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与地坛》(节选)景物描写与作者心境变化的联系

2022-05-23 00:43魏斯凡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6期
关键词:变化

魏斯凡

摘要:《我与地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景抒情散文,它更多地是记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他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中,坦诚地表现自己,他描写了地坛破败的真实情况,也不掩饰自己思想上有过的消极,更重要的是,他笔下的地坛的景象是随着本人的心境变化而变化的,这正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色彩”的最佳范本。因此,读懂了文中的景物描写,就读懂了史铁生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景物描写;变化;心境。

《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全文共一万三千多字,分为七个部分①,部编版《语文必修(上)》节选的是第一、二部分。《我与地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景抒情散文,它更多地是记述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本文第一部分中有三处景物描写,分别在第3、5、7段,这是他在不同时期对地坛的观察结果,也对应了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把三段文字作一个比较,会发现作者描写的对象、角度都在发生变化,这是史铁生的心态由崩溃走向平和、由封闭转为开放的反映。

一、从对象来看,文中三处景物描写的变化具有由静至动,由物到人,由荒芜到鲜活的特点。

史铁生最初走进地坛是在他瘫痪不久之后,他笔下的地坛是这样的: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

当年雄伟壮丽如今残破冷落的地坛恰如他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有着残疾的躯体, “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这几个动词都流露出破败荒芜的意味,隐隐透露了他当时对生活状态的看法:暗淡绝望。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祭坛四周的老柏树和四处可见的野草荒藤是作者在这荒芜冷落的园子里所关注到的为数不多的具有生命力的事物,同样具有荒凉的气息。幸而天边的落日带来了一丝温暖,抚慰了史铁生的心灵,让他找到了一丝慰藉,从而有了思考“生与死”的问题的勇气,“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他从余晖中领悟了时间平等的无情,既然壮丽的皇家园林可以在时间的作用下残毁,那么厄运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了。当然,这个时期的景物描写主要是以静物为主,并且作者的关注点主要是自身,由此可见,他的心理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

史铁生在地坛里度过几年后,心境发生了变化,他所描写的景物也有了不一样的对象: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蜜蜂、蚂蚁、瓢虫等小动物,相应的动词有“停”“摇”“晃”“捋”“转身”“疾行”“爬”“支”“升”等,这些动作描写让人感受到了运动的美妙姿态,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些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活动的小动物的羡慕,更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如行走和活动的渴望,然而作者不能站、不能走,更不能跑,因此他也有着痛苦和失望,正如寂寞地留在树干上的那只蝉蜕一样。但是,作者的内心深处依然有着对生命的眷念,所以连露水这一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充满了运动的张力,“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滚动、聚集、压弯、坠地、摔开”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表现了露水强劲的生命力,同时,"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一句话是作者的想象,他在对地坛日复一日的细致观察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的律动,因此他可以说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豁达温暖的句子,足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史铁生已经逐渐从颓废的状态中走了出来,精神开始自由地飞翔。

史铁生在地坛徜徉了十五年后,心境又有了不一样的变化,这个时期他笔下的景物描写是这样的: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

同是落日,作者刚接触地坛时见到的是“沉静光芒”,而现在虽然还是“寂静的光辉”,却能把都照得灿烂。这一句中出现了一个隐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实则是作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坎坷,坎坷可以变得灿烂,也就意味着他已经乐观地看待自己的人生。“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如果说前文窸窸窣窣的响动是作者的想象,这里的鸟鸣声就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事物,而且是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出现的,意味着他已经可以在落寞的世界中关注到了生命的活力;同时,雪地上还有孩子的脚印,这是前两处景物描写都没出现过的与人有关的事物。可见,作者对外界的关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由无声到有声,由静态到动态,特别是“他人”的加入,是史铁生心态由封闭转为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不再只着眼于自身,而是开始关注身边的人。

二、从角度来看,文中后两处景物描写具有由低到高的变化。

第二处景物描写中出现的蜜蜂、蚂蚁、瓢虫等小动物和露水相对来说都处在较低的位置,这固然与作者长期坐在轮椅上进行观察有关,但也可以看出史铁生还未能以高昂的姿态面对生活的打击;第三处景物描写中的雨燕则是在较高的位置出现的动物,意味着作者的视线可能更多地停留在高处,由此可见,作者的观察角度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变化,这应该是作者的心态由颓废消极到乐观向上的一个外在反应,人的精神有了动力,自然就能抬起头来生活。

《我与地坛》不仅是作者在静穆的氛围中与景物的对话,更是与自己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史铁生展现了对自己心灵的深刻剖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他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中,坦诚地表现自己,他描写了地坛破败的真实情况,也不掩饰自己思想上有过的消极,更重要的是,他笔下的地坛的景象是随着本人的心境变化而变化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读懂了文中的景物描写,就读懂了史铁生的心路歷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 上册》第229页,2019年8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变化
美的变化
变化
小变化 大作用
不断变化的重量
这五年的变化
咦?气候会变化?
我来添画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