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2022-05-24 13:47金山
文理导航 2022年17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金山

【摘  要】创新思维的意义在于打破常规,能够立足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使问题的解决更高效。结合近年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来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革传统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为国家培育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的根本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创造性思维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正不断践行,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的重要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基于一线工作的实践反馈,结合个人理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沿阵地,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立足小学数学的教学,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希冀为国内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关注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中最常见的情境教学的应用便是导入课程,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快速收拢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师所讲的课程保持较高的专注。通常做法为上课伊始,由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使其产生求知欲。

例如在《百分数与分数的转换》教学中,在正式讲述核心内容前,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好奇。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写下一个分数,例如“11/16”,并询问学生这个分数是否能转换为有限小数,学生回答后,再写下类似的分数,要求学生作答,反复几次后,身份对调,学生由回答者变为提问者,教师由提问者变为回答者。由学生向教师提问,某个分数是否能转化为有限小数,相比学生的计算耗费的大量时间,教师总能快速、精准地回答。此时教师抛出問题,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便能快速得知某个分数能转化为有限小数,结合前面的提问、计算铺垫,学生此时的求知欲上升至顶点,教师便可正式开始当堂课核心理论内容的讲述,以往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下成为最渴望学习的知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有显著提升。

(二)结合生活场景引入教学内容

学生处于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过渡的阶段,思维相对比较发散,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难度较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要结合学生所处年龄段的思维特点,注重生活情境的迁移,为学生创设更多与其既往生活经验相关的生活情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知,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数学难题时可导入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以轻松的方式解析难题,学习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将分数相关的问题具化为生活中的问题,举例妈妈过生日,为妈妈切蛋糕,提问一块生日蛋糕切三刀能分成几块,在提出该问题后,由于该问题是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人人有发言权,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计算和实验的方式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五花八门,探知结果的过程便是极好的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大部分学习小组回答出正确答案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一块蛋糕切4刀可以分成几块,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与实践。通过多轮的研究,最终学生总结出内在的数学规律,在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余,更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了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三)操作参与提升学习专注度

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实践、主动创新。创造能力人人具备,只是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和激发。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创新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亟需的力量,唯有不断创新,社会才能持续发展与进步。实践是激发创新欲望,展现创新才能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学情和对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教学实践。

例如,在上课前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教具绳子,发放给每一个学生,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绳子对折3次后,每段绳子长1米,那么这根绳子长多少米”,先不要求学生拿笔计算,而是将发到手中的绳子进行对折的实践,以动手演练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体悟该问题蕴含的数学规律。在实践过后,学生除了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能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的对折与绳长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权利,可以与其他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一起讨论,也可以站到讲台上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通过实践发掘出的规律。通过类似教学方法的应用,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自觉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

唯有在主动、积极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大胆地思考和表达,作为教学氛围的缔造者、教学情境的创造者,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和谐、友爱的学习环境下大胆思考,根据个人的求知欲不断探索和创新。

(一)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全程参与教学实践,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依靠头脑风暴的方式实现创新思维的激发。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尝试。

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何为循环,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了解其含义,并要求学生踊跃发言,向其他学生以及老师分享自己查阅到的内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紧接着抛出更深层的问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循环。学生热情不减,有回答公交车循环线路的,有回答钟表指针循环转动的。设问、引导、讨论以及分享,这样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营造出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在后续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以对或者错一言以蔽之,而是要从学生的回答中充分挖掘其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敢想、敢答的信心。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通常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需求,向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遇到问题敢想、敢质疑以及敢深入研究和分析。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当堂课的正式内容前,教师要求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三角形的类型,学生回答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之后教师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畫一个拥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学生在听到老师的要求后尝试着画出拥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但发现无论怎么画都画不出。学生纷纷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是否不存在拥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之后带着这个问题伴随老师的脚步展开深入学习。教师由此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结合学生刚才的实践,对于教师的理论讲解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并通过后续的实践(测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和),逐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得出结论:无论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其内角和均为180度。至此再回顾上课伊始老师提出的问题(画出拥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便知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成立。

三、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创新思考

从建构主义这一角度来看,教师应当将教材深度加工,打散和重组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吸收能力对应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保障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空间,而非一味地灌输知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一)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数学学科的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对知识吸收后的重构。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个人摸索出的方法,吸收基础知识,并用个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对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构与探究。教师应当尊重教学的客观规律,分析学生的学习模式,将新知识与学生的既往知识、经验挂钩,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与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对知识的重构和融合,将知识掌握后实现举一反三。

(二)创设认知矛盾,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认知、实践的冲突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个人创新思维能力分析和尝试解决问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断尝试便是对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借由冲突、平衡的探索问题的循环,实现对知识的内化,知识才能真正从书本深入学生的意识深处,并成为日后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助力。学生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实现自我的超越,获取成功的喜悦,由此形成持续、长效的学习内驱力。

以《长方体体积》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完该课程的知识点与重难点后,教师提出与之相关的趣味拓展题,借鉴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问题如下:古代国王花重金打造了一顶纯金皇冠,打造完毕后怀疑皇冠掺杂了其他材料,想找人鉴定皇冠是否为纯金。阿基米德想了很久没想到解决办法,直到有一天,他在洗澡时突然想到了办法。故事讲到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想阿基米德想到的办法是什么。这种问题的提出伴随着情境一道而来,更加生动和具体,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更强,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了起来。

学生深入思考后提出观点,并不断地验证和推翻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便是认知建构和矛盾冲突的过程,是学生创新思维在作用的体现。教师在此时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同质量的铁与同质量的金子哪个体积更大。通过该问题的提出,便如向干柴般的学生抛去的一根点燃的火柴,瞬间便能引燃学生的思绪,找到问题探究的门路。顺着这个思路一路前行,便能找到实践问题的路径和具体的答案。这便是创设认知矛盾,并在学生思维“卡壳”时及时引导,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场景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内在规律,提升对知识的重构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超凡.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28.

[2]季亚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1):136-137.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