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视障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2022-05-23 09:11覃荣琴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行为特征特殊教育情感教育

【摘要】本文探讨情感教育在视障学生教育中的应用,通过以“情”激学、以“情”引领、以“情”导行、以“情”励志等方式,帮助视障学生获得与外界沟通的技能,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习与生活能力。

【关键词】视障学生 情感教育 行为特征 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0-0039-03

情感教育强调教育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创设适切的教育环境,发挥以情育人的作用,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缺陷,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用视觉交流和获取信息,常出现自暴自弃、烦躁不安、萎靡不振等负面情绪,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为此,教师可以运用情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帮助视障学生获得与外界沟通的技能,提高他们学习与生活的能力,获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情感教育在视障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一、以“情”激学,帮助视障学生拾起自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和布卢姆(B.S.Bloom)将情感教育的目标依次分为接受层次、反映层次、价值评价层次、组织层次、性格化层次。第一层次为受教育者从被动接受某些现象的刺激到较为积极地接受刺激;第二层次为受教育者接受刺激后受到驱动,愿意做出反应,从而获得满意的体验。视障学生因视觉障碍,学习与生活都比正常人吃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达到前两个情感教育层次的目标已属不易。教师应针对视障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心理特点,运用恰当的情感教育方式,帮助视障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自信。

1.特定指令引导。视障学生因获取信息存在障碍,无法切身体会具体语境,常常出现语言表达与逻辑(事实)不符现象,如出现“我把灯点得雪亮”“月光响当当的”“宋江(人名)里的水很多”等错误表达。对此,教师需要给视障學生创造自由交流的平台与氛围,使他们获得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例如,可以开展“我可以”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特定动作来感知具体语义,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具体做法有:向学生发出“我可以摇摇头”指令,让学生摇摇自己的脑袋;向学生发出“我可以勾勾手”指令,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勾勾手指头;向学生发出“我可以自己喝水”指令,引导学生拿起桌子上的水杯喝水。这一教学活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避免单一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让视障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既培养了学习自信,又训练了正确的语言感知能力。

2.善于因势利导。人们常说,上帝为某些人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会给他们打开另一扇窗。这话有一定道理。视障者尽管眼睛看不到东西,但他们的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比常人更灵敏,而且在思维、口才等方面也有一定天赋。对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视障学生的优势,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日常教育中,教师应该做到:(1)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潜在优势,鼓励视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2)组织视障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优势能充分展现出来;(3)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视障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上三点,常常会发现视障学生有很多优点,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例如,笔者教过一个叫小志的视障学生,该生刚入校时胆子较小,常常对老师教学中发出的指令“无动于衷”,后来经过与他交流发现,小志的触觉要比别人灵敏,思维能力也不错,于是笔者鼓励他学习盲文,该生很快就掌握了盲文的基本学习要领,一个学年后就能阅读不少盲文书籍了。

3.进行赞赏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视障学生的心理一般比较敏感,容易自暴自弃或自怨自艾,需要教师多鼓励、多引导。教师可以适时开展赞赏教育,引导视障学生积极参加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训练。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针对视障学生,很多时候不能采取质疑、反问等方式进行教学,因为这样容易挫伤视障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解“花生”这一物品时,提问学生“花生是长在地里还是树上”,有几个学生回答说“树上”(因为前一节课认识了桃子、李子等果实长在树上),笔者提高音量反问“真的是这样吗”,结果那几个学生被问住了,接下来的课再也没有发言。通过这件事,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及时进行了调整,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大声质疑、反问,而是首先表扬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善于开动脑筋”,然后从学生的认知层次出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找到答案,从而保护视障学生敏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以“情”引领,帮助视障学生重塑形象

视障学生因为无法通过镜子、照片、视频等镜像手段看到自己,因此他们心中的自我形象需要从他人的描述、评价中获得。受限于社会传统观念,很多视障学生心中的自我形象并不理想,常伴随邋遢、不修边幅、俗气、古板等评价,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进行引导和纠偏,帮助视障学生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以积极、平和、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视障者的自我形象获得依赖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别人的描述感知自己的高矮、胖瘦、衣着等特点;二是借助别人做出的感情、气质、性格等方面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由此可以明白,外界的描述与评价,对视障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评价方式,切莫轻易对视障学生的外在形象做出评价,不管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在正常人看来很常见的一些评价,于视障学生而言或许都会成为他们认知自我的重要标准,如“你今天怎么穿成这样”“你今天脸色不太好”“你的鞋子与衣服不搭”等评价,都有可能让智障学生失落或沮丧一整天。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多用“你今天很帅(漂亮)哦”“你今天很精神”“你今天衣着很得体”等评价语言,帮助视障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认知。

2.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帮助和引导视障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对视障学生个人及其家庭而言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视障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其树立良好外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人做出的“你今天书包整理得很整齐”等评价,都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生活自信心。日常教育管理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视障学生进行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穿鞋、打扫卫生、整理课桌、洗水果、洗手帕等。在培养和训练过程中,教师同样应该以鼓励、表扬、赞赏教育为主,让视障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经历“学习—纠正—重复—掌握”的训练过程,逐渐习得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塑造良好的内在形象。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现实角度来看,残障人士更需要人际交往,因为他们离不开健全人的帮助、支持和关爱。从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的角度来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拥有更多健康可靠的朋友,也是残障人士提高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教育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引导:一是教导视障学生待人真诚、实在、谦逊、和气;二是教导视障学生要仪表大方、外观整洁,纠正不修边幅的坏习惯,尤其是要注意克服沉闷、孤僻、自怨自艾等情绪,消除人际交往的心理隔阂;三是教导视障学生建立开朗、热情、活泼、乐观的心态,处理人际摩擦时要心胸开阔、宽宏大度。以上几点并非说说这么简单,而应渗透在日常教育管理的点滴之中,如有条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班际、校际交流活动,给视障学生创造更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以“情”导行,引导视障学生热爱世界

引导视障学生珍爱生命、热爱世界、热爱生活,是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如今很多学校(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逐渐重视生命教育,但普通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更多指向对心理问题的疏导,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则重在帮助特殊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强调“生命因来过而珍贵”“生命因热爱而精彩”。

1.开展缺憾教育。“缺憾教育”也可以说是“缺陷教育”,主要是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身、人生乃至世界都是不完美的,应该用积极平和的心态正视这些不完美,理解英国大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所说的“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的内涵。视障学生存在眼睛看不见的生理缺陷,适合运用缺憾教育的理念对他们进行引导,告知他们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懂得认识缺陷,学会扬长避短,从而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学会感恩,培养正确的生命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2.开展热爱大自然教育。大自然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最好场所之一。热爱大自然教育的常规做法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环境,实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视障学生无法用眼睛去认识大自然,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让视障学生能够运用嗅觉、触觉、听觉等来感受大自然。例如:春天的时候,把视障学生带到校园的草丛里,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草叶嫩芽、用鼻子闻一闻嫩芽的清香,以此感受“春天的味道”;夏天的时候,带领学生来到校园的大树下,用耳朵听一听树上蝉的鸣叫声,以此感受“夏天的声音”;冬天的时候,带领学生来到校外溪水边(前提是确保安全,可以家校合作),用手摸一摸溪水的温度,以此感受“冬天的温度”。以上看似寻常的教育活动,能给视障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无形中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世界的意识。

3.开展必要的逃生教育。开展逃生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培养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紧急情况的心态和能力。对视障学生开展逃生教育,可以帮助这一学生群体在掌握基本逃生技能的同时感受到外界对他们的关爱。视障学生的逃生教育应与普通学校开展的逃生教育有所区别。比如,遇到灾害时,视障群体应该首先大声呼救,而不应过分强调自救;当获得他人救助时,应注重配合、听从指挥,而不是仓皇失措、原地不动。针对特殊群体的逃生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建议特殊教育学校与应急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制定适合特殊群体的逃生教育方式,帮助特殊群体掌握适当的逃生技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世界的善意。

四、以“情”励志,引导视障学生点亮希望

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视障学生常常出现这样的困惑:“我以后能干什么?”这一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视障学生就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为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励志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帮助视障学生消除成长困惑,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点亮人生希望。

1.经常开展励志教育。励志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激发受教育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行为态度。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听新闻等方式开展励志教育,比如可以带领视障学生一起“听”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引导学生感受残奥会运动员奋力拼搏的精神,告知学生如何克服自身的缺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取得一定成就的残障人士进校做讲座,与视障学生面对面交流,激励视障学生向榜样学习。

2.开展互助互评活动。在视障学生中开展互助互评活动,旨在帮助视障学生从同伴中获得积极的评价,树立“身边的榜样”,让他们感到成为优秀者并非遥不可及,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生活。开展互助互评一般可通过主题班会、课前10分钟评价等方式进行,由教师挑选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先由老师做出积极的评价,再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例如,笔者曾把上文提到的小志作为榜样,表扬小志不畏困难,积极学习盲文,如今已经能够阅读很多盲文书籍,然后让其他学生对他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应。

3.适当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当前,对视障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并不普遍,主要原因是社会能够给视障人士提供的岗位不多。因此,脱离社会实际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笔者在此呼吁国家和社会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哪怕“纸上谈兵”,对视障学生适当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方面,笔者曾尝试向视障学生介绍盲人校音师、盲人作家、盲人按摩师、盲人点钞员等适合盲人从事的职业,帮助他们建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职业观和成长观。

总之,要做好视障学生的教育工作,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充满真情、拥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只有融入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情感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爱”,只有将爱心、耐心和智慧融入其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而帮助更多特殊的孩子打开“另一扇窗户”,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克拉斯沃尔 D R,布卢姆 B S.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M],施良方,张云高,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周丽莉.盲校学前班课程实施的实践与尝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21.

[3]江明月.学前视障儿童生活技能训练方法分析与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9(2):242-243.

作者简介:覃荣琴(1964— ),廣西大化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教学。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行为特征特殊教育情感教育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校企合作中企业培训的行为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