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策略

2022-05-23 14:20陈启发
教育界·A 2022年6期
关键词:有效追问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规定:“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因此文章提出了通过追问开展教学的观点,以推动教学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有效追问;课堂研究

作者简介:陈启发(1969—),男,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中学。

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展现自身个性的有效平台。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拨开层层迷雾,锻炼学生思维,并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追问策略,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文章立足高中数学教学,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对有效追问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核心素养理念及有效追问特征

(一)核心素养理念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层意义在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于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教师应当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有效追问的特征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更多、更难。因此,教师在利用追问策略时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問题设置要有目的性。比如通过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第二,从学生视角出发。只有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设置问题,才能让学生“跳一跳”就摸得到“桃子”,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因此教师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设置问题。第三,追问要做到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当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答,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第四,有效追问要逐步推进。高中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呈现梯度态势,因此要想实现追问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必须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数学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1]。

二、高中数学开展追问教学的意义

第一,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追问教学的开展打破了传统沉闷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巧用追问,可以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有着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质量。第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才能在解答问题时从容不迫。追问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浅层学习到深层学习的过渡,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可以在遇到新颖、综合题型时,抽丝剥茧,找到解题思路。同样,通过追问教学的开展,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可行的教学方案。第三,挖掘学生的内在智慧。以追问为载体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革新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并通过“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追问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良好融合,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当前高中数学课堂的追问中存在的问题

提问是师生、生生对话的一种形式,而追问就是在学生自学、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目标开展的二次提问,由此可以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实现从浅层学习到深层学习的过渡。有效追问是一种点拨,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通过有效追问,教师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点,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当前的追问课堂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追问语言随意,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

追问语言的清晰、流畅是保证师生有效对话的前提。教师的追问并非仅仅要探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在于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最为关键的是健全学生的人格。而部分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时追问态度不端正,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追问不能一味地追求对和错,更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追问指向性不强,缺乏严谨性

为了激活课堂氛围,进一步实现课堂的交流与互动,有的教师热衷于不停地问。教师不断地问,学生对答如流,课堂看似热闹,实则根本没有意义。因为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学生也都是照本宣科,根本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很少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另外,部分教师的追问缺乏逻辑性和针对性,常因为表达不严谨闹出笑话,有的还会引起歧义,这样的追问多停留在浅层知识上,忽视了深层次的对话。究其根源在于,追问缺乏目标性,只是为了追问而追问。

(三)追问侧重寻求答案,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课堂追问的本质在于实现师生、生生思想的碰撞。这就要求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当前的数学课堂却是这样一番现象:教师的追问仅仅是学生的漏斗,教师的关注点在答案,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更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关注。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到,目前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追问流于形式,没有将追问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究其根源在于教师缺乏对追问的深层次理解以及对追问的策略把握不当。

四、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策略

(一)设置明确的追问目标

当今数学课堂之所以会出现教师全权把控课堂的现象,是因为教师没有明确目标,漫无目的地提问,看似学生参与了提问,实则已经背离了最初的目标,这样的课堂提问与讨论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是一种时间资源的浪费。有效追问是连续性的提问,其目的便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抓住知识本质。

教学案例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非洲草原的图片,并写下x2=2。

教师:通过观察非洲草原图片,你可以列举出看到的集合吗?x2=2在有理数范围内有解吗?其实数范围内的解是(   )。

学生:斑马群、角马群;x2=2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在实数范围内的解为±。

教师追问1:从小学到初中,大家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集合的例子吗?

追问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页,思考这6个例子,它们都可以组成集合吗?

追问3:这些例子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设计意图】基于数学目标、学生所学知识和熟知的生活例子开展追问,可以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体系,并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识,进而理解集合的概念,教学效果更佳[2]。

(二)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追问

追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若十分简单则等于浪费时间;如若太难则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追问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不但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丧失信心。

教学案例2:(不等式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教师给出几个情景题,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列出不等式,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等式,并总结和归纳其性质。

学生1:不等式的两边同加或减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不等式都满足这一个性质?众所周知,性质的得出必须以大量的推导和验证为基础。

教师:请举例验证这一性质?

学生2:大家选择了不同的不等式,并随意选择了几组数字验证,可以准确地得到上述不等式性质。

教师:很好,从上述的实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2:遇到问题一定要多思考、多求证,不能局限于某个思维之中[3]。

教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可以总结出这么深刻的道理,大家真的很棒。

【设计意图】直接向学生灌输不等式性质会比较困难,而且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采取实例求证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通过有效追问教师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达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三)把握合适的追问时机

追问主要表现为两个价值取向:一是指向学生思维深度,二是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有效追问,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观点,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把握追问时机。

教学案例3:在讲解“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了: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作相互独立事件。

教师:甲、乙两人各投掷一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学生:。

教师:问题中的事件A和B是否互斥?若不互斥,可以同时发生吗?

(学生思考和交流)

教师继续追问: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有放回地抽取,事件A为“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事件B为“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事件A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吗?

【设计意图】问题提出来之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大家通过互相讨论实现了自身从浅层认知到深层知识的过渡。教师再通过逐步追问,完全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感度,帮助学生建立了系统的知识体系[4]。

(四)注意追问的延伸与拓展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要逐渐从知识灌输向着引导探究性学习的方向发展,在课堂的讨论环节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实现从浅层认知到深层认知的过渡。通过课堂追问学生可以自由地分析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编题目,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能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案例4:已知A(2,5),B(4,-7),在Y轴上求一点P,使得|PA|+|PB|值最小。

学生: P点的坐标为P(0,1),先求出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A′(-2,5),直线A′B的方程为=,

将其简化为2x+y-1=0,令x=0,可以得到y=1,所以P点坐标为(0,1)。

(学生在求解直线方程最值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并最终导致答案错误。)

教师问:利用直线方程求最值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学生:画图。

教师追问:如何根据图来判断最大或最小值?

学生茅塞顿开,感觉自己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通过交流和讨论,同学们明确了求最值要注意的点。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变式练习掌握此类问题的本质:

变式1:已知A(1,1),B(2,-1),在y轴上求一點P,使得|PB |-|PA|最大。

变式2:已知A(1,3),B(2,-2),在x轴上求一点P,使得|PA|-|PB|最大。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有效追问及一题多变下,学生把握了知识本质,而且实现了更深层的探寻,这样做提升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5]。

(五)评价追问要积极

教师的课堂追问,必须给出全面、客观、积极的评价。

1.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跳出知识教学的范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发展与变化,通过合理评价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思维。当教师设置第一个问题之后,不应连续追问而是3~5秒之后再提问。在教学课堂中,学生自身会存在更多的疑问,教师要具备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尊重学生的表达和观点。

2.学生无论表现得如何的成熟,他们的心理依然尚未成熟,需要教师的鼓励。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作出回答,认真对待,只有鼓励学生表达,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如若学生回答偏离题目,必须科学地指出,以保持学生积极的态度,教师要切记评价切勿生硬,而是以微笑面对学生,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获得愉快的体验。

五、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几点建议

一方面,了解学情,是有效追问的前提。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可以推动有效追问教学的开展。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在关键点、疑难点设计追问,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才能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次分析和思考。另一方面,弹性设计问题,是有效追问的保障。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各种情况。教师如若没有前期的预设和周密的计划,难以对学生进行动态的指导。因此教师要做好设想,对追问做好前期预设,对学生在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只有做好预设,并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才能实现追问教学效果的最大化[6]。

结语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学生高质、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及时革新理念,加强追问和课堂的结合,通过设定目标,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让他们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而如何发挥追问效能以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技能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以核心素养为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巧用追问策略,并把握好追问的目标、难易程度、时机、延伸方向以及教学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孟俊.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24):19-21.

[2]徐燕云.金巨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0):101.

[4]魏祖文.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究[J].名师在线,2018(20):23-24.

[5]陈锦秋.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6):40.

[6]练育宏.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关注的焦点在哪里——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追问[J].数学教学通讯,2020(3):19-20.

[7]宗国.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策略[J].名师在线,2021(15):37-38.

猜你喜欢
有效追问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追问
在追问中生成数学课堂精彩
课堂有效追问例谈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