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地区禁银工作研究

2022-05-19 16:13卫梦圆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2期

卫梦圆

摘要:货币是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换媒介,统一货币市场是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前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庆货币市场濒临崩溃,银元泛滥、物物交易与银元投机盛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了统一货币市场,重庆人民政府逐步开展禁银工作:首先规定牌价暂准银元行使,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目的是快速肃清银元券将人民币投放到重庆市场,为全面禁银创造前提条件。银元券肃清后,即正式规定禁止用银元计价、流通,实行低价冻结政策将银元打入黑市,与物价脱节。其次发动群众开展“拥币拒银”运动,使禁银政策深入人心,至此银元在重庆城市基本销声匿迹。最后将禁银范围扩大至重庆农村地区,利用人民币交税、贷款等政策和扩大城乡物资交流推广人民币下乡。1951 年,重庆禁银工作相继完成,禁银斗争最终取得成功,货币市场最终统一,为重庆恢复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禁银政策;人民币下乡;货币统一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开展禁银工作的必要性

(一)银元公开流通重庆货币市场混乱

民国以来,重庆市面流通的银元种类较多,多为省内铸造和省外铸造的龙洋以及少数墨西哥银元等外国银币。银元再次大量出现在重庆市场始于解放战争期间,此期间国民党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其发行的法币、金圆券等纸币信誉一落千丈,民众纷纷拒用。加上重庆位于深处内地的西南地区,随着解放面积逐步增加,重庆对外经济联系减少。使得交易范围大大缩小,银元流通范围局限于重庆城市与农村之间,成为主要通货。1949年 3月26日,重庆市参议会邀请金融、工商界人士及经济专家,举行“区域经济座谈会”,主张以银元为交易货币单位。①自6月起,重庆各行庄及公司,今起一律自动将金圆券账目折合银元记账,市内各大公司交易,都用银元作价。民众纷纷到中央银行挤兑银元以求保值。而中央银行无法满足群众的兑换要求,银元黑市猖獗、投机盛行,导致银元价格飙升。据记载:“黑市袁头每枚由165万元升至200万元,龙洋由138万元升至180万元,川班由130万元升至170万元。”重庆银元市场的“银牛党”伪造川洋的花样百出,每日夜间灯光黑暗中出售,从中牟利。银元价格上涨刺激物价疯涨,市场秩序混乱,人民形成了重视银元轻视纸币的心理,重庆已经彻底成为了银元的世界。

(二) 禁银是推广人民币的题中应有之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庆货币市场与金融秩序一片混乱。在解放军进入重庆市之初,邓小平把稳定金融作为当务之急,在重庆市接管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从入城那天起,就应该把领导精力转向城市,着手整理和迅速恢复敌人破坏的人民经济生活,稳定金融市场。”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庆人民依然盲目崇拜银元,对人民政府发行的人民币并不信任。所以投机商人与银元分子进行银元买卖,银元黑市猖獗,物价上涨。1950年1月26日至2月3日,重庆主要商品价格就平均上涨了66%,尤其以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最为剧烈,大米上涨184.46%,纱上涨70.51%。投机行为严重破坏了重庆人民的经济生活,制造社会惶恐与不安。人民一拿到人民币就立刻就去黑市兑换成银元,市场上到处充斥着银元,人民币根本无法渗透到民众生活中。“在金融上我们所遇到的敌人,是强硬的银元。”要实现人民币统一市场,最大的敌人就是银元,因此禁银是推广人民币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 接管重庆后人民政府逐步开展禁银工作

(一) 规定牌价暂准银元行使肃清银元券

重庆接管时间较预期时间早,军管会实现对重庆的接管时人民币还未及时运至,银元作为当时被市民所认可的“硬通货”在流通过程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重庆政府规定牌价暂准银元行使,稳定物价与市场秩序:“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于昨日每枚银元折合人民币六千元,但暂不兑换。”③关于银元比人民币兑换比值之问题,是根据沪、汉、京、津等地黑市币值,照顾重庆当地生活用品、出入口商品综合价格,以及银元实际购买力而决定的。重庆市商会理事长蔡鹤年认为:“两者均极合理,既足以使目前半停顿之市场完全恢复正常,又有保护人民利益之效果。”暂准银元行使,一方面也是在肃清银元券期间,维护重庆的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银元券在重庆的发行1500万左右,且大部分集中在中下层人民手中。为了照顾人民利益,人民政府决定对银元券实行兑换。1949年12月10日,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通告《重庆市军管会关于使用人民币及禁用伪币的规定》,宣布人民币为市场流通之唯一合法币制,作废伪银元券,凡持有伪银元券者,可以以100:1的比价兑换人民币,限五天内兑换完毕。④手持银元券的重庆人民争相前往人民银行兑换人民币,直至五天兑换期满后,共兑出人民币10亿余万元。紧接着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规定伪银元券债务关系处理办法,颁布关于清理银元券债券债务之规定》,规定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可进行协商,以100:250至100:300之间的比率将债务转换成人民币。⑤进一步解决了银元券的遗留债务问题。在肃清银元券期间,人民币大量运往重庆,进一步占领了重庆市场,为逐步开展一系列禁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 禁用冻结银元并开展拥币拒银运动

银元券收兑完毕后,人民币合法性与人民性深入人心,民众纷纷表示:“目前人民币之流通情形,可以说明政府发行之谨慎,战争又将胜利了,各种生产事业将纷纷需要筹码增多,均为币值安定的好条件。”⑥稳定人民币币值的最大阻碍,就是市面上大量流通的银元。在米亭子叫场口一带,尚有不少的银元贩子在贩卖银元。买卖银元的价格已经脱离了政府所规定的六千元,涨至八千元。长期以来投机分子操纵银元,导致商人无法继续经营交易,民众生活也难以维持,民众迫切希望政府快速取缔银元交易。重庆市军管会金融部召集本市工商界代表关于取缔银元一问题召开会议。金融部部长邓辰西指出:“现筹码已足用,希望工商各界以人民币作价进行营业,以避免造成市场物价紊乱”,工商界表示一致拥护。1950年1月20日,重庆市军管会颁布《西南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并规定:“允许人民储存金银,但不得用以计价、行使流通与私相买卖。”⑦据不完全材料统计,西南地区约有七千万至一亿元的银元,且大多数集中于地主和商人手中。按照比例收兑一千万银元需要人民币六百亿⑧,如此巨额的人民币投入市场,必将进一步刺激物价上涨,对大多数人民都不利。为了维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人民政府決定实行低价冻结政策,暂不收兑银元。除此之外,还积极干预银元市场,在抛售银元的同时派遣干部深入黑市获取情报,严格打击银元投机。重庆市治安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国民党潜伏特务、扰乱金融分子进行逮捕,共逮捕了重要犯人四十余人⑨,银元黑市逐渐减少,并与物价脱节。

《西南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以银钱两业为代表的各行各业均表示拥护,银钱业通告各会员行庄未了债权均以人民币为清算单位,不再以金银为支付工具;重庆各商店纷纷拒用银元。为了更好配合政府深入宣传禁银政策,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拥币拒银运动。1950年初,重庆市民和各界人士在解放军二野十二军宣传部文工团和重庆市总工会的带领下,以唱歌、跳舞、个别拜访等形式开展街头宣传。宣传员千余人在米亭子、较场口、记功碑一带向群众宣传,并解答民众相关疑问。⑩通过开展群众性禁银斗争,基本在城市中禁用银元,银元流通的危害深入人心,人民重货轻币的思想有所转变,城乡之间经济交流逐渐活跃,货币下乡条件已经成熟。

(三) 打击郊区银元使用推广人民币下乡

随着禁银工作的不断开展,人民币逐渐占领重庆城市市场,银元被打入黑市。但是在郊区银元仍肃清,还存在物物交易的现象。郊区农村相对于城市更加依赖银元,农民“重物轻币”的思想根深蒂固,“习性保守,将现实,一时难以骤改”。11加上交通不畅,乡匪盛行,对城乡物资交流与生产恢复影响甚大。在过去的城乡交流大都是以银元作为通货,城市商人到乡间购买货物都是使用银元。打击郊区银元使用,首先在城乡之间要实行严格检查,限制大量银元的移动,减少银元的货币性能,使其逐渐丧失货币的流通与支付职能。12其次就是发展交通,剿灭乡匪以便利商货运输,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交流产品要面向农村,适应农民需要,才能打开农村市场。13在城市与乡镇设立国营商店或者合作社,确定合理的价格收购与推销商品,一律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除此之外,还通过向民众缴纳农业税、发放贷款来兑换一部分银元。一方面推动人民币下乡,同时由于物品贩卖、物价稳定,也增强农民对人民币的信任,从而减少银元流通使用。禁银工作必须将行政力量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北碚相辉学院师生职工共五百余人,为了响应禁银运动下乡至黄桷镇、文星场、二岩等乡村,开展拒用银元的宣传,向郊区农民普及了银元的危害,农民纷纷表示“决心拥护政府政策,不用银元”。14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进,重庆郊区银元使用与物物交易的现象大大减少,人民币逐步深入农村。据《大公报》报道:长寿晏家区晏家场,农民对人民币的信任逐渐提高,一致要求恢复米粮市场,拒用银元以人民币计价。米粮市场恢复后,农民纷纷要求工商界下乡买东西,以便于用农产品换人民币。15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禁银工作的成效与意义

(一) 消灭银元行使,统一货币市场

经过人民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消灭了银元的公开行使,使银元黑市逐渐减少并且与物价脱节,澄清了重庆混乱的货币市场,建立起统一的人民币市场。虽然在禁银工作中,还会偶尔出现以经营首饰为借口倒卖银元的活动。于是中央银行决定开办国营金店,并委托贸易部门加工销售,以取代私营银楼。重庆政府按照规定关闭一批私营银楼。同时妥善做好金号银楼人员的专业安置工作。禁银工作首先要从城市开始,只要城市使用人民币,通过城乡间的物资交流,就能带动人民币下乡,消灭农村中的大量银元。16在禁银工作由点到面、层层落实的推行下,人民币不断地深入重庆农村,取代旧币成为市场唯一合法媒介,彻底取代银元流通。1950年底,物价基本摆脱了金银波动的影响而有所下降,人民政府禁银的决心和法律力量对整肃金融市场起到了很大作用。1951 年,重庆禁银工作相继完成,禁银斗争最终取得成功,货币市场最终统一,人民币在重庆城乡全面流通。

(二) 为重庆恢复发展生产奠定基础

重庆是工商业的城市,也是西南经济的中心。货币统一是经济正常发展的前提,只有禁用银元统一货币,金融市场才能纳入正轨。禁银工作完成,有利于推动重庆由杂乱无序的货币市场转化为单一有序的人民币市场的进程,1952年人民币信用体系最终建立。这一进程基本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应出人民政府在处理重大经济问题时慎重求实的态度。建国初期的重庆百废待兴,禁银工作的顺利推进,不仅仅对稳定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之后国家集中资金建设国民经济、恢复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

注:

① 田茂德,吴瑞雨:《国时期四川货币金融纪事》,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05页。

②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邓小平与大西南(1949—1952)》,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47页。

③ 《银元牌价挂出,每枚折合人民币六千元》,《大公报》(重庆版)1949年12月12日,第一张,第三版。

④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关于使用人民币及禁用伪币的规定》,《新华日报》(重庆版)1949年12月12日,第3版。

⑤ 《清理银元券债务债权,军管会规定四项办法,银元与银券比值,在一百比二百五十至一百比三百之间;人民币与银元之比价以人民银行牌价为准》,《大公报》(重庆版)1949年12月17日,第1张,第3版。

⑥ 《伪银券收兑经过良好,市民乐于使用人民币》《大公报》(重庆版)1949年12月16日,第一張,第三版

⑦ 《西南军政委员会颁发西南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新华日报》(重庆版)1950年1月12日,第3版。

⑧ 《市民所提有关银元问题,宣传总队昨天逐一解答》,《大公报》(重庆版)1950年1月14日,第1张,第3版。

⑨ 《重庆市禁银工作简结》,《西南金融金融通讯》(第1期),1950年4月20日,02830006000310000001000,重庆市档案馆藏。

⑩ 《拒用银元,拥护人民币,昨日展开街头宣传》,《大公报》(重庆版)1950年1月13日,第1张,第3版。

11 《西南区三个月来的货币工作》,《西南金融金融通讯》(第8期),1950年12月8日,02830006000310000001000,重庆市档案馆藏。

12 《限制银元流通的办法》,《大公报》(重庆版)1950年1月5日,第1张,第3版。

13 《西南下半年财经工作重点》,《西南金融金融通讯》(第4期),1950年7月18日,02830006000310000001000,重庆市档案馆藏。

14 《相辉师生,下乡宣传》,《大公报》(重庆版)1950年1月15日,第1张,第3版。

15 《人民币逐步深入农村,长寿晏家场米市恢复》,《新华日报》(重庆版)1950年5月10日,第1版。

16 《重庆市禁银工作简结》,《西南金融金融通讯》(第1期),1950年4月20日,02830006000310000001000,重庆市档案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