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明清写意花鸟画的造型法则与笔墨结构

2022-05-23 11:54韩欣彤
名家名作 2022年4期
关键词:笔法花鸟画笔墨

韩欣彤

明清写意花鸟画中意境的营造与笔墨结构和造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通过笔墨形态间的有机结合及落笔顺序加以呈现的,且不同画家因为笔墨结构形态上的不同,最终呈现的意境效果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展现的内心情感也会存在变化。同时,明清写意花鸟画中造型法则及笔墨结构形态的落实也是画家提升认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过程。

一、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述

明清时期是我国绘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花鸟画迅速传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对花鸟画的创作从原有的重写逐渐向重墨、重趣的方向转变,开始注重意境的凸显和展现。明朝中后期,大写意花鸟画形成,并为当时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大写意花鸟画的推动下,绘画艺术风格逐渐趋向统一,意境表现效果明显增强。写意花鸟画在最初的发展中只是单纯地进行意义宣传,绘画及造型方面具有独立性特征,发展到中后期阶段,写意花鸟画开始追求情感的表现,通过新元素的添加和利用,赋予写意花鸟画以新的灵魂和生命力,进一步凸显了其艺术独特性,为写意花鸟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的意趣之美

(一)巧妙布局

从历代名画的赏析中可以看出,构图在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构图的整体情况对画法展现及意境彰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写意花鸟画在构图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对部分画家来说很难掌握其精髓和技巧。笔者通过不断研究发现,在巧妙布局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时,创作者若能采取较为生动的方式方法完成画面的刻画,则可以更好地营造意境。

如《画笙》这幅作品,通过虚实结合的布局营造独特意境,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八大山人作为明末清初写意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人物,创作的作品中对空间进行了科学利用,以截景、断景的处理方式加以布置,提高了画面构图的合理性。在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以不同的构图形式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现出来,立意明确、形式鲜明、造型美观,凸显出画作的意趣美。吴昌硕作为清末时期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效利用了墨点手法,展现贯气收气的效果,在构图中采取大片留白的方式,利用淡墨点展开处理,营造天空与大地的视觉效果,增强了画作的空间感。同时,墨点的科学处理在凸显主题的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作用。

(二)以形写意

研究《历代名画记》可以明显看出,在写意花鸟画的立意创作上,笔之所到、墨之所成应是核心内容,创作者借助线条的变化进行形象展现,凸显作品的意境和艺术趣味,以此深化作品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明清写意花鸟画的分析可知,其多是以生动、形象的自然线条展开形象处理的,以线条与水墨的有机结合,凸显造型的独特之处,将写意花鸟画的意趣美展现出来。此外,明清时期,还有学者将狂草笔法融入绘画中,以线条的细化处理进行情感抒发,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在绘画中情感变化会促进形的变化,进而加深意趣的表现效果。如吴昌硕的作品,就着重以线条形态的差异变化营造生机盎然之感,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

三、明清写意花鸟画的造型法则与笔墨结构

明清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结构是由笔墨形态的变化及落笔顺序决定的,这在明清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墨结构不单单是为了增强明清写意花鸟画的观赏效果,也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其中的意境及情感内涵。了解其具备的艺术深意和文化内涵,对提高创作水平,推动当代的艺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点法

点法在明清写意花鸟画中是花、枝、叶形态结构形成的基本笔法之一,也是凸显明清写意花鸟画表现技巧的关键。单个勾点形成的一笔能将其形态和意蕴展现出来,并将执笔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及精神内涵凸显出来,让人们通过对笔法的了解,进一步感受执笔者的艺术内涵。如写兰折叶一笔的使笔,在表现过程中,笔尖以叶尖部位为起点,在行到转折位置后,笔尖逐渐向中间方向靠拢,之后会加大力度彰显后续效果,如果后续的表现较为软绵,则很难体现创作者的主旨思想。整个表现过程中,需要做好软硬部位的科学处理,让观赏者明确其中深意。在明清写意花鸟画中,笔法中单一勾点表现了“一笔出之”的效果,笔墨在其中的运用既能成功营造造型,又能烘托跌宕起伏之势。而连续勾点的运用则能实现情感上的直观展现,该处理方式将执笔者的笔势和笔气很好地贯穿在写意画内,做到基调的科学统一,体现了笔墨形态的变化特征。

(二)勾勒

明清写意花鸟画中勾勒笔法的运用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能借助不同形态的变化将笔墨形态特征凸显出来,如林茂草虫丝毛的勾勒、花枝的勾勒等。该技法的表现主要是由执笔者手腕、执笔方式、用笔方法的变化加以实现的。从大量明清写意花鸟画作品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菊花的相关作品能将勾勒技法加以直观展现,并对发展历程予以阐述。菊花虽然与其他草本类植物相似,但作为四君子中较为重要的一员,在菊花的刻画上不能单纯地进行形态表达,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和寓意的凸显。这就要求绘画者将笔墨形态融入菊的创作中来,借助笔墨形态的变化,展现菊不一样的形态特征,让人们在欣赏中深切感受菊花表现的精神层次。宋代对菊的刻画一般都是以勾勒晕染的方式实现的,作品较为工整细致;元代多是以书入画,通过干湿笔墨等互补的形式完成创作;而到了明代,菊的描绘开始以草书、篆隶等多种笔法融合的方式加以表现,执笔者充分运用勾勒笔法对其加以创作,并生成小写意和大写意两个派别,以此丰富技法语言,展现笔墨形态独有的艺术特征,表达其中的情感。

(三)笔触

在明清写意花鸟画中,花、叶、枝等造型的表现会因为笔触结构的变化而呈现不一样的效果和特点。如陈淳的勾花点叶,将草书笔法融入其中,在执笔过程中,通过腕部的提按扭转呈现变化之感。在造型过程中坚持以心为笔的基本原则,借助笔势的变化呈现花叶的不同特点,在作品表现中人们能看到“随意点厾”的效果。

比如《墨菊图》展现的是披霜带露及迎风飘举的君子之风,在笔法的运用上,以概括、勾点等表现形式凸显整幅作品的意境效果。在勾点造型中,虽然在花的表现上存在断点的笔势特征,但这并不影响对意境的凸显,且刻画中并未采用双勾晕染的方式,却也生动体现出花叶枯荣之感。勾勒点虱,淡墨欹毫穿插交互,用笔时中侧锋并用,在急风骤雨式的笔势变化中一气呵成。花叶表述中以前淡后浓的处理方式呈现出虚实的变化之美,是目前都少见的独特之作。采用的点叶组合表现形式,以三笔节奏律动为基底,借助点曳斫拂的变化特征,实现笔墨形态的多样化变动,既能保证笔势间的连贯效果,又能将花叶间的关系表现出来。且在该笔法的作用下,将原本较为零散的叶片有效汇聚为一体,虽然整体看起来会有些凌乱,但展现的菊的形态却没有一处消失,让观赏者能直观了解到菊的形态及结构特征。在对该笔法进行深入分析后了解到,其虽然没有宋元晕染表现效果的意境,但仍能彰显出菊的特点,加深意境效果。该表现手法的灵活性更强,表现上可丰富变化特征,营造丰满感,通过与勾点等技法的组合搭配使用,展现出文人自身的精神品质和气质,将其想要展现的情感和思想直观表达出来。

吴昌硕《墨菊图》

选用的勾点笔法不同,呈现的意境效果也会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文人凸显个性化的关键。在勾点写菊的笔墨结构影响下,明代中期很多花鸟画家均对自己的用笔手法加以创新和创造,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种类的书画作品,这为当时花鸟画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工具材料

绘画工具材料的性质也会对画面表现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创作者应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对高水平的绘画大师来说,其能驾驭“意在笔先”的效果,完成情感和思想的展现。八大山人选择秃笔、生纸等材料,在花鸟画的表现上,主要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与效果。同样以画菊为例,利用该类材料展现的菊,点画呈现出圆润饱满、浑厚之感,又借助粗细、连带、牵丝的变化,将花瓣的饱满形态展现出来,给人以郁勃之感,虽然没有较为强烈的冲击效果,但整体的概括和神态表现效果较好,能有效增强作品的艺术气息。八大山人在菊的刻画上,通过工具材料的合理运用展现简练、含蓄的意境。而清朝初期画家在菊的刻画上则利用工具材料展现了另一种笔法效果。清初石涛对墨菊的刻画使用了较为全面的笔法,在《竹菊园》中,以阴阳向背、形态刻画的方式进行整体上的表现,创作者采用的笔法让人感受到泼辣的效果,以晕染等笔法的融合运用,营造似真似幻的意境,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凸显不一样的氛围与艺术效果。

(五)精神渲染

清写意花鸟画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清晰展现,将自由精神借助画作呈现在人们眼前,提升人们精神层次的同时,让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价值。这一特点的凸显不仅为笔墨形态变化展现提供了依据,也为清写意花鸟画中艺术精神的彰显创造了条件。如在写菊作品刻画上,可利用细微形状的表现,体现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对作品内植物形态的深入分析,感受其表达的艺术语言,在笔法的运用上做到粗细、提按、干湿等变化效果的融合统一,完成画作题字,通过画作与书法的综合展现,表达创作者真实的精神内涵。

(六)程式规范和图示符号

笔墨结构中的程式规范和图示符号是清写意花鸟画中意境创造的主要手法,对两者的科学运用及转换能彰显出作品的意境效果,带给人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尽管程式问题常常被喻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在当代情境中生存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画如果不走照相写实路线而选择表现心灵路线,程式依然是写意花鸟画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们也是中国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这里可研究的内容概括为两点:一是通过总结前人绘画得出的图示符号,用以进行笔墨程式与笔墨结构关系的探讨和分析;二是通过对个性笔墨结构的分析,了解其中包含的个人因素特点,并以此对清写意花鸟画意境的创作及表达加以分析探讨,凸显自觉和半自觉刻画过程存在的特征。很多文人都是利用自觉完成前人程式的总结和创新,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创造新的笔墨结构。

现代很多人对清写意花鸟画加以批判,认为其表现的内容较为陈旧,缺少新意,在清写意花鸟画中随处可见的评价以凌寒傲霜、晚节幽香为主。这些标签过于随意,很难对作品的意境予以直观凸显,而且在作品表现上,也未将其中的全部意境和寓意展现出来,表象特征并不明显。为此,现代文人学者有必要展开深入分析和探究,对清写意花鸟画中的笔墨形态及变化特征加以进一步了解,找出在意境描绘、情感展现、内涵凸显及精神追求表现上运用的笔法特征,并将使用的组合技法充分了解和掌握,进而对清写意花鸟画作出科学评价,扩大其影响力。

四、结语

希望上文论述能让创作人员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中的造型法则与笔墨结构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在日后的创作中,可以从单一笔法的运用及组合笔法特征的分析中,对笔墨结构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进而提高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水平,推动书画艺术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笔法花鸟画笔墨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浅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
工笔花鸟画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左传》笔法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