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以强钢琴曲《春舞》的艺术风格与演奏分析

2022-05-24 19:15唐玑衡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和弦弹奏小节

唐玑衡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一、背景

《春舞》(别名《春到天山》)是著名作曲家孙以强先生于1980年创作的一首新疆舞曲,应钢琴家刘诗昆的邀请所写。在新疆采风时,他与新疆人民共同劳作,新疆年轻男女踏着晨曦而来,在葡萄园里辛勤劳作,伴着歌舞,满心欢喜,满载而归的丰收场景,使他的灵感如泉涌,并写下这首作品,展现了新疆人骑马、唱歌、跳舞,摘果实的热闹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眼前的景色一般,同他们一道伴着晨间的玫瑰,踏着朝露,充满活力地在园子里快乐地劳作。这首作品个性鲜明,将浪漫主义与中国新疆特色民族音乐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整首曲子即充满浓郁的新疆风味,又具有浪漫主义的音乐氛围,动人的音符如展翅欲飞的蝴蝶,扑闪着灵动的翅膀,又似塞外广阔的天空,沉淀着清澄的光,热烈而又不失浪漫。引子自然清新,充满了春的诗意,让人心驰神往。呈示部左手大量切分音的运用,犹如新疆手鼓的鼓点声,新疆女郎充满风情的舞蹈与嫣然一笑。到了展开部,新疆男子加入舞蹈,音乐中开始充满力量,运用大量的托塔卡式双手交替八度和柱式和弦的炫技段,新疆男子充满阳刚的英姿与新疆女郎柔美的身姿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新疆人民扬鞭策马、欢歌笑舞的喜庆画卷。再现部及尾声是风铃声,手鼓声,慢慢消失,声音渐行渐远,似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满载着收获,满面笑意,缓缓归去。

孙以强先生是美籍华裔人,他出生于上海,5岁开始学习钢琴,从小就热爱到音乐,经常模仿和创作音乐,从收音机到钢琴,理性思考,培养了他对不同类型音乐创作的强烈兴趣,12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读书,系统接受传统音乐教育,后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学位,在短短的数年内,他获取了钢琴硕士学位,并修完了博士学位所需的所有科目。孙以强先生创作了许多长笛与钢琴组曲以及声乐作品,创作风格经过不断积累与沉淀,逐渐有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二、《春舞》评价

这首春舞乐曲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激昂的部分,有柔美的部分,起伏很大,刚开始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似乎是春天就要到来了。中段是降B大调,速度很快,好像是新疆女子和小孩子一起围着火堆尽情地舞蹈,后来,一些男子也加入进来了,他们刚毅热诚演奏的时候,非常有激情。乐句越来越短,直到一个D和弦结束。到达了结尾,朦胧,幽静来收场,就像人们舞蹈过后,沉沉欲睡,火星飞向天空.....整首作品单纯、明朗,华彩而富于幻想性,整首曲子是一连串飞掠疾驰的形象。乐曲里面是一种非常难以说明的情绪,他们的情调是明朗的,但是又有一丝丝忧郁感,让自己回归到这种原始含义上来,它的曲调轻盈流畅,似乎每个小节中,都似乎在用阳光普照,虽然整部作品里面有非常多的反复的内容,但是整体来看是非常统一的,我们能够感受到它巨大的感情张力,这种作品是非常细腻的,能够把听众带回声音的画卷,甚至同样的氛围之中。在这种作品中,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古典的规则来进行演绎,插入了一个新的主题音乐中,表现出了非常美好的回忆,使音乐达到高潮。

三、旋律与节奏

《春舞》展现着歌曲浓郁的民族特色。众所周知,旋律是音乐艺术的关键和核心,因为在不同的音乐种类中,旋律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每个民族又有其特有的民族旋律,独一无二。我国的大多数音乐作品在呈现音乐时都有一定的单一性,将这种音乐特性融入其中,就是我们民族独有的音乐旋律,这反映了音乐的民族性,比如《二泉映月》、《夕阳箫鼓》、《百鸟朝凤》等经典作品中这一鲜明的特征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创作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歌曲可以表现出浓郁的中国风格和民族风。在《春舞》中,大量运用了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变化音,例如66-73小节,添加升C、升G临时变化音,使下行的#C-bB、#G-F构成增二度关系,丰富了旋律的色彩。作品中还运用了许多装饰音与和弦的琶奏加以修饰,从单一的色彩转换成多变的音调,使音乐轻盈明快,充满异域风情。作品在D大调与d小调间不停地转换,柔美的小调与明快的大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旋律调式音的安排极具特色,在乐曲的引子与再现部,IV级音和VI级音常被放置于节奏的弱拍或经过音的位置,使得旋律音的倾向性减弱,每个音都是独立的个体,十分具有中国民族调式特色。在和声方面,作曲家将西方的和弦与我国地方特有的和弦完美结合,在展现热情奔放的部分,为表现新疆特有的音乐动感,主要运用大三、小三、减三、小七等三度叠置和弦,而在安静恬美的部分,则使用了非三度叠置和弦,这些和声技巧的灵活混合运用,增强了音乐的民族风格。作曲家将“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相结合”,使“春舞”更美,在音乐氛围中,用独特的旋律表达音乐主题,使旋律极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身体和血液,那么节奏就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就没有旋律。音乐风格是节奏的局限,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维吾尔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纯正,结构匀称,意境热烈,风格各异,深受人们喜爱。这种节奏基本上以切分音为代表,在《春舞》中,随着主题的引入,这种节奏与民间文学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区别音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音乐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春舞》的节奏比较欢快,比较轻松,不悲伤。有了节奏,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分辨出音乐的风格。我国许多作曲家经常感受、模仿民族民间音乐中的特有节奏,因此一些特色的节奏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在《春舞》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欢快的节奏。青年男女欢快地舞蹈着,分享喜悦,作者在展示维吾尔族人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美好生活的渴望。整首作品的节奏有很强的系统性,能够完整地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变化,是整部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四、演奏

《春舞》是一首复三部钢琴作品,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作品的引子、呈示、展开、再现和结尾,呈示部与再现部主题相同,展开部是全新的主题不断发展变化,即:引子—A(a+b+a’)—B(c+d+c’)—A’(a+b’+尾声),运用了大量的新疆维吾尔族特有的民间旋律和音调,使整部作品充满新疆地方风情。实际上,它看起来更像文学作品,因为它符合文学作品的要素,小说也包含了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

乐曲一开始,引子部分(1-19小节),旋律的调式特别采用D大调,音色清晰明朗,呈现出优美的初晨的形象,1-3小节上行,使人产生一种梦幻唯美的意境,第4-5小节IV级下属和弦呈现出静谧的风景,第6-10小节应答句的音调从高音区落下,让人感觉像听到了清流的声音,维吾尔族特色手鼓的节奏更符合乐曲想要表达的节奏,因此作曲家在11小节开始使用切分音的节奏,让音乐更具节奏感,第19小节在左手部分出现了d小调I级主和弦,为后面的旋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谱面开头标记dolce,因此弹奏者需注意句子的歌唱性,第二乐句的三连音,弹奏时需注意掌关节的支撑,保持三连音的均匀和连贯,突出但不重地弹奏出双音中的高音旋律。另外,弹奏时需要时刻注意踏板的干净和正确的运用,及时换踩,同时注意呼吸与连贯性。节奏可以适当的随意,将宁静祥和的气氛烘托起来。

呈示部(19-73小节),2/4拍三段体曲式,主题旋律融合了小切分节奏的明快与小调的歌唱性。第一乐段(19-37小节)为d小调,轻巧的(leggiero),因此这部分旋律轻快活泼,第二乐段(37-53小节),音乐转入D大调,其高声部被移高了八度,采用“弱起”和“附点四分音符”节奏,低音部分继续采用小切分的节奏,音乐由二声部变为三声部,音响更加复杂有层次,突出了音乐想要传递的舞蹈形象,第三乐段(54-73小节)再现第一乐段的旋律,d小调,用八度音来表现主题,并加入回旋音,既有趣又充满活力。弹奏方面,30-37小节运用了变奏的手法,右手加花的旋律音域跨度大、音符多,弹奏时手指快速平移。37-53小节,突出高声部旋律,并弱化其他两个声部旋律尤其中声部,注意与高声部旋律区分开来。57小节的主题旋律为八度音并加入回旋音后,八度需贴键并弱弹,回旋音由3、4指完成,由于四指独立性相对较弱,弹奏时需要迅速轻巧,故可加强片段练习与手指独立性练习,保证音的均匀。音阶式的华彩句弹奏要连贯、均匀,惭慢的同时注意力度从强渐弱至极弱。

展开部(74-176小节),降B大调,不太快的小快板,同样由三个段落组成,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欢快的旋律和跳跃的节奏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骑马奔腾的肆意自由的场景。第94小节起,要注意突出左手旋律,注意突出保持音。122小节起,双手均匀交替弹奏,充分运用手腕的反弹,力度渐强。146-167小节,八度弹奏要求手型八度架子牢固,同时肩膀、手臂、手腕要做到放松。与此同时,其力度要渐强,可借用身体力量,将整个音乐推向高潮,演奏需一气呵成。169-176小节为过渡句,宣叙调似的歌唱(Recitativo.),弹奏时节奏可稍显自由,并弹奏出像是在轻声吟唱的朦胧之感。

再现部(176-206小节),回归D大调,与展开部的肆意自由不同,再现部好似清晨欢歌笑舞的人们在辛勤劳作后,稍作休息,彼此分享着丰收的喜悦。187-199小节演奏时要注意此时谱面呈现三行旋律,右手演奏第一行, 二、三行由左手演奏。注意左手的衔接,保证旋律的连贯,三、四乐句主旋律出现在第二行,并与第三行旋律形成切分节奏,注意突出旋律声部,右手在高声部需弹奏的轻巧,与旋律声部相呼应。同时整合自己的情绪,融入其中,才能够自由真实的表演。

尾声(206-228小节),尾声部分动机选自呈示部37-53小节,在欢快而热烈的载歌载舞之后,回到平静的情境中,就像狂欢派对之后无尽的回想,极致的热闹之后的静谧。在这一部分中,终止和弦为大三度,bE为降VII 级九音,产生了一种清晰而有趣的效果。在整个尾声部分,音乐的结尾与开头进行首尾呼应,ppp(极弱)与rit.(渐慢)在最后制造出一种回声的感觉,弹奏时要注意轻柔慢下键,手指要有控制,做到既轻柔又不飘,表现出舒缓,绵长的气氛,达到在音响上渐消散的效果。

五、结语

本文主要讲了《春舞》,通过对音乐风格和演奏的分析,希望给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经验,本文中不仅对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同时,还从音乐内容的表现,线性思维和音乐演奏中的神韵思维进行了讲述,主要是以旋律为切入点,结合了演奏经验,对钢琴的旋律走向,指法和踏板的运用。音乐演奏表现则首先从“音色技法”对乐曲中模仿的民族乐器进行分析,使其更能体现民族神韵,“琴人合一”则结合“情境交融”和“气韵生动”进行分析,更加注重自身对这首作品的感受。这首作品不仅仅是孙以强先生自己演奏过很多钢琴家,对他也都情有独钟,著名的钢琴家郎朗对他也非常热爱,曾经两次入选他的cd,两者在速度和力度上和不同的地方的处理方式稍有不同,加强了我们对这首乐曲的进一步的了解。

在这首经典曲目中,作者将维吾尔族特有的民族风格与浪漫主义色彩相结合,加入了新疆民间音乐的特点,使得这首作品极具新疆风格。《春舞》是中国古典钢琴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本文对这首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都做了简单的分析。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演奏方式,仔细分析所有的音色和音乐结构,在当时的音乐创作背景下,对歌曲进行分析。同时,我们需要掌握正确演奏的技巧,比如音阶,琶音,八度,双音,和弦等演奏技巧的弹奏方法,了解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人创作音乐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这部作品的精彩。

猜你喜欢
和弦弹奏小节
女声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快把我哥带走
野蔷薇倚着桥栏开了
动人心弦
小星星
节节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