”

人物宣传报道对“度”的掌握很关键,这也是策划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人物要写得有人情味、接地气,避免“高大全”。要准确把握人物的“平凡”与“不平凡”。写先进人物时,不能忽略其平凡的一面;写普通职工时,要注意呈现其不平凡的一面。近年来,《劳动午报》在策划人物报道时,在注重呈现劳模人物、先进职工闪光点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到他们普通和平凡的生活画面,从日常生活切入,提高了真实感和贴近性,也得到读者的认可。

2021年刊发的报道《为了千家万户用气安全》,讲述了北京燃气集团一分公司运维工程所所长助理胡学涛的先进事迹。在报道时,通过“抢修现场无数次与时间赛跑”、“疫情之下临危不惧奋战医院周边”这两个小标题和相关事例直接展现了胡学涛的敬业品质和不平常的闪光点。而文中第三个小标题——“‘堵漏事大  家庭是他有力的支撑”则重点描述了家庭尤其是妻子对他的支持,充满着感情:“2017年,他的妻子怀孕了,本是最需要他陪伴和照顾的时候,但只要出现漏气事件需要夜班抢修,他都会二话不说立刻奔赴事故现场。” “‘有漏就去修,堵漏的事重要,我们娘俩这里没事的。这是妻子常对他说的话。”“每当值完夜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所里,躺在床上,我心里装着的是对妻子和孩子的牵挂,同时还有对父母的愧疚”……通过展现这位先进人物作为普通人的真实一面,让整篇通讯的主题得以升华,也更打动人、更接地气。

二、结合定位设置栏目,做好节点策划

(一)设置多个栏目分类明确

人物报道涉及的类型有很多,既有劳模也有普通人物。通过策划设定栏目,可以让报道的分类更明确、范围更宽广。栏目的设定是有前提的,要结合媒体的定位来设置。《劳动午报》隶属于北京市总工会,其前身是北京工人报社,因此注重突出工会特色,关注职工的方方面面。结合“三工”定位,《劳动午报》在人物版上策划了系列栏目。其中,有介绍不同岗位职工的栏目《职工故事》,展示工会工作者事迹的栏目《首都工会人》,宣传劳模和大工匠的栏目《北京劳动之歌》,介绍安全领域职工的栏目《安全之星》,展现北京榜样群体的栏目《北京榜样》。通过多样的栏目设置,不仅让报道者的思路更清晰、关注点更明确,也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各行各业职工的动态和事迹。

(二)重要节点策划系列报道

在重要会议或节日等来临时,要提前或者及时进行策划,人物报道也是如此。《劳动午报》人物报道策划中,尤为关注“三工”重要节点。例如,在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劳动午报》就策划了一组人物报道,事先制定了策划方案,确定了报道人物范围、报道主题、报道方式、版面制作等。2020年12月22日,系列报道见报,共14个版,主题为“走进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报道开篇刊登了一则纪实,介绍了首都各界关心关爱劳模和劳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第三版至第十四版中,刊登了11篇人物通讯,详细展示了汽车、建筑、食品等不同领域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故事。

三、点面结合,让报道更立体

在人物报道中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有益于展现人物的多个侧面。如果从报道体裁来看,“点”也可以理解为人物消息、图表等的运用,“面”指的是人物通讯的运用,实现“详”和“略”的有机结合。每年,北京市都会举办“北京榜样”的评选活动。对此,《劳动午报》人物版策划时采用了消息和通讯相结合的报道方式。通过“点面结合”,让“北京榜样”这个群体的事迹更鲜活,也让报道更立体。每周一,人物版都会刊发新一期的榜单。榜单简要介绍入选人物姓名、单位、事迹等。文字简练,但信息量不少。在每周的周中,版面還会结合《劳动午报》的定位刊发一篇人物通讯,用更为详尽的文字来展示“北京榜样”的故事。此外,在每年北京榜样评选揭晓时,还会刊发消息让读者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

2021年5月《劳动午报》推出的“北京劳动者之歌”系列报道也是一个点面结合策划。这个系列报道的主稿是人物通讯,通过三千字左右的详实报道讲述了不同岗位职工的敬业故事,从“面”上对人物故事进行展现。“点”的运用则体现在精心设计的“人物小档案”上,通过图表的方式简要列出人物工种、工作经历和感悟,让报道更立体等。

四、多渠道立体传播

目前,劳动午报有报纸、北京工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劳动午报微博和《工会博览》杂志等。在人物报道策划时,围绕报、网、端、微、刊这几个平台同时展开,呈现多点发力、立体传播的模式。比如,策划时,《劳动午报》针对劳模、大工匠等重点人物报道,在报纸上会刊发通讯、消息、图片等。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这几个新媒体平台会依据其不同优势,策划和制作相应的报道。

在全媒体时代,《劳动午报》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在报道策划时,打破部门界限,尤其是策划报道重点人物时都会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从制定选题、确定报道方式、报道资源运用、人员安排、版面安排等方面统筹策划,让一个人物或者一组人物报道实现更多渠道的呈现。

2021年4月,《劳动午报》策划了第二届北京大工匠报道。这次的报道通过报纸和微信公众号共同呈现。报纸刊发了《第二届北京大工匠名单揭晓》的1400余字消息,微信公众号则运用H5、图片、图表等多元素推出了“第二届北京大工匠名单揭晓”的报道。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所长,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物报道提供了更多、更广的传播渠道。新媒体平台的充分有效运用,拓展了人物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以“北京大工匠”报道策划为例:2021年,《劳动午报》微信公众号聚焦30个职业(工种),开设“铸匠心·守初心”栏目,讲述他们的匠心故事。同时,北京工人客户端也在劳模栏目配发相关稿件。一个平台注重简要事迹梳理,一个平台用丰富的文字多侧面展示。两个新媒体平台配合宣传形成报道矩阵,对报纸内容做了延伸。

新媒体平台拥有更高的承载量,可以为读者呈现报纸无法承载的更多内容。北京工人客户端细分了人物报道栏目,设置劳模和职工两个子栏目。在客户端首页,读者可以便捷、快速地找到栏目。在劳模栏目中,可以阅读到《劳动者之歌》《劳模故事》等常设专栏的人物通讯,这里设有报纸未涉及的专题,如《劳模工匠宣讲》《劳模服务团风采录》等。在职工栏目中,除去《劳动创造幸福》等专栏,《慰问退休人员》《岗位上过大年》等职工生活的点滴都被及时记录。丰富的图片、视频,详尽的文字,让人物报道内容更为详实、领域更为宽广。

2021年,《劳动午报》微信公众号对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北京市劳模工匠宣讲团网络宣讲活动做了报道,视频中劳模工匠们出镜,讲述了他们的动人故事,提高了传播的效果。

近一年,《劳动午报》还在新媒体平台建设过程中尝试推出视频号。视频号的运用让人物报道更鲜活、更直观。在北京冬奥火炬传递的报道中,视频号就及时跟进,每天推出多条报道。报道中,多位火炬手出镜,不仅可以一睹他们传递火炬的风采,还可以倾听他们传递时的感受,了解更多的背后故事。

结语

在内容和形式上精心准确策划是做好人物报道的基础和保障。《劳动午报》在人物报道策划方面,突出“三工”特色,关注的人物中既有劳模群体,也有普通职工,覆盖面广;通过设置丰富的栏目、拓展报道平台等,形成了融媒体传播矩阵。不仅铸就了《劳动午报》人物报道的品牌特色,也有力传扬了各类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提高了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程爱侠.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超短句[J].青年记者,2017(18):59-60.

[2]曹雪琴.浅谈新媒体与传统报刊媒体的融合[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215.

[3]陈勇,丁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编辑策略[J].青年记者,2018(03):42-43.

[4]陈晓燕.遵循新闻规律  提升工会新闻影响力——以《工人日报》工会新闻报道为例 [J].工会信息,2018(12):46-48.

(作者单位:劳动午报社)

责编:项贤勇

猜你喜欢
策划栏目内容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穿行城市中
许愿时间到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栏目设置一览表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