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皖北旅游业发展策略分析

2022-05-19 06:01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皖北安徽高铁

梁 艳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安徽·宿州 234101)

安徽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处,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高铁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第二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目前安徽省的16 个省辖市,全部实现了高铁通达。 即将建成的皖北城际铁路,可以基本实现皖北县县通高铁。

皖北地区包括亳州、淮北、宿州、阜阳、淮南、蚌埠六市,土地面积39149 平方公里,占安徽省全省土地面积的33.3%。 2018 年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30006.82 亿元,其中皖北国民生产总值8451 亿元,占全省的28.2%[1]。 2018 年安徽实现旅游总收入7241 亿元,其中皖北旅游收入1029 亿元,占比仅为14.2%[1],这和土地面积以及国民生产总值都是不相称的。 这种不相称固然跟安徽省旅游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有关,但同时也跟皖北地区旅游业在经营理念、产业融合、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与皖南的差距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旅游与交通的关系日益紧密,当前高铁已成为大多数人出游的主要交通方式,高铁正在深刻改变我国旅游交通格局。 因此,“高铁时代”的到来将给皖北旅游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应对,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一、高铁时代对皖北旅游的影响

(一)推动“快旅慢游”时代的到来

旅游的含义是旅行和游览观光, 包含 “旅”和“游”两个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体验,高铁出现之前的“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单纯观光型游览,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 高铁时速高达300 公里,乘坐高铁出行可以大大缩短游客旅途上的时间,使游客有更多的闲暇留在景点享受自然景光。 “快旅慢游”时代在高铁的推动下正快速向我们走来。

(二)“散客自由行”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很多年以前, 跟团旅游是比较流行的旅游方式,因为这种旅游方式省时省力,同时在经济上也相对节约。 但跟团旅游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游客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度,行程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随着人们旅游经历的丰富、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以及旅游公共设施的改善,“散客自由行”已经是主流旅游方式。 散客自由行是由游客自行安排旅游行程, 零星支付各项旅游费用的旅游方式。散客自由行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深受游客喜爱。 在散客自由行成为旅游主流的时代背景下,高铁会更好地助力这种旅游方式。

(三)高铁沿线旅游资源品位高而以前被忽视的区域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高铁沿线那些旅游资源品位高,但原来由于交通不便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无名景区,在高铁开通后,将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皖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势一马平川,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遗迹星罗棋布。 皖北地区兼容并蓄了楚汉文化、淮河文化、老庄文化、道医文化……畅游皖北,可体验文道、药道、商道、艺道和味道,仿若行驶在中国智慧的矿脉上。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在这里揭竿而起的;这里也是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诗人、有志之士如李白、白居易、韩愈、苏轼等都在这里游玩过,他们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和遗迹。 阜阳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管仲的故乡,亳州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这里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如道家文化、建安文化和中医药养生文化等;这里人才辈出,灿若群星,如商朝开国圣君成汤、道家始祖老子和庄子,外科鼻祖华佗,魏武帝曹操,这些都是亳州人,欧阳修、曾巩等文坛巨匠也曾在这里为官,这些名人志士留下的遗址、景观,历数起来犹如串珠,分布在亳州辽阔的土地上,令人神往。 皖北当然也不乏一些自然旅游景点,如宿州的国家4A 景区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阜阳的八里河观光,亳州的万佛塔公园,淮北的相山公园、龙脊山,淮南的八公山、大通湿地公园、后湖生态园、淮河风情文化园,蚌埠的龙子湖公园、锥子山森林公园、张公山等旅游景区。 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这些景点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 皖北城际高铁网络的建成,将给该地区沿线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会大大推动皖北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下图为皖北城际高铁及主要景区示意图,通过图示我们不难看出皖北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星罗棋布,也不难看出皖北城际高铁线路对沿线旅游景区的影响和辐射。

(四)区域旅游合作呈现新的态势

安徽高铁网络的完善会大幅缩短沿线城市的通行时间,降低游客的时间成本,大大提升安徽与其他省份以及安徽南部和北部的交通通达性,高铁为皖南与皖北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皖南有海内外知名的景点,高铁的建成会让更多的境内外游客来安徽旅游, 皖北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来皖游客的“二次分配”[2]。 皖北地区作为安徽高铁网络和中原地区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的建成会使其成为合肥及皖南城市的“短途游”目的地,从而带来高铁沿线城市的客源,游客流量有望大幅增加。 同时,皖北地区作为四省交界处,可以和周边河南、山东、江苏的高铁沿线城市进行旅游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客源市场共享。 高铁时代给皖北地区开展旅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皖北区域旅游合作将呈现新态势,迈上新台阶。

二、发展皖北高铁旅游的策略分析

(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首先,要深度挖掘区域旅游资源。 要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抓住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集约优势资源,集中力量突破,深入挖掘皖北文化内涵, 增强旅游产品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更好彰显皖北区域特色。 其次,要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 要通过引进、重组、联合等方式,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各类旅游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重要的是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倾力打造更多一流企业。 同时还要善于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逐步培育一批旅游骨干企业,不断改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三是要抓好旅游创意策划,加强旅游形象宣传推广。 要借助专业旅游策划团队和社会力量,推出独具特色的主题口号和形象标识,塑造良好的皖北旅游形象,强化旅游品牌宣传,提高皖北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皖北、向往皖北,吸引他们来皖北观光旅游。 要充分利用皖北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和组织砀山梨花节、亳州的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蚌埠的花鼓灯民俗节、萧县伏羊节等节日活动,借此吸引国内外的游客,提升皖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 亳州市打造旅游品牌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亳州市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市”,连续三年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成功举办各类300 余项旅游推广活动,成功推出精品旅游线路10 条,大大提升了亳州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近两年,亳州市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增速和旅游目标考核连续位居安徽省前三位。 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淋漓尽致地向更多的游客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开展旅游合作

皖北地区高铁网络的完善大大便利了皖北与皖南以及与周边省市的交通,也为旅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皖南地区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相对丰富, 而皖北自然风景资源则相对匮乏,缺乏名山大川,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景观星罗棋布。 皖北的历史人文景观和皖南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安徽南北的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4]。近年来, 安徽更加重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皖北地区给予了大力扶持, 皖北经济快速增长,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转变,对旅游产品产生了更多更高的需求。 同时皖北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越来越多的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被开发和利用,皖北旅游产业在快速成长,前景一片大好。旅游业具有关联性大、带动力强等特点。要加强皖南与皖北的旅游合作,开发南北串游的旅游产品,让两地旅游比翼双飞。 这有助于实现安徽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和集群化,形成安徽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格局,推动安徽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5]。 同时会有力推动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为其他省份的旅游区域合作做出榜样和示范。 作为旅游大省,安徽旅游长期以来的“南热、中温、北冷”不平衡局面有望得到改善,皖北旅游业有望成为安徽省新的旅游增长点。 推动皖南和皖北旅游业合作,可以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在资金方面,加大对交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给旅游合作企业减免相关税费,给予财政补贴或贴息。 在政策方面,政府应针对皖北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市场需求,出台相应的人才支持和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在人才方面,除了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还要注重人才引进,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 二是旅游业市场主体应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全力打造跨区域旅游黄金线路,并注重对旅游新产品的宣传推广,同时要注重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

(三)提升配套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离不开完善的配套旅游服务设施。 要继续推动建设安徽省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好连接高铁线路的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在内的交通设施,加强主干交通网络与景区之间的连接,建立顺畅的景区转乘交通体系;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做到光纤到户,提高互联网覆盖率,让游客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专业而精准的旅游信息和咨询服务;要抓好餐饮、住宿方面的旅游配套建设,要统筹规划住宿和餐饮,加快发展星级酒店和品牌连锁酒店以及特色酒店,优化区域食宿餐饮业结构, 以满足游客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全面提高皖北旅游的承载能力和接待水平;要大力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旅游, 给游客提供全方位的高品质旅游服务,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以及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体验需求;要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治理水平,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旅游业发展保驾护航。 抓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尤其要把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游客集散中心是为旅游者提供中转集散服务的资源整合平台,是公共旅游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大的旅游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可以有效拉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 游客集散中心融合了多种公共旅游服务机构,集多种功能与一体,为旅客提供吃住行、游乐娱的一条龙服务。 游客集散中心实际上是在“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让“运”融于“游”的旅游管理创新,是传统客运行业主动适应市场而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

结 语

皖北地区即将全面迈入高铁时代,这给皖北旅游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高铁旅游是破解皖北旅游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 皖北应深度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努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并积极开展与皖南地区和周边省份城市的旅游合作。 同时抓好旅游基础配套建设设施,尤其是要打造高品质的旅游集散中心。 要全方位做好旅游服务工作,让游客愿意前来更愿意放慢脚步,真正让皖北地区旅游业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的亮丽名片。

猜你喜欢
皖北安徽高铁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高铁会飞吗
人地百米建高铁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