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剧冲突中学习戏剧

2022-05-24 13:38徐成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欣赏戏剧冲突

徐成刚

关键词 戏剧 冲突 欣赏

语文教学中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课堂环节设计较多,教学内容较少,密度较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需要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因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就是课堂教学的发起点,也是教师深入文本解读中找寻的关键点,更是教师打开走进文本世界密码的最好入口。戏剧文本也就是剧本,是供演员演出时使用的“脚本”,是一种常用的文学体裁,这种题材以人物台词为手段,浓缩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场景,集中突出了戏剧的冲突。初中戏剧教学是一些戏剧节选文的教学,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做好学生没有预习的准备,不然就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激情四射,学生因为不熟悉而云里雾里的尴尬局面。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点”来各个击破,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四面出击,面面俱到就容易导致学生理解不了;不分文体,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反感,那种忽视全体学生兴趣的课堂对话就完不成教学目标。怎样达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来推进戏剧课堂的教学,高效的引导学生从整个故事把握戏剧内容,这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冲突”为教学的核心,从阅读、欣赏、写作三个维度建构起了立体化戏剧课程,把文学欣赏、文学写作和戲剧表演融为一体,达到提升学生的鉴赏、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素养的目的。同时通过戏剧冲突,把审美教育、人格教育融入学生的血液,在润物细无声中落实课标“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一、阅读文本,借助冲突读懂情节

戏剧和散文、小说等文体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冲突性。精彩的戏剧情节一定具有很强的冲突性。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帮助学生拨开云雾,带领学生紧扣冲突走进文本,一定能够用精彩的戏剧情节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兴趣。

戏剧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冲突性。优秀的戏剧往往都具有很强的冲突性。在戏剧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紧扣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借助精彩的戏剧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激情。戏剧主要是靠矛盾冲突来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概括的反映,牢牢把握住戏剧冲突是欣赏戏剧的关键所在。戏剧要站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表现出社会矛盾,必须巧妙地把事件和人物集中在一起,促使戏剧冲突鲜明的表达出来。例如在戏剧文本《雷雨》中展现了三十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全部集中在了十多个小时内展开,剧中的场景凝聚在周家客厅和鲁家两处,就像两大军队对峙。在周家客厅中中的旧家具让人们联想起了三十年前鲁侍萍和周朴园的纠葛,戏剧中的“闹鬼“这件事有关联这繁漪和周萍之间的往事,鲁侍萍和周朴园的纠葛在文章前面,鲁大海和周朴园的冲突在文章之后,这就集中概括了这场冲突发生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从分析《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作为切入点,以男主人周朴园的三次婚姻为线索,围绕着周朴园和他人的矛盾、周朴园犯下的三宗罪以及主人对自己罪恶的认知三个方面层层递进,这就在学生的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梳理了整个剧本的剧情,然后点出了“周梅相逢”“周鲁争吵”这两场戏的经过,这就等于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较好的看台,把整部戏的重点情节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在进入整部戏的冲突之前,笔者尝试这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周朴园到底有几次事实上的婚姻?”学生只要阅读了一遍文章就很容易知道是至少两次事实上的婚姻,有点用心的学生会发现有三次事实上的婚姻。着这个基础上,我顺理成章的通过整个剧情的慢慢展开,引导学生明晰了这三段婚姻中涉及到到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各个人物之间的复杂的关系,仅仅抓住戏剧的三要素之一“矛盾冲突”,明确指出了整部戏中的两个关键的冲突:周朴园和侍萍的冲突、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冲突。这个时候,教师再结合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找出周朴园遗弃侍萍母子的行为是无情的以及灭绝人性的镇压罢工的行为。但是周朴园的罪恶绝不仅仅是这些,为了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还需要认识到周朴园逼人喝药的细节。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在课堂上顺理成章的概括了周朴园这个人物的行为,分析了周朴园的人物性格:无情无义、专制、奸诈、冷漠、软弱等。

通过再教学中不断对冲突进行抓取,学生就会很快进入文本,就会对整个戏剧情节有了整体的把握。同时,学生在阅读戏剧文本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探索、分析、概括,自己的文学素养就有了提升。

二、观赏戏剧,依托冲突分析人物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以舞台为载体揭示社会矛盾,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戏剧文学主要指为表演提供的剧本。因为戏剧的鉴赏需要专业素养的支撑。但是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剧本和舞台艺术是有一定区别的,教材中的剧本是基于文学的“剧本“。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鉴赏这种基于文学的剧本是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戏剧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矛盾中展现人物的性格,所以从矛盾冲突的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性格就像庖丁解牛那样自然。例如在观赏舞台剧《雷雨》的时候,要在人物动作性的语言中品味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周萍动手去打鲁大海则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而鲁侍萍看见周萍鲁大海时的痛苦心理描述,则表现了鲁侍萍的内心活动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动作不仅包括肢体动作,还包括人物内心的动作,也就是内心活动。其实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指的是语言是人的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主要指人物的内心动作。这种外显的动作性语言,从戏剧主人公的内心出发,充分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戏剧《雷雨》中,当周朴园说到死去的侍萍和周家“有点亲戚”关系的时候,就呈现了这样的对话:

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舞台演出中的这一“嗯“一”哦“,虽然看起来是如此简单,但这是发自人物内心的语言,这两个词语揭示出了人物周朴园和鲁侍萍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这两个人物在特殊的情境下表达出的特殊心态。

其次要在人物的语言中品味蕴含的潜台词。这里的潜台词指的是话语字面之外蕴含的深层次含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优秀的台词往往是以最短的言语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给人留足细细品味和想象的空间。例如在戏剧文本《雷雨》中有这样一句台词,鲁侍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在这句台词中我们看出人物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表达出了人物的言外之意。主人公借助“萍”这个词语的语音相似,隐含着各自的含义,“萍”不仅是母亲对儿子的呼唤,是亲情的展现,隐含的言外之意是:你是我的亲儿子,是大海的亲哥哥,你不能打自己的亲兄弟。但这个时候,侍萍又很快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以及受到的教育程度,是不容周萍承认自己这个社会低下的母亲的,所以最后改为“凭“,这就没有说破他们之间的骨肉关系,也表达了当时鲜明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象,同时充分表达了鲁侍萍当时内心的苦痛、失望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再次要在舞台的说明处找寻剧情的需要。例如在戏剧《雷雨》开头的一段就是舞台说明: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

周朴园(点着一支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我们从这段舞台说明能够分析出,它主要交代了戏剧发生的时间和当时的气氛。这样紧张的七分和剧情是紧密结合的,用天气的阴沉、郁热烘托了当时主人公烦操的心理和情绪,預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这里的“雷雨”即是指天气,更指故事的矛盾冲突。这样的舞台说明不仅完整地为人物心理塑造预期,更感染了读者,也随之给观众产生了一种压抑感,这是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相通的。

所以,我们在戏剧观赏中帮助学生抓住戏剧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形象就会在矛盾冲突中立体呈现出来。同时学生对这种矛盾分析的方式也提升了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戏剧鉴赏,要从文本的矛盾冲突出发,借助人物的形象,把戏剧中真善美假恶丑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文本,有助于提升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同时这种形象的记忆要比抽象的概念记忆更加持久,学生也更容易接受、理解。

三、创作戏剧,紧扣冲突创作剧本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仅仅停留在鉴赏的层面,学生们对戏剧的认知是浅显的。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戏剧文本的认知,要在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创作。戏剧的写作和记叙文、议论文是不同的,对初中学生来说不单是陌生的,难度也是较大的。戏剧的创造相比于其他文本的写作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戏剧创作中,不仅要关注故事的情节,还要考虑舞台效果、道具、矛盾冲突等。所以学生在创作的时候不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写作是无效的,更是不可取的。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学生要知道在空间设置上要做到高度集中,戏剧的场景不能太多。所以在戏剧的情节安排上要环环相扣,其实戏剧就是由一连串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矛盾组成的,一个矛盾解决了又一个矛盾就会紧接着出现,故事的情节总是在复杂曲折的矛盾中不断向前推进。戏剧冲突必须扣人心弦,波澜起伏,让观众一直初一紧张和期待中,这样的戏剧才是优秀的戏剧。戏剧冲突是在西方“三一律”法则基础上形成的,是由西方尚摹仿、写实的再现戏剧观所决定的,属于西方戏剧的范畴。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循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也就是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有一个地点。这种三一律的优点是剧情集中、紧凑;缺点是人物类型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创作戏剧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读,从戏剧的角度找出故事的主要矛盾,也就是故事的冲突,然后借助故事的冲突构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需要的场景。学生带着冲突意识去研读文本,揣摩文本中人物的关系和动作、神情以及心理,这样学生不但吃透了名著,还训练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提升了自己阅读能力和语言转化能力。因为小说的语言表现形式和戏剧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学生把小说改编成戏剧的过程不仅需要语言的输入,更需要语言的输入和语言的转化,这样的合作研讨不仅降低了戏剧写作的难度,也是写作共同体形成的过程,然后就是小组内的互助写作和修改。

总之,戏剧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抓住戏剧的矛盾冲突,更需要在阅读、鉴赏和创作中完成对戏剧的感悟,完成了这三项教学任务,我们的戏剧教学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市

猜你喜欢
欣赏戏剧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有趣的戏剧课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