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2022-05-24 19:15刘贤忠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书籍党史红色

刘贤忠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1年3月,研究全民阅读工作指导方针,着力培根铸魂,深层次落实社会主义思想读物的学习阅读,……全方位进行党史宣传教育和推广,……组织群众能够细致挖掘党史、新中国史以及改革开放史等,不断实现阅读推广的目标[1]。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阵地,除了为高校提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还是青年大学生拓展知识、增长才干的第二课堂,同时在宣传、推广阅读文化领域更是担负着重要使命。因而,推广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物与党史重点出版物工作,可以说是高校图书馆当前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这些思想读物与出版物,严格意义上都属于红色阅读范畴。因而,当前对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的意义

(一)是高校向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国开展。新形势下应该重视青少年教育的改进和完善,讲好党组织以及革命发展的故事,充分传递爱国主义情怀,使得红色基因以及革命精神世代相传[2]。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对象以广大党员干部为主,学习内容聚焦“四史”,理论较深,阅读素养要求较高,这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门槛。而高校图书馆对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革命题材文学作品等红色书籍进行推广,同时开展相关阅读指导工作,可以说是高校向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让青年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接触、熟知、体悟红色书籍中蕴含的精神食粮以及参与各种党史知识推广活动,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知史爱国,知史爱党。

(二)是对高校大学生“培根铸魂”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5后、00后,过着相对安宁、优裕的生活,而对革命先辈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浴血奋战的斗志以及为革命理想不惧牺牲的勇气,相对陌生。当前,他们正充分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也被裹挟在各种思潮横流中,急需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食粮来充实内心。

而红色经典诠释了一种永不磨灭的时代精神,它们所表达的对困境的无畏、对信念的坚守、对事业的无私献身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3]。对红色经典书籍进行推广,即是对这种永不磨灭精神的传承,对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淬炼他们的奋发精神,以及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而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对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精神脊梁[4]。高校图书馆通过推广红色书籍,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并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高校大学生“红色阅读”现状及原因

红色阅读,顾名思义,是对红色书籍的阅读。红色书籍是指体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历史阶段奋斗、建设全过程的各类题材的书籍,包括小说、诗歌、话剧、人物传记等等[5]。根据这个定义,我们粗略地可以罗列出一些红色书籍,比如《红岩》《林海雪原》《红旗谱》《长征》《解放战争》《钱学森传》《邓稼先传》等等。

相对于其他书籍,这些红色书籍很少上各类图书排行榜,无论是网上电商图书销售平台,还是各高校借阅排行榜,鲜有其踪影;从各类专家拟定的经典书目来看,入选其中的也很少;在读者那里,能随口说出的红色书籍也不多;有时一些革命题材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还常常让人吐槽。总体来说,作为代表革命传统正能量的红色书籍却处在一种想读却很难精读下去的尴尬现实境地。主要原因如下:

(一)内容上缺乏吸引力

红色书籍的题材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政治类、历史类与文学类三种。政治类题材,内容相对严肃、深奥,多涉及国家方针、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探讨,阅读相对枯燥;历史类题材,多涉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内容,因学校历史课程中学习过,对历史中的大小事情一般了解、熟悉,因而再次细读的兴趣不大。文学类题材,如《红岩》《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等革命题材的小说,因其塑造的个别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当下大学生群体中还有一定的阅读量,但与当前其他文学题材如悬疑、侦探、言情等小说相比,吸引力还远远不够。

(二)资源上品种不多

近年来,“经典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高校图书馆纷纷推出经典书单。但入选经典书单的红色书籍相对较少或几乎没有,比如由名家选取的推荐书目《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中国读书大辞典》《中外推荐书目一百种》等,只有《红旗谱》入选。当然,可能是编者考虑作品的时间积淀和可读性等因素,但更为主要的还是红色书籍的品种少,体量也不够。在高校图书馆层面,特别是那些经典红色书籍因出版年代较早,馆内即使有收藏,也会因品相较旧而被下架;在出版市场层面,出版社即使推出红色书籍的新版本,也因受读者群体相对较小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减少印刷版次,而导致市面上可选择的红色书籍也少。因而,因红色书籍总体上品种相对较少,导致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层面深受影响,自然也影响读者对这些书籍的关注度。

(三)内涵上边界不清

推广“红色阅读”,首先要明确哪些是红色书籍?红色书籍的内涵及外延是什么?时间的边界是怎样?等等。比如,有学者认为红色书籍一般指《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创作的文学作品[6]。而有学者则认为,从广义上讲,“红色经典”文学指的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76年“文革”结束,题材偏向以革命历史为内容的创作[7]。当然,还有学者认为马列经典原作、伟人传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物等也应该列入,等等。因大家观点不一,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红色阅读”推广时,围绕哪些书目应列入红色书籍就会有诸多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推广工作。

三、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策略

(一)加强合作,共建共享

“红色阅读”要推广开来,首先红色书籍要有一定的数量;同时品种上要多、要丰富,才能在不同层次上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深度挖掘馆内红色资源,还要加大红色资源的采购力度。但采购往往容易受经费限制。因而,加强与兄弟院校合作,充分利用联盟优势共建共享是很好的选择。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又能提高图书资源借阅率。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积极与当地红色文化馆、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联合开展相关活动。红色文化馆、革命遗址纪念馆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图书馆通过与其加强合作,把阅读推广工作从馆内走向社会,这对扩大“红色阅读”的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二)打造“红色阅读”空间

王余光教授在推广“经典阅读”时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设立经典阅览室,形成融集中展示、阅读指导、读书沙龙、小规模研读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经典阅读空间[8]。“红色阅读”作为新时代提倡的一种类型阅读形式,也需要打造这种独立的阅读空间。打破《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传统分法,以某一类型或主题文献为排架方式,为读者提供更高的文献辨识度,同时还可以文献集中陈列来塑造“红色阅读”的良好氛围。除了集中陈列文献,“红色阅读”空间还应设立小讲坛进行宣讲活动,比如邀请党史专家或学者、革命先烈后人开展专题研讨或讲座。当然,也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运用多媒体投影、VR、裸眼3D和抖音微视频等展播打造沉浸式“红色阅读”体验[9]。

(三)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

目前,移动阅读已是读者进行阅读活动的常态。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线下提供阅读场景体验、阅读氛围塑造,同时作为阅读阵地,发挥实地场景空间优势。而线上,则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扩展阅读空间,以数字资源为抓手,为读者的阅读体验做全方位的提升。比如,建设红色阅读数据库资源,提供涵盖专家访谈、名家讲座、历史影片、历史影像、口述史等数字资源;开辟红色阅读文献专栏,推出线上学习资源;利用三维数字扫描、AR、VR等技术组织线上参观与图书馆开展合作的红色文化馆、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等。让读者在线上可以全方位体验“红色阅读”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盛宴。

(四)打造“红色阅读”活动品牌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红色阅读”推广时,应根据本馆红色资源特点与优势,因“馆”制宜,积极打造“红色阅读”活动品牌。因为阅读品牌效应,必然吸引更多读者参与进来,有助于扩大活动影响力,同时也能助推阅读活动不断优化,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图书馆“品牌力”与用户“获得感”的双赢局面。而阅读推广活动的品牌化运作,就是围绕品牌的相关构成要素,对阅读推广品牌进行设计、定位、传播和维系的过程[10]。首先,红色阅读品牌活动在品牌的名称和标识设计上,要能彰显内涵与特色,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能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在品牌的目标定位上,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量身定制,确定活动的内容与功能;在品牌的传播上,要结合当前移动阅读的特点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多渠道多层次进行有效传播;在品牌维系上,则要对活动进行不断完善、优化,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等。

(五)成立专门推广机构

阅读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都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推动,成立机构是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红色阅读”作为一种类型阅读,更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推广。首先,成立“红色阅读”推广部。以党史专家、思政学者、学科馆员为核心成员,负责“红色阅读”推广工作的长期规划,以及讲座报告、主题展览、读书沙龙等活动的前期策划、宣传,让推广工作能持续、有效推进。其次,培育“红色阅读”推广人。因“红色阅读”重在传承中国革命精神与宣传时代主旋律,所以对推广人的政治素养要求较高,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吸收思政教师、党员干部、辅导员以及学生党员等加入推广人队伍;除政治素养外,推广人还需具备传播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指导、提升读者阅读兴趣等能力。第三,成立学生推广社团。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也可以充当活动组织者。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方面能增加活动推广力量,另一方面也能扩大活动影响力。如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学生社团“红星书社”,组织开展的“你选书,我买单,带走你的红色图书”已成为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最具有影响力的红色阅读推广活动。

四、结语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国上下迅速兴起一股“红色阅读”的热潮,各类红色书籍涌向市场,高校图书馆为开展“红色阅读”系列活动加急采购,一时红色书籍铺满书架,这对提升大学生的精气神有着积极意义。但学界关于红色书籍内涵的界定,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定义红色书籍?“红色阅读”活动推广作为一种主题阅读推广,与传统阅读推广如何区分?以及“红色阅读”活动品牌建设等问题,仍在不断探索中。

猜你喜欢
书籍党史红色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