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运动设计的融合因素对当代设计构建的借鉴意义

2022-05-24 19:15乌恩琦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装饰艺术包豪斯装饰

乌恩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装饰艺术”运动设计(Art Deco)是设计史上多元融合性设计的典范,从时间线上来说,在设计史上持续的时间并不算太久,从1910年代开始,前后大致发展了15年左右,但由于其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传统与现代过渡的时期,即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刚刚开始试验阶段,而传统设计的痕迹也还未完全退去,现代社会处在飞速发展、新旧文化交替非常剧烈的时代,因而使“装饰艺术”运动成为了设计史上最多元、融合性最丰富的时期。

现代设计史经过百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战后现代文化的洗礼之后,如今我们又一次处在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时期。在科技的助力下,就当今设计所依附的社会、经济和人文条件而言,人类的社会发展又一次处在了日新月异、新旧剧烈交替的时期,这与百年前 “装饰艺术”运动面临的历史时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就使得“装饰艺术”运动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的影响因素对当代设计构建的借鉴意义被凸显出来。

就融合的内容而言,“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文化融合,大致包含以下几种:

首先是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主的西方古典艺术与当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融合。

仅就视觉艺术而言,经过“印象派”在艺术史上承上启下的发展之后,二十世纪早期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时间,在巴黎、维也纳、柏林和纽约等地,各类现代艺术团体和流派林立,野兽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未来派、风格派、构成主义等等席卷了欧美的艺术界,同时也开启了现代绘画与设计的跨界合作。

以对后世影响无比深远的、由谢尔盖·迪亚吉列夫 (Sergei Pavlovich Diaghilev) 所领导、列昂·巴克斯特(Leon Bakst)任艺术总监的“俄国芭蕾舞团” (the Russian Ballets,1909—1929) 为例,该团在当时的世界巡演期间排演的节目,其文化跨度之大是史上少有的。从传统的经典芭蕾《吉赛尔》到普希金和司汤达的文学作品,还有相当数量的东方和中亚各民族的题材,同时还有古代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的剧目和一些现代剧目以及儿童作品。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等艺术大师和服装设计大师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等都不止一次地为该团的演出剧目设计了服装、道具与舞台布景,当时参加“俄国芭蕾舞团”跨界合作的艺术家还有俄国造型艺术中辐射主义画家先锋米哈伊尔·拉里奥诺夫(Mikhail Larionov)、未来主义者、俄国抽象派画家娜塔莉亚·冈察洛娃(Natalia Goncharova)、俄罗斯著名神秘主义画家、哲学家、科学家、作家以及旅行家、探险家尼古拉斯·罗伊里奇(Nicholas Roerich)、俄罗斯先锋艺术家帕维尔·切利乔夫(Pavel Tchelitchew)、希腊裔意大利超现实画派大师、形而上学画派创始人之一的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乌克兰画家、色彩大师、著名的奥菲主义艺术运动的创办人索尼娅·德劳内(Sonia Delaunay)、著名的俄国画家、和莱昂·巴克斯特还有谢尔盖·迪亚吉列夫共同创办“俄国芭蕾舞团”的亚历山大·贝诺瓦(Alexandre Benois)等。大师们的跨界设计和该团对东方和中亚很多少数民族服装的款式和制作技艺的创造性设计与提炼,使得俄国芭蕾舞团的影响超越了舞蹈本身,无论是在时尚界还是舞蹈界所带来的效果以及艺术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对后世的很多设计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着无与伦比的伟大借鉴意义,影响到各国的设计师,并且导致了时装设计风格的开始。“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时尚设计由于融合了旧时代的高贵典雅和新时代的自由简洁,因此,具有一种极致的优雅,是现代时尚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次是“新艺术”运动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的融合。

从设计史的发展来说,“装饰艺术”运动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出来的。“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继承了“新艺术”运动设计的美好与优雅,所不同的是“新艺术”运动设计的美好与优雅是传统的,而“装饰艺术”运动设计的美好与优雅却是现代的,因为“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设计的伟大开创者包豪斯处在同一时代,因此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是必然的。

从设计的情怀上来说,“装饰艺术”运动设计继承了“新艺术”运动设计的装饰性特点是必然的,因为二者都是为有闲有产的阶级服务的,所不同的是“装饰艺术”运动的时代出现了摧枯拉朽的、具有强烈社会民主特点的现代主义运动。在设计界,以包含了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理念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作为现代主义设计实验的集大成者,由于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一面旗帜,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因此,“装饰艺术”运动在形式表达上受到包豪斯的影响也是时代使然,毕竟现代主义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代表时代进步的主旋律。

从设计的形式上来说,“新艺术”运动设计和在它之前出现过的“工艺美术”运动一样,推崇向自然学习的理念,注重自然界所具有的天然的曲线,甚至采取逃避和对抗的态度,来对工业社会对传统社会造成的冲击与瓦解表示不满。在设计形式的具体表现上,最典型的莫过于拒绝直线和对曲线在方方面面的极度应用上。而“装饰艺术”运动虽然脱胎于“新艺术”运动,但它却敞开怀抱迎接了工业社会的到来,从建筑设计到图案设计,都大量应用了具有现代气息的直线条,但“装饰艺术”运动设计中对直线的广泛应用与包豪斯倡导的直线的应用具有本质的不同。包豪斯所倡导的直线是为功能服务的,包豪斯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包豪斯的直线是功能实现之后的必然结果,因为包豪斯提出要为所有人实现功能上的服务,所以装饰必须被摒弃。而“装饰艺术”运动设计作为为有产阶级服务的一种设计,是绝不可能摒弃装饰的,只不过它的装饰融合了更加符合时代脉搏的直线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装饰艺术”运动是现代主义出现以前,最后一个拥有装饰性设计的时期,直至它被摒弃了一切装饰的现代主义所完全取代。

再次是各类异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一直以来,各类异域文化的神秘性和富庶的东方对于西方世界、尤其是殖民时代的西方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到了二十世纪早期,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交通工具中的民用客机虽还未出现,但大型远洋客轮、蒸汽火车等已经普及,这使人们的跨洋长途旅行和近身接触外来文化成为日常可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装饰艺术”运动设计中,能够鲜明地看到融合了各类异域文化的设计,几乎已经成为其最鲜明的设计特征之一。在“装饰艺术”运动设计中,被融合最多的异域文化,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在设计中融合了北非古埃及的文化元素。

这是由于当时英国考古学家豪瓦特·卡特(Howard Carter)发现了一个完全没有被扰乱过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的帝王陵墓,震惊了世界。出土的大量保存完整的文物所展示的绚丽璀璨的古埃及艺术品,令当时的西方文化界极为赞叹,随即在设计上出现了一股古埃及风潮,从好莱坞大道的格鲁门“埃及剧院”(Graumanns Egyptian Theatre on Hollywood Boulevard)到产品设计、时尚配饰和首饰设计等,都可看到古埃及元素的应用。

第二类是在设计中融合了以美洲印第安文化为主的原始文化及太平洋岛国的殖民地原始文化的元素。

这是由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和经济上托拉斯集团的出现,美洲本土魔幻、神秘的印第安艺术和广大殖民地地区粗犷质朴的原始艺术为正在寻求发展变革中的西方现代艺术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些原始艺术自然也像新鲜血液般被融合进了“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中,以纽约在“装饰艺术”运动时期兴建的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和洛克菲勒中心(Rockfelle Building)的建筑装饰最为典型。

第三类是在设计中融合了东方中亚各国的伊斯兰艺术和远东的中国及日本等国的艺术元素。

从建筑、时尚到工艺品,这些含蓄优美的亚洲艺术为“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注入了极具梦幻效果的优雅气息。现代时装的开创人之一保罗·波烈特(Paul Poiret)的时装中就注入了大量的中亚元素,优雅而浪漫;而今天依然矗立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著名的曼恩的“中国剧院”(Manns Chinese Theatre),其建筑的内外形制与图案装饰和色彩运用都融合了中国元素,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赴美演出,初次登台就是在“中国剧院”。直至战后,很多著名影片的首映典礼也依然选在“中国剧院”;享誉世界的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莱特(Frank L.Wright)的早期和其成熟的美国中西部建筑的设计中,都充满了他所热爱的日式建筑的自然主义风格,取材自然、空间规划舒适、装饰典雅亲切。

“装饰艺术”运动设计不仅局限于欧美,在东方繁荣的大都市同样可以见到这种以融合性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设计,如我国当年的上海、天津等城市,大到建筑和众多的老洋房,小到日常的产品设计,经常呈现出中西合璧、多种文化无缝融合的面貌,今天看来,依然魅力无穷;而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和近邻韩国各地,同样也有很多“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留存,仅以日本东京为例,于1914年竣工的、由被誉为日本近代建筑之父辰野金吾(Kingo Tatsuno)设计的著名的东京站(Tokyo Central Station)和一直处于东京商业中心银座的久负盛名的世界名品商店和光大楼,都是“装饰艺术”运动时期杰出的代表作,直到今天,依然是能够代表这座城市最优美最多元存在的地标性建筑。

二十世纪早期,“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总体特征即是包含了无数融合的飞速发展的时代,其经济和文化极度繁荣,电影和无线电广播的出现使得大众流行文化的传播有了质的飞跃,因此,这个时代才被誉为“摩登时代”,其现代性可见一斑。这个全方位的“摩登时代”在各类文化的融合中形成,同样它又以自己特有的融合方式回馈了这个世界。

在“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造型上,流线型是当时产品设计的主流风格,甚至在很多并不需要流线型的产品上也采用了这种设计,由此形成了设计史上的“流线型运动”。而这个工业设计上的流行风格原本来自于汽车和交通工具的设计,由于汽车在当时是新时代速度的象征,因此将交通工具的设计形式融合在产品设计上,其实是当时的人们对汽车所代表的飞速发展的人类未来的一种憧憬。

“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上,特点也同样非常鲜明,创造出了专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 “爵士色彩”。“爵士色彩”是特指当时流行的一种鲜明活泼的色彩,纯度高、对比强烈,这种色彩是与当时的流行乐-爵士乐融合之后形成的。由于当时是美国黑人爵士乐兴起的黄金时代,节奏鲜明的表演爵士是当年爵士乐的主流,以至于这个时代又被誉为“爵士时代”。处在丰富多元时代的“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师们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流行特征,在平面设计和绘画中大量运用像爵士乐节奏一样鲜亮跳跃的色彩,例如英国陶艺家克莱尔·克里夫(Clarice Cliff)设计的“怪诞”系列(Bizarre series)瓷器的色彩,运用了典型的“爵士色彩”的配色方式,大胆热烈,非常具有代表性。

“装饰艺术”运动设计流行的时代,同样也是电影、舞台和歌舞表演的黄金时代,以最具代表性的影院设计为例,好莱坞众多的影院设计以梦幻风格著称,不仅融合进了埃及、中国、东南亚等各种其他文化的元素,而且也融合了很多神话的主题,使得影院成为了真正的造梦宫殿,因此这种梦幻的影院风格又被称为“好莱坞风格”,随着好莱坞电影的行销全球,这种为大众娱乐服务的影院设计风格,也一同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

综上所述,“装饰艺术”运动时代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时代,当时开始盛行的大型国际展览会不仅是一个各国展示国力的舞台,更是一个开启现代经济、文化交流的最直接表现。“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设计,以多元融合的态度立足当下,将现代形式的简约融进了已延续了千百年的装饰传统当中,用现代的设计语汇表达出丰富多元的内容,以前工业时代特有的优雅、炙热、乐观的情怀,歌颂了一往直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表达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用设计记录了那个充满了激情和变革的时代。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发展更加飞速和变革更加剧烈的时代,“装饰艺术”运动设计的那种对所处时代淋漓尽致地表达、敢于用多样性打破一切文化壁垒与界限的勇气、大胆想象、用文化的多样性与内容表现的丰富性,使“装饰艺术”运动设计在设计史上一直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多元融合的设计方式是“装饰艺术”运动设计留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价值,我们可以籍着这份宝贵遗产,尽可能地摆脱设计的千篇一律,以能为我们这个多元的时代更好地服务,这也是“装饰艺术”运动设计对我们这个后现代社会和当代设计最具研究与借鉴的地方。

猜你喜欢
装饰艺术包豪斯装饰
百年包豪斯
DIY装饰沙漏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长袍后面的辉煌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艺术”运动中建筑设计的发展
狂野包豪斯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