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要凸显“五味”

2022-05-18 05:41谢金土
中国教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摘 要】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导向和实施线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是首要且重要的问题。主题的生成与确立需要链接生活世界,引入生活情味;需要依托在地资源,融入地方风味;需要加强学科统整,注入综合韵味;需要培养问题意识,植入思维异味;需要注重动态生成,激发参与兴味,从而让综合实践活动有料、有序、有趣、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开发 主题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以主题活动为基本组织方式来实施的。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任务就会失去方向,活动内容就会散乱无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开发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主题活动的开发者,又是主题活动的实施者。但是,无论对习惯于依纲据本的教师来说,还是对习惯于依赖书本资源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是“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活动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首要且重要的问题。

许多一线教师从“活动主题的生成与确立”这一起始环节开始便陷入了几类困境之中。①“无米可炊”之困:不知道可以选什么主题。②“有米难炊”之惑:有些教师是拿来主义至上,按部就班地根据当地教研部门编写的教材,一课一活动逐一落实,或者直接参考網络资源。活动看似丰富多彩,实则呢?有些活动主题过于高大上,不够接地气,有些活动主题根本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结果是活动表面热热闹闹,但实质上很多学生根本“学不到”或者“学不好”。③“取米乱炊”之境:一些教师基于教材、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校园传统文化活动,整合生发出活动主题,但这些主题存在重复、杂乱、随意、不成体系等问题。这些现实困境无疑严重弱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意蕴和内在张力,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成人化、浅层化、学科化、学术化现象层出不穷,缺失了综合实践活动该有的童趣、童真和童味。

要走出主题开发的现实困境,我们需要把单一散乱的活动主题进行梳理、整合、重组、生发,以期形成序列化、系列化、结构化、课程化的活动主题,最终横向并联为主题群,纵向串联为主题链。当然,关键是要找准主题开发的有效路径。笔者以为,我们可以把以下“五味”作为主题开发的策略切口。

一、链接生活世界,引入生活情味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1]1-2

的确,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承载学生核心素养整全发展的活动性课程,原本就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生活的缩写,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2]。因此,我们应该以学生生活为视角,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贯穿于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1]2。不仅给生活以教育,而且用生活来教育,进而为学生向前向上的生活需要而教育[3]。

1. 以自然生活为切入点,生成多元的活动主题

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个大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关注自然生活这方面着手,生成多元的活动主题。比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门前的小河怎么变黑了?蚕怎么会中毒?水葫芦怎么越来越多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到底有什么危害?养猪大户把猪粪排泄到河道好不好?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活动主题的生发点。

2. 以社会生活为关注点,生成深层的活动主题

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往往蕴含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偶发事件中。我们要善于从本地区或某一时间段的社会热点中挖掘主题,引导学生就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机会,提升合作、交流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例如,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对“垃圾分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垃圾分类”很多时候落实得并不到位。围绕这一社会现状,我们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垃圾分类我行动”这一活动主题,开展诸如“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生活垃圾巧分类”“我是‘垃圾分类宣传员”“废物再利用”等融合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等活动方式于一体的多样化主题实践活动。

3. 以校园生活为立足点,生成熟悉的活动主题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立足校园生活生成的主题,学生熟悉,研究坡度小,可操作性强。比如,学生的课间游戏项目比较单一,缺少创新与变化,有些还存在不安全隐患。“如何玩得开心、玩得安全”应当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课间游戏”为主题引领学生进行“课间游戏的调查”“课间游戏的设计”“课间游戏的展示”等探究与实践。“课间游戏”这一主题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参与热情相当高。有的会对传统的游戏进行改进,有的会借鉴娱乐节目的形式,创编一些精彩的、体智结合的游戏方案,如“青蛙过河”“时代列车”“走进大森林”“黑客入侵”等。

4. 以家庭生活为生长点,生成特色的活动主题

家庭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饮食起居、休闲娱乐、消费与理财、家庭劳作、老人赡养等都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可以不断生成有特色的活动主题。例如,每个家庭每天都要消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生成“消费”这一主题。学生通过“小鬼当家”“一月消费知多少”“家庭消费类型研究”“如何合理消费”“家庭开支记录”等小课题研究,体验当家理财和参与家务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5. 以个人生活为延伸点,生成鲜活的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使学生逐渐认识自己,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既能承受生活的压力和痛苦,也能创造生活的品位与乐趣。因此,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角度去挖掘主题,就是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并为创造未来的可能生活奠定基础[4]。例如,针对“小胖墩”日渐增多的现象,可以引导学生生成“营养与健康”这个主题,对“营养过剩的害处”“营养从哪里来”等小课题进行研究。

像这样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活动主题,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和多元立体的生长点,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开放空间。

二、依托在地资源,融入地方风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域必须从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因此,要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创新实验室、劳动实践基地、创客空间、校史陈列馆等各类教学设施的基础上,巧妙利用好国防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等研学实践基地,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活动中心、工厂、农村、科研院所、部队、历史遗迹、革命圣地、风景区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以此来开发、生成切合地域文化、适合学校特色、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主题。

例如,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一小学开发了“红领巾一条街”综合实践活动模式。该校地处普陀区商业中心,又位于繁华的同济路街道上,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学校开展考察探究、职业体验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开发了环保、治安、义演、募捐、志愿者等多样化的公益性活动,以“一日营业员”“一日推销员”“一日小报童”“一日管理员”等为主题的体验性活动,还有如“同济路上的卫生调查”“居民消费调查”“普陀一百公司与众信商场价格的对比调查”“沈家门城区垃圾处理的调查”“同济路居民老人与孩子关系的调查”等以“环保问题”“文明意识”“价格对比”为主题的考察、研究、采访等研究性活动。“红领巾一条街”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得益于在地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转化,成功地在学生与社会之间建立了互动对话的渠道,打通了学校与社会的有效勾连,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所存在的无序性、短期性、缺乏整体性的普遍问题。

三、加强学科统整,注入综合韵味

《纲要》指出:“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1]12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和延伸,让实践活动具有综合韵味。

1. 统整地方教材资源,建构活动主题群

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为例,区内每所学校都有省级教材《人·自然·社会》,地、市级教材《我是绍兴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级教材《曹娥江畔》以及学校各自的校本教材。这些地方、校本教材注重“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注重满足本地学生的发展需要,注重活动过程的实践与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个性色彩。

我们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对这些教材的结构、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再加工”“再整合”,统整“相似块”,建构“主题群”,使原有的地方课程教材更具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更贴近学生、学校、乡土的特点和需要[5],统整主要采用改编、重组、补充、拓展等方式,促进各种地方、校本教材资源间实现富有个性的融合,优化组合成新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群,如图1所示。

图1 地方课程教材资源统整示意图

2. 统整学科教材资源,拓展活动主题内容

实践中,我们往往很容易忽视其他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课程资源。教师应练就一双资源化的“慧眼”,从其他学科教材中选择丰富的学习内容并将其衍生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领域。例如,人教社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比如,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针对这一教学内容,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了“剡湖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又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了《家乡的秋白梨》一文以后,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特产进行研究,如葡萄、榨菜等。

综合性是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的亮点。除了内容上的综合外,综合性还包括关系维度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活动领域的综合、生活经验的综合、知识应用的综合、能力素养的综合以及情感发展的综合。只有做到了全方位的综合,才能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多维、多元、有效、深度地开展。

四、培养问题意识,植入思维异味

学生的问题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开的起点和落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生成的线索。问题更是思维的发动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营造自由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教给质疑方法,创建多种载体,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能问”,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活动主题[6]。

1. 灵活方便的问题采集本

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问题记录本,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过程和情境记录下来,并及时梳理成一个或一串驱动性问题。

2. 引人注目的问题发布墙

为了让学生收集、记录的问题有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专门在教室中设置一个问题发布墙,引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经过和当时的感想用海报的形式写下来或者画下来,在“问题发布墙”上发布,并且要将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方面进行分类发布。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要根据问题发布情况,及时召开问题讨论会,让学生针对“问题发布墙”上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筛选、归纳、整理,最后确定下一阶段的班级活动主题。“问题发布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是主题开发和确立的重要支架。

3. 新奇独特的问题陈述会

教师集中提供问题背景,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从而确立活动主题也是主题开发的好办法。可以在每学期初,以年级为单位,采用“问题陈述会”的形式,让相关的指导教师依次登台,以谈话叙述、图片展示、音像激趣、表演演示等各自独特的方式,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向大家进行分析阐述,并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一位教师针对媒体上刊登的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向学生进行了信息展示和初步分析。以前,学生也许只零星地听说过这类事件,但并不在意。这次,教师有意将这些信息集中展示给学生,自然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自己的问题,由此生成了“外来物种大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五、注重动态生成,激发参与兴味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过程中一定有这样的体会:要衡量学生是否喜欢某次活动,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是否有参与这次活动的内在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味。在多次课程实践中我们发现,动态生成的活动主题更能激活内驱,引发需要。

教师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活动现场,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在提出相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主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家乡的小河”主题实践活动前,组织全班同学来到了学校门口的小河边,请大家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一开始,学生们都感觉很新鲜,所以很兴奋。但是随着观察的深入,学生们的笑声渐渐地少了,都埋头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有的还在思考着什么。回到教室,大家七嘴八舌展开了讨论,把观察到的现象、想到的问题都抛了出来,教师作了随机的板书,写了满满一黑板的问题。最后,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中,提炼出了六个小课题,开始了关于家乡小河水质调查的主题活动。

像这样源于学生现场亲历、动态生成的活动主题,其本身就具有生命张力,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他们在情感和行动上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与确立凸显“五味”,才真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地域资源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课程核心地位;也只有这样的活动主题才能引领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并乐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真正实现由“老师让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谢金土.构建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J].教学与管理,2009(23):18-20.

[3] 周洪宇,余子侠,熊贤君.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28.

[4] 谢金土.以生活为视角生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J].教学与管理,2009(11):19-21.

[5] 謝金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方式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09(6):105-106.

[6] 谢金土.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催化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策略[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10):38-40.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提高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启“四促驱动”模式,构建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