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十五年一贯制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2022-05-18 01:47王赟黄雅波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日常教学

王赟 黄雅波

摘要:中小学思政课程面临着专业教师不足、学段之间互不了解和评价机制单一等客观问题,一贯制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思政课一体化融入到本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建构较完善的一贯制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一贯制学校;思政课一体化;日常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启动德育一体化研究与实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始起步。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后掀起热潮。研究视角主要从思政课一体化的建构设想、思政课的现状和对策、思政课的衔接和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和意义等角度展开。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李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张彩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图景》[2],马宝娟、张婷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与对策》[3]和赵利娟《高中与大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衔接》[4]。以前研究推动了学界对思政课一体化的讨论,但是,它们主要侧重理论上的分析,实证研究较少。

在实践层面,2020年,青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天津成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导委员会。[5]尽管众多单位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但更多的是基于偶尔、松散的活动。真正的思政课一体化要立足于学校实际,落实到常规教学中。

关于国外思政教育的研究现状,以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为例。“英国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社交或活动中,利用暗示或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渐接受思政教育。美国是利用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方面的隐性课程,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學习有关思政知识。”[6] “日本的学校不仅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直接地给学生进行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并让各科教师都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还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内容,使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7]可见,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了不同方式开展思政教育。

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对思政课一体化作了具体的要求“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

由此可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总结实践发展模式。本文拟以人口密集的豫西南地区某十五年一贯制学校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思政课一体化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建构较完善的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模式。

二、聚焦中华文化,推进思政课纵向一体化

思政课,小学和初中称作《道德与法治》,高中为《思想政治》。思政课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和任务。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是关乎到学生、社会和国家等各方面的重要又庞大的系统工程。

本节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探访古代文明》、九年级上《延续文化血脉》和人教版老教材高二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中心,谈谈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特点。

首先,小、初、高三个学段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要求都是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所指的三节课主要目标、任务都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知道不同文明、民族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学习借鉴、交融变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激发学生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民族责任感,培育青少年儿童家国情怀。

其次,三个学段思政课在课程的设置、内容上也有着很大关联。小学学段思政课内容主要分为“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这六大块。初中学段的思政课内容则分为:一、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二)自尊自强,(三)心中有法;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一)交往与沟通,(二)在集体中成长,(三)权利与义务;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三)法律与秩序这三大块。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课共四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侧重点,充分考虑了各学段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接、有机统一。具体到本节所提的三个学段的三节课而言:

通过上面的表格以及对小、初、高三个学段思政课程内容的研讨,可以看出小、初、高思政课程的衔接呈现出了知识内容上的承继和拓展,学习内容的螺旋式上升,基本符合不同学段青少年身心的特点。

基于教材情况和不同学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情,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小学生厚植“家”、“中国人”“世界”和“爱”等情感。例如在学习《探访古代文明》时,教师精心设计了大量的活动采用视频导入、地图加视频直观感知的手段,结合当地优秀文化事例(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安阳文字博物馆、南阳的汉画馆等)以及播放欣赏歌曲《祖国颂》等,让广大少年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

在中学的思政课堂上,教师要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由小学生的“家”、 “中国人”“世界”“爱”等等这样的理念扩展到“爱自己”“爱他人和集体”“爱国家”等,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例如在学习《延续文化血脉》这节课时,教师选取当前非常火爆的优秀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魅力,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主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教育。这对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对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提升政治素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政课教师除了研究考纲,课标,研究教材钻研业务提升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充分挖掘工作中生活中身边所蕴含的各类思政教育元素,努力做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帮助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节课时,结合我们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如玉文化、中医药文化、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府衙、内乡县衙、被誉为中原人类的发祥地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展现三国时期高水平的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的南阳武侯祠,反映汉代文化历史的南阳汉画博物馆等等,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南阳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特色,感受我们南阳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地方文化,于不知不觉中汲取民族文化和地方风土的滋养,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际中,要遵循小初高中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从而实现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以及发挥好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在思政学科三个学段有效衔接,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终目标。

三、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困境与对策

一贯制学校为思政课的一体化提供了平台。然而,在具体教学组织的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

1.各学段备课组融合较为困难。对于常规备课活动,一般在本年级备课组,其它年级组由于时间不一致难以参与,难以形成纵向的协调。但是,如果需要其它年级组参与,又会造成时间成本加大,教师任务过于繁重。正如施诸红以她所在的广西南宁市横山横州中学指出:“本校的初高中教师虽然同在一所学校,但平日里几乎没有联系与沟通”。[8]基于客观的情况,我们采取了每月一次大教研的办法,既不影响各自年级的备课活动,又兼顾到学段的衔接。

2.学校评价机制过于单一。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思政课一体化成败的关键。按照以往的要求,小学和初中的思政课被视为副课,评价指标较为宽松,而高中受制于高考的压力,又形成两个极端,文科因为思政课是考试科目而围绕考纲进行反复训练,而理科生过了学业考试后,再无人问津。这种以目的决定过程的评价机制完全违背了思政课育人的初心。

3.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我们发现小学和初中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是制约思政课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很多思政课老师为兼职或者其它学科转化而来。他们对于思政课没有专门的学科素养,很多时候仅仅是念念字而已,学科素养无从谈起。

为此,我们结合一贯制学校自身的优势,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是设置学科组长议事会,推动思政学科的纵向研究。在组织上,设置学科大组长,统管协调全部学段本学科的所有事务,每周一开展各年级组长备课会,每个月召集一次学科成员议事会,研究本学科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二是发挥综合手段对思政课进行评价。根据学段特点,通过综合评价方式引导老师们对思政课的重视。比如:我们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赋分的方法对各全体思政课教师进行评价。

三是选聘不同级别的“思政名师”和“思政金课”,考虑职称单列。在各层级的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名额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同时,将思政元素的融入作为其他学科评分的标准之一,充分体现思政的引领作用。在职称评选中,思政课教师可以放宽条件,或者单列评选。同时,提升思政课教师待遇,对于专任思政课教师可以在工作量上乘以1.1给予激励,使专任思政课教师有责任感使命感,改变原有的副课老师的边缘化地位,激励教师主动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9(07).

[2]张彩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图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4).

[3] 马宝娟,张婷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2).

[4] 赵利娟.高中与大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衔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3).

[5] 赵秀红,林焕新.凝聚培养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全国各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综述[N].中国教育报,2020-03-18.

[6] 陈宇鹏.国外思政教育模式对我国思政教育的启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

[7] 田晓勇,王梓玥,张文馨.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02).

[8] 施诸红.初探初中思品课和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衔接[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

作者簡介:王赟:(1973-),男,河南社旗人,中学高级职称,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校长。

黄雅波:(1978-),女,河南南阳人,中学一级职称,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思政课教师。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新建十五年一贯制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实证研究》(2020YB120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日常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探索
班主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研究
语文学科素养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培养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浅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拓展训练引入体校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如何实现珠心算教学与幼儿园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
从“中考命题”中寻找英语书面表达训练途径
如何训练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