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2022-05-22 23:30赵文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融合分析高校思政创新创业

摘要: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很大的融合空间,二者不仅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内容也有关联性,因此,高校可以将二者有效地融合起来,结合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现状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推行融合教育。同时,为了保障融合教育的效果,高校需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平台建设、师资培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校思政;创新创业;融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人才需求层次以及人才需求结构均带来了较大的变化。立足于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同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以及在人才培养价值诉求上的相通性,为二者的融合铺垫了基础。

1.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之一,自建国以来便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时期,思政教育承担着特殊的责任与使命。从时代需求与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新时期赋予思政教育新的内容,也是永葆思政教育活力与生命力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有很大空间,创新能力存在滞后于发达国家的现象。创新创业教育是从教育层面提升我国创新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新型人才的可靠保障。因此,思政教育必须紧扣时代发展的方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中,以创新创业教育赋予思政教育时代色彩。习近平总书记教导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锻炼意志品质”。为寓创新教育于思政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2.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注意问题

2.1.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主体性不足也是制约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绝对主导,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对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取得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融合教育中必须将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融合的前提条件。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融合教育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构建学生自我教育机制,提高融合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注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具备平等交流的意识,以平等的身份倾听学生的意见,接受学生合理的建议。

2.2.实践性

当前,高校在思政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均以课程教学为载体,而课程教学的中心则围绕着理论授课开展,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就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例,部分高校围绕《创业基础》教材,一板一眼地开展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正因为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均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二者的融合中,必须将实践作为重点,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实践机会。

3.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对策

3.1.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主体性强、实践性突出等特征,在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在二者融合中,高校需要以实践活动为关键,借助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实践指导的有效落实,来实现融合教育的目标。深入开展创业项目实战竞赛。创业项目实战是为学生积累创业活动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活动流程,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创业项目实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市场调研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市场推广能力等基本素质,也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创业观、良好的创业品质与高尚的创业精神,后者正是思政教育的范畴。高校在创业实战竞赛中要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以思政教育提升创业项目实战的效果。有效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创业活动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对创业者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而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正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

3.2.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方法上具有相通性,均离不开实践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实践平台更是学生技能训练与创业经验积累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需要以平台建设为依托,结合当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项目为中心,涵盖创新创业的全部流程,包括项目申请注册、项目运行等。同时,实践基地中需要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定期对参与实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思政教育。校企合作是当前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许多高校跟周边企业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初步构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为学生广泛参与到社会工作实践中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3.3.培养师资力量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不同的师资队伍,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无论对思政教育,亦或是创新创业教育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师资队伍已经无法满足融合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以师资队伍培育为保障。扩大教育隊伍。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均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与实践内容较多,而学校的课程教学以理论授课为主,师资力量也大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这势必会影响课程授课的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广泛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代表,到学校开展实践教学,丰富教育队伍数量的同时,提升教育教学的层次。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融合教育需要思政教师具有创新创业的知识基础,同样也要求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具有思政教育的素养,学校要以融合教育开展的需要为依归,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联合培训、交叉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教师队伍的复合能力,为融合教育的深度开展与有效进行提供坚实的依靠,构建师资体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我国应对经济新常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效能的根本出路。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融合空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构建互补性的融合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及思政教育的深化均有着不容小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毕倩,赵飞.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2):239-240.

[2]王英杰.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4):93-95.

[3]邓燕芳.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探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1,(12):112-113.

作者简介:赵文力(1968.11—),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猜你喜欢
融合分析高校思政创新创业
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相关性分析及安全生产应用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探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探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可行性及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