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释史·怡情·灵动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策略研究与实施

2022-05-20 05:16
中文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纪录片可视化

程 琳

(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浙江 杭州 311121)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三项任务之一,而思维属于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并控制和决定着其他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之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之培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学校中来,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养成质疑、调查、探究习惯,在实践学习中、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1]。也正是因为此,培养学生思维体系,引导学生建立学科思维就显得极为重要,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开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学科思维“可视化”之理念

随着近些年人们对于教育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认识到思维在引导学生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具备学科思维则能够让学生对该学科予以清晰认识,不仅让学生的学科学习更具逻辑性,而且让学生的学科体系逐渐形成。而传统思维认知更多的是抽象的,思维“可视化”则将原本抽象的、无法看到的思维结构、逻辑以及方法通过具体的、详细的图示或图示组合展现出来,以可以看到的方式呈现出来[2]。当前我们所了解到的思维“可视化”主要包括图片、思维导图、问题数等图示方法,这些图示方法与历史与社会学科结合,也带动了该学科新的教学方式发展,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自身思维的体系,让学生的心智水平得以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可视化”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提升学习兴趣

“可视化”思维的培养与“可视化”教学的开展是分不开的,“可视化”教学形式不仅让原本很多无法“看见”的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具丰富,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历史原来也是可以“鲜活”起来的,这都带给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更为多样化、趣味化的方式进行历史学习。

2.突破传统局限

传统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开展更为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不断探索如何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3]。“可视化”思维理念的培养则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更为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而且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能够就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素养予以更好培养。

3.凸显学科价值

“可视化”思维的培养让学生重新感受历史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重新理解到“学史可以明智”之思想,从历史之发展重新思考当前社会之问题。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历史认知和当前社会反思结合起来,是学科价值之重要凸显。

4.改变学习方法

传统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关注知识的“死记硬背”,通过强制记忆的方式来对历史事件予以学习,将知识内化到头脑之中[4]。而“可视化”思维的培养和建立让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将更加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之中,带动学生新的学习方法的建立,学生不再需要照本宣科来进行知识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关注社会热点,感受时代发展之步伐。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可视化”思维培养的路径

1.巧借图片,具象思维

很多图片都与政治、历史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并以一种具有幽默性或讽刺性意味的绘画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5]。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融入这些图片,不仅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趣,也让学生的“可视化”思维逐渐形成。

1.1 以画释史

历史漫画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其往往是围绕某一主题来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予以阐释,不仅风趣幽默,而且能够带给人沉沉的深思。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借助历史漫画来进行“可视化”教学,让这些漫画引导学生对历史予以深刻理解,让学生提供漫画感受到对历史事件的幽默反思。

比如,在《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的导课中,引用了图片《铁路之险象》(如图1),提问这张图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有同学把焦点放在了西瓜上,不假思索地回答分西瓜。学生的视角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是欠缺的,笔者个人认为图片的引入对课堂对学生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怎么把图片的价值体现出来,怎么利用图片来阐述、解释历史事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需要我们去培养去落实。在这张图片的分析上,首先教师肯定学生的切入点是非常准确的,入手点就是“西瓜”,引导学生他们把西瓜放在了哪里?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在铁路上,再引导这几个人看起来像什么人?让学生结合图片内容思考相关的历史事件。

1.2 以图怡情

借助图片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的传递,则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丰盈饱满,让学生的具象思维得以发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比如,在《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感悟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教师可以选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如图2)。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来,每个时期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所进行近代化的探索。每一代勇敢无畏的中国人所付出的努力,最终筑起了我们的“中国梦”。通过这样一组图画,同学们不仅可以追根溯源,回顾知识,而且还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人民的勇敢无畏,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更为深刻,更加可以发散思维,联系现如今现状,寻找当代“最可爱的人”,致敬每一代“最可爱的人”,为中国为荣,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平凡而坚守。学生的“可视化”思维也将在探究中逐渐形成。历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可视化”思维,也要注重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明辨是非的能力,更要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2.灵动媒体,动态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多媒体逐渐走进课堂,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效用。以多媒体为辅助,将录音、录像、音频、视频等带入课堂,让这些信息结合起来服务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开展,则能够让学生的动态思维逐渐形成,让学生能够在如入真实情景的环境下进行知识学习,更加带动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2.1 影视剧表演

当前很多历史事件被拍摄成影视剧并搬上荧幕,虽然部分内容有所变动,但是依然有着很深的历史根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影视剧来让学生观看,一方面,与学生的兴趣相契合;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影视剧的观看学习到相应的历史内容。

比如,在《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这一课中,设置了表演环节:学生课后查找有关秦始皇的功绩,提前布置好任务,课堂上表演。表演者结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表演得惟妙惟肖。表演过程让人忍俊不禁,却让我们收获满满,通过表演,孩子们也知道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客观的来评价。

2.2 纪录片观看

纪录片以真实历史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通过事实的描述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对纪录片予以观察,感知真实历史的还原,结合主题进行相关社会事件的探索,则更加能够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震撼,让学生了解社会之本貌。

比如,“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过程中,便可以让同学们观看纪录片《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带给人大气磅礴之感,内容着眼于丝绸之路黄金地带的河西走廊,内容从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登基讲起,讲述了河西走廊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变化,历史沧桑感与厚重感都在此纪录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感受历史变迁。该纪录片的拍摄画面也非常精美,很多画面堪比BBC地球,并对历史与人物都进行了极具真实性的还原,观看此纪录片则能够让重要历史事件一件一件重现眼前,是学生学习丝绸之路之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纪录片之一。纪录片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看,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观看,不失为学生历史与社会课程学习之重要辅助。

3.妙用终端,延伸思维

将教育类软件应用到电子设备终端,并借助这些终端设备进行作业布置、学习探究,则能够更好引导学生“可视化”思维建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以更好延伸。

3.1 分析表格

比较、分析和概括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教师可以借助终端作业分享模式让学生就某一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并综合把握其整体,深入了解现象之本质,通过分享表格的方式就其中蕴藏的内在规律予以研究,并就表格内容予以讨论研究,带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6]。

比如,在进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过程中,便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结合表格来对郑和和哥伦布的航海情况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通过二者时间、目的、手段、经济基础等不同内容的对比,学生更加能够了解郑和下西洋更多地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于珍宝的需要。而哥伦布航海则是西方国家对于经济和利益的追求,航海打开了西方国家发展的局面等相关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做填写的表格上传到客户端,同学彼此之间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所填写的内容,与自己所填写的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的表格思维得以构建,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寻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表1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对比表

3.2 事件调查

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走入到社会之中探索事件发展之始末,是学生调查研究的方式,也是学生探索思维发展的路径。

比如,资源一直都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一些企业和个人都存在浪费资源的情况。在“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同学们组成小组,走入到生活中了解企业、个人、其他组织等主体对资源的使用情况,结合所调查的情况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这样学生的知识学习便从课本上“走”出来,以“立体化”“可视化”的方式来学习课本知识。其中教师还需要教授给学生采访技巧、设计采访问题、调查结果分析等内容,并让学生将所调查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上传到客户端,这样则能够更进一步推动学生对社会问题予以思考,探索更好的问题解决方式。

结语

历史与社会课程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需要从传统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在撷取传统教学理念精华基础上,不断探索更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让学生的思维体系逐渐建立,融入更多教学活动,带动学生学科思维之建立,相信通过本研究可以推动学生向着知识的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路径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纪录片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