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之探

2022-05-23 04:47斯琴毕力格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试论创造初中

斯琴毕力格

关键词:试论   初中   数学   培养    创造   思维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数学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1.巧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而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平面内有n个点,任意两点连接成一条线段,问总共能连多少条线段时,首先提出假设:假如我们毕业已10年了,现在大家又见面了,每两人之间都要握一次手,问总共握多少次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结论,然后再提出以上问题,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学生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解决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二、诱导学生质疑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师应当经常为学生创造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在概率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布袋中有2个红球,3个白球,5个黑球,它们除颜色外均相同。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这样可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培养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布置这样一道题:在某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3.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通过阅读去解决提出的问题。凡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问题与自己的备课有异同或怕影响教学进度而给予制止。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更乐于自主学习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激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例如: 在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时,首先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其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学习并画出梯形中位线,继续问:“梯形的中位线能否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梯形的底边是否有类似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呢?”引导学生联想,紧紧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观察,度量、思考,突破“定理”形成及论证的难点——辅助线就很容易被突破。

四、训练学生的统摄能力

思维的统摄能力,即辩证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作存在形式统一起来作多方探讨,做到“兼权熟计”,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能单纯的依靠定义、定理,而是吸收另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宽思维的广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逐步完成某个单元、章节或某些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

五、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

六、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七、设置开放性问题,提供广阔思维空间

数学中,封闭性问题,即“假设——求证”型问题,问题的结论很明确。开放性問题则没有明确完备的条件和结论,条件要人去设定,结论要人去猜测,体系要人去构想,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亲身经历创造的过程,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八、提高创新思维的训练,逐渐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良好的思維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论述的依据,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记忆瞬时强易遗忘,教师要多对其进行有效性长期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看待这一问题,善于发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遇。如学习长度测量这一课的内容,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测量一座楼的高度呢?或者在针对几何问题的讲解时,教师也可设置问题:假如一笔画一个圆及圆心点,该怎样做呢?课堂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问题上要有创新性,启发学生打开思维,这样对初中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及养成具有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教育的功能是训练人的大脑,让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抛弃重知识传授,轻脑力训练的应试教育,结合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猜测、推理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各人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齐晓梅.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9(18):121-121.

[2]罗炳禄.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18):41-42.

猜你喜欢
试论创造初中
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试论清华简《系年》中的“周亡”及相关问题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试论装饰雕塑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