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乐演唱中的音乐舞台表演探究

2022-05-24 19:15杨文成王宇飞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咬字演唱者声乐

杨文成 王宇飞

(中原科技学院)

一、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联系

(一)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

声乐演唱需要舞台表演来诠释和传达艺术,更需要通过情感表达来拉近声乐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声乐演唱者拥有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促进声乐作品的完整性和观众的情感。声乐是音乐多种表达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感染着他人,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演唱,同时运用人的声音来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专业。声乐是以歌曲作品的情感为表达手段,并以塑造歌者崇高美德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和喜爱。若想将声乐作品用演唱的方式呈现出好的效果,则需要演唱者熟练地掌握各种技巧,将作品的情感和声音处理得恰到好处。声乐技巧是演绎一首歌曲的基础和前提,是属于音乐资本独特的语言方式,即要做到“字正腔圆,清晰明朗”。声乐演唱需通过声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带入到演唱者的情绪中去,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做到声情并茂,完美地呈现出音乐曲目,使声乐作品的表达更加鲜活、更具活力,赋予声乐作品更深层的内涵,引起观众共鸣。

(二)“表演”与“演唱”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方式主要以声音为媒介,然后以演唱者对作品所表达出的感情与理解,对歌曲进行艺术表现,最终结合舞台表演的形式进行整体展现,增强声乐艺术的渲染力。声乐演唱能够带给观众情感的共鸣,而舞台表演能够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从“听”“感”“观”三方面得到听觉与感官的享受,将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进行有机融合就能呈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引起观众的共鸣。观众所看到听到声乐演员唱的每一句歌词,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演员们在台下学习过程中精心训练的积累,舞台表演是声乐演唱者在平时接受声乐技巧的学习和长时间的练习经过专业艺术提炼的表现。舞台上的实践则是检验声乐学习成果的标准,若在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只注重与歌唱技能与技巧而忽视情感的表达,出现面部表情生硬、没有血肉、没有感情等状况,这样的演唱是失败的,所表现中的声乐作品是不完整的。所以若想呈现出完美的声乐作品,“表演”与“演唱”缺一不可。

二、声乐演唱中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一)舞台表演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比拟的,舞台表演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载体,声乐演唱不仅仅是向观众展现自己的声乐演唱的技能和技巧,更是要通过表演和演唱的方式将声乐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做到“神形具备”。舞台向声乐演唱艺术提供了展现环境,还能借助舞台中的灯光、道具、背景、音效等工具有效地渲染气氛,有了舞台的环境,才能更好使声乐演唱有了发挥的空间,促进声乐作品的完整性。通过演唱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生动演绎使声乐演唱更富有层次感,所呈现出的作品深入人心,还能提升演唱者的自信心,增强心理素质,形成自我风格。

(二)舞台表演能够提高声乐艺术感染力

音乐可以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情感,在声乐演唱中要做到表情达意,不仅仅是把握歌词和音调的准确,还需在舞台表演中找到适当的时间和位置将自身对歌曲情感的解读注入到声音当中去,并结合肢体动作和舞台道具,提高声乐艺术渲染力,从而与观众形成共鸣。

声乐演唱在某种程度上需要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舞台表演将演唱者的声音传达给观众,拉近观众与声乐艺术的距离,促使更多的人欣赏、热爱声乐艺术。声乐表演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声音与肢体动作的完美融合能够为舞台表演增添魅力,演唱者在演绎声乐作品时通过生动灵活的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相互交错配合,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更加深刻的抒发出来,使作品的内涵得到充分的表现,使观众在此次表演中感受到声乐演唱艺术美的综合体验。

三、声乐演唱中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

声乐舞台表演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完整体现,将声乐演唱之中所学的发声技巧与表演运用到实践演出中,在舞台上、实践中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声音感觉,对于克服演出容易紧张的心态和提高演唱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演唱作品时,要求演唱者得拥有良好的舞台感觉,其中包含站姿、织体、咬字吐字基本清晰,作品内容把握精准,声音自然流畅,舞台形象自然大方。通过丰富的舞台实践,逐步提高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更好地把握作品内容和情感处理,做到“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演唱与表演。声乐舞台表演与其他表演艺术一样,都是借助声音语言与织体语言两大表演要素进行艺术创造。

(一)加深声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

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作品之前,深入而彻底的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必要准备工作之一。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背景是作品诞生的根源,不同的声乐作品都蕴含着与其对应的不同时代背景、生活方式、思想倾向和情感底蕴。在对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的了解过程中,演唱者要深入挖掘此作品所处于的时代信息,将作品在时间上的隔阂打破,为更改好的演绎作品奠下基础,观察和抓住演绎中要表现出的细节,尽可能在舞台表演中把声乐演唱的作品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将演唱者与观众在历史的框架下穿过时间的阻碍,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良好的歌唱状态与技巧

熟练地掌握歌唱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它能直接影响着演唱者对声乐作品诠释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具备一定的歌唱技巧,才能更好地展现出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灵感。歌唱技巧,就是在通过日常的努力训练和在舞台上的实践经验积累学习到的科学的歌唱方法。

掌握专业的科学发声技巧需要做到三个方面,首先就是良好的气息支持,歌唱发声的过程,就是一个先吸气而后呼气的过程。吸气,让身体放松打开,横膈膜下拉。然后呼气,通过气息冲击声带,使其闭合,振动发出声音。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气息的释放,横膈膜会本能地从下拉状态恢复为原状态,而这时,努力让横膈膜继续保持下拉状态。由此,就会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力,这种不同方向的力的对抗,就是气息的支撑。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过渡声区(换声区)的技巧是一个无法忽视的话题,从人体生理构造角度来说,一般包含三个声区,分别是高声区、中声区和低声区。“过渡声区”概念的提出,也正像周小燕教授所说的那样:“换声区这个概念 ,不是声区结构上的分类说法 ,而是从声区转换的技术训练角度说的。”由此可知,换声区是不同声区转换时的连接处,它的出现,是我们的声区出现了断层,而且更加不易演唱,需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长时间的磨练。

声乐演唱中咬字归韵的运用,往往能够决定这首歌曲是否能够充分表达出情感,比如在演唱中国作品时,歌词的构成是汉字,歌唱咬字与我们平时说话咬字是有差异的,我们平时说话咬字吐字的状态都比较自然,不需要考虑咬字吐字的着力点、气息以及力度的控制;但在歌唱中咬字吐字都是经过了不断地夸张和强化练习的,要注意咬字吐字的着力点以及气息的支撑等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曾提到过:中国汉字的语言,在歌唱中是先从门牙上、字头声母上发出的,然后在口咽腔中完成字腹韵母的发声,最后又将字“归韵”到面部眉心上,完成整个字的行腔。

我们国家的汉字,是由字头、字腹和字尾这几个部分组成的,在声乐演唱中,我们要注意做到“清晰咬字头”“圆润吐字腹”“轻声收字尾”,字头要清晰咬住,但是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然后就要进入到字腹也就是韵母部分,最后要轻收字尾,即“归韵”,准确的“归韵”才能使歌唱咬字更加纯正,整个字的发音也才更加完整,这样下来才能做到我们所讲究的“字正腔圆”。

(三)自然与灵活的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对作品情感表达的直观感知,在表演过程中,面部表情的运用是演唱者内心情感变化的主要渠道,观众能够捕捉到面部表情的细微之处,能够促进作品表达效果的提升。有效灵活地运用面部表情,强化面部的表现力,不同的声乐作品在不同的演唱阶段有着不同的情感,需要利用眉、眼、鼻、嘴的配合,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微笑还是痛苦都可以直接推进信息的传递。

若要提高声乐演唱在舞台表演中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在舞台中加强对面部表情的合理控制,这是对专业的声乐演唱者的要求。在日常的舞台表演基本功训练中,演唱者要善于观察视频里自己的面部表情变化,利用不同的面部器官对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准确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不同的内心情绪,比如眉毛紧皱、上挑,嘴巴向上或向下弯曲等都是在表达不同的演唱情绪。再演唱时,控制面部表情的变化,与演唱作品做到完美结合,这是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专业性的体现。比如中国民族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中的“久盼望神州辉映新日月”一句,在演唱时,眉毛上挑,注意眼神向远处看,透出期盼、充满希望的目光,嘴角微微向上弯曲,饱含深情地表现出江姐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

(四)良好的舞台形态感

在舞台表演中身体形态的塑造能体现出声乐演唱者的形体美,并且能够彰显出歌唱艺术及文化修养的内在修养。在声乐作品中曲调、歌词和情感基调的前提下,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可以提高在舞台表演中演唱者对作品呈现的质量。演唱者从踏上舞台的那一步起,整个身姿就已经映入观众的眼前,若要在第一时间内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便要在舞台中表现得落落大方、精神饱满、不拘小节,与声乐作品的风格相一致。

身体形态的培养主要在体态、步法和手势上,演唱者在舞台中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唱歌姿态。比如站姿,女生一般为“丁”字站姿为主,而男生则大多数以正步为主,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身体要保持放松、自然站直,但放松并不是懒散和松垮,而是将自身的情绪表现得饱满,积极的演唱歌曲。演唱者的坐姿一般也要保持直立,将背部与座椅靠背保持一定的空隙,避免紧靠椅背,两脚平放,小腿与地面成垂直状态。步法也是体现人物性格与情绪的关键,若是喜庆欢快的歌曲,步法较为轻盈灵活;若是沉稳大气的歌曲,就要选择大步缓慢的步法。手势作为“无声语言”,是在声乐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般包含“引、定、开、合、托、错”六种,在演唱的过程中声乐演员的手势不宜过多,要求手势动作自然协调、随情而动,将手势的运用做到有意无意之间。

(五)舞台台位的变化

适当的台位变化对整个演出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的台位变化也会提升舞台表演的欣赏价值。舞台往往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展现平台,若是只呆板地站在同一个地方进行演唱,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舞台的作用,缺少与观众的交流,那将使整个表演缺失了灵魂。台位的变化要注意节奏协调和步伐调整的一致,在演唱者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将音乐的节奏与台位变化相融合,在音乐的进奏、间奏中,找准最恰当的时机,实现资源的交流,迈开步伐,与观众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

在台位的变化中也要注意舞台的黄金分割点,找到舞台中4比6的比例,将台位做到最优化。演唱者在进行台位的变化时,需要将步伐与音乐的节奏相融合,估量出走位最佳的距离长短,自然得体的起步与转身,在走位过程中的节奏、长短、频率把握得恰到好处,尽可能地保持优美的状态。此外,更要注意步伐重心的稳定性,做好重心转移,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舞台事故。若是多人演唱,则要注意与其他演唱者眼神或是肢体上的交流,还有男生与女生站姿与步伐方面的差异。

声乐表演者的每一次成功演出都离不开日常的刻苦练习,通过对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含义的描述,并分析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充分表明了舞台表演在声乐演唱中占有的重要作用,从而在不同方面对培养声乐演唱中的舞台表演能力进行细致的路径探索,促使声乐表演艺术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并能为培养出更多的声乐艺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咬字演唱者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的咬字艺术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