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佤族木鼓音乐文化研究

2022-05-18 19:46陈刚
民族文汇 2022年16期
关键词:佤族鼓点寨子

关键词:佤族木鼓音乐文化

佤族木鼓文化以木鼓为载体,集佤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心理、民族情感、文化精神、社会礼俗于一身,内涵极其丰富。它具有原始而神圣的文化品质。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拉木鼓祭祀活动和木鼓歌舞艺术。木鼓歌舞艺术从祭祀歌舞中发展而来。祭祀歌舞是一种将古歌谣和祭辞与原始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伴随拉木鼓的每一过程都要举行祭祀和歌舞,久之便产生出一整套的包括木鼓祭辞、咒语、古歌、音乐和舞蹈等相结合的木鼓歌舞艺术。至今,木鼓歌舞不单是文艺舞台上的保留节目,而且还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于民间,为佤族人民喜闻乐见。

一、佤族木鼓文化包含的内容:

从原始宗教信仰角度和民族精神心理文化角度考察,认为木鼓积累了诸多文化意义,例如佤族的精神意识、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这些概念结构是相互层叠、交织在一起的,木鼓作为“通天神器”,是神之寓体,是心灵的守护神,主要象征佤族原始宗教中的主体神木依吉 。木鼓作为佤族祈求生存繁衍的崇拜物,是“生”的象征。木鼓凝聚着佤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代表着佤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佤族的象征 。

1、木鼓是佤族人民用来驱邪逐鬼,召集部落成员,告急友邻,出征决斗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2、木鼓是佤族的一种原始的打击乐器,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祭器,是“通天神器”,是众人崇拜的吉祥物。 3、木鼓是佤族的一种有灵魂、有知觉、有感情的灵物。 4、木鼓是佤族文明的象征,佤族文化可名之为“木鼓文化”。 5、木鼓是作为民族精神而存在的,凝聚着历史长河中一个民族的创世精神。 6、木鼓是佤族树神。

二、 佤族木鼓文化中的音乐内容

1、佤族音乐中的的歌词

佤族音乐中有大量的歌唱段落,且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歌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其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地方传说,更有普通百姓对美好爱情的赞美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和叹息,“是反映佤族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拉木鼓歌是一首著名的民俗歌谣,唱词喜欢用比兴手法而喜欢增铺直叙。形成了音乐上奇异的风格色彩,也奠定了佤族木鼓乐舞在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的独特地位。犹如劳动号子。旋律简单,只有两个乐句,即兴填词反复循环,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可谓最短的旋律最长的歌曲。

歌词大意是:我们是佤山人,这是一个好日子,我们盼望今天早日到来。我们大家一起用力拉,好好拉,把木鼓拉进寨子。这首歌的旋律虽然短小但铿锵有力,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号子只喊不唱,而是边喊边唱。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优美的旋律和令人振奋的歌词。体现了佤族的勤劳、勇敢、团结、力量和对通天神器木鼓的信仰。

2、佤族木鼓音乐中的旋律、节奏

佤族木鼓歌谣中使用民族调式,歌曲多为羽调式和徵调式,旋律常用La、do、re、或so、do、re、为骨干音,音区偏低,音域较窄。终止式以同音反复特色。节奏以较规整的二拍子为主。结构多为上下句对应式的单乐段或两对上下句构成的复乐段,并在此基础上作小有变化的反复;有的则在曲首加一句甩腔或曲尾加一句衬腔。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或一领众和,其中领部的即兴性较强,和部的则较固定。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打击乐伴奏。佤族木鼓演奏中使用了很多种节拍,包括常见的2/4、3/4、4/4节拍,同时它的节奏型态也丰富多彩,佤族学者魏德明(尼嘎)在《佤族木鼓祭辞》一文中记述了木鼓不同用途的鼓点①紧急信号,如寨子被敵人偷袭,号声为“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快速四声,并伴随击鼓者的“哦!哦!”声。②胜利归来号,如战争获得敌人首级或打得虎豹。号声为“咚一咚一咚一咚!”慢四声,悠悠扬扬,其乐融融,还伴有狩猎歌。③火灾报警,声音与紧急号相同,快四声,但没有人的“哦!哦!”吼声。④宗教活动,如召集众人参加宗教祭祀号声为“咚咚咚O,咚咚咚O.”敲三拍,停一拍。⑤为“偷盗报警,咚咚咚咚咚”或者“咚咚咚咚”连续敲击,善舞还会击鼓的行家敲击。而如今的木鼓则仅用于舞蹈,做到了真正的随舞而敲。笔者认为,魏先生之说法背后应意指佤族木鼓集战争、祭祀、警号、娱乐于一身。如果此理解无误,在本书之佤族木鼓的原始用途分析内容中,已对此问题进行过相关分析,在此不再赘述。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些功能的出现存有先后顺序,可能存在叠加,但娱乐与祭祀同存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因为祭祀以木鼓的神圣性为前提,而娱乐之用无疑会对其产生影响。第一,史料记述佤族木鼓一般用十年左右换一次,而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如果木鼓作为舞器具,不可能使用这么长的时间。第二,木鼓一般放置在佤族村寨的顶端高处,以便敲击之时,声音尽可能传到成员耳中。而佤族歌舞的场所一般是处于寨子中心的广场,在顶端敲鼓而在下面歌舞的可能性极小。其鼓点适用的时间、地点和主体有待考证。所记载的鼓点是所有用途的历时性集合,或可以参考,但如果是功能较之原始功能已发生进化的近现代木鼓鼓点的共时性记载,所载的鼓点或许较之最为原始的意境也已经发生了变迁。除此之外,笔者多次在佤族村寨调查之时,问及佤族老人鼓点的问题,他们都说各个寨子的鼓点不可能一致。因为各个寨子之间要互相防着被对方猎头,敲击木鼓的鼓点只有本寨子的人才能听得懂。

笔者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本文对佤族木鼓文化研究的预判还是不够到位,佤族木鼓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文化、精神层面,佤族木鼓仪式中的音乐本体内容并不复杂,研究佤族木鼓要把音乐、技术结合,提升到佤民族文化、精神层面,才是研究的核心。

佤族木鼓研究后期的转化更富有积极的意义,让佤族乐舞走进课堂、走上舞台,让科研推动教学、让教学促进科研,才能让古老的民间艺术换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陈刚(1974.9),男,回,云南临沧人,学历:本科, 玉溪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佤族鼓点寨子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水泊梁山行
鼓魂
为句承诺,守边1720年的少数名族
寨子
沧源佤族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研究
雨天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一个人远行
为春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