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代山水游记的教学内容研究与

2022-05-25 15:13姚义刚
民族文汇 2022年1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教学内容

姚义刚

摘 要:古代山水游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蕴含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都是值得关注的教学点。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等多个方面,以《登泰山记》为例明确了高中古代山水游记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古代山水游记 教学内容

一、中学古代山水游记教学反思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单元特点、选文特征,不管是史事传记还是诸子散文亦或是游记类山水散文,教学内容基本上围绕字词翻译、文本疏通、思想主旨进行确定。这一现状背后是教师在真正教授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我要教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学什么”。首先,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可以借助工具书大致了解文意,教师并不需要将每个字词都进行落实,避免一味强调古代汉语知识的教学,文章传情达意的关键处、炼字凝句、重难点字词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值得教师关注,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其次,古代山水游记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表达艺术、写作技巧教学缺乏重视,教师对于文本的处理往往只是重翻译轻赏析,缺乏读写结合,忽视古代山水游记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不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在课堂中有时对写作背景联系不够广泛,“知人论事”意识程度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浅尝辄止,对于主旨的归纳总结往往“是什么”一带而过,对于“为什么”缺乏深入的分析,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二、文言游记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赏析语言文字,积累与品味语言

游记类散文的命词遣意别具特色,作者通过描摹祖国的大好河山,塑造出立体完整的风光风物图,抒发内心的闲情雅趣、雄心壮志,要真正去把握文意与思想情感则需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语言文字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作者的心境,语体风格、神韵笔法都能够彰显作者的创作风格。

王荣生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中提出了文言文字词语句的教学处理原则:放过、突出、深入、分离。以《登泰山记》为例,“齐河”“长清”“汶水”“徂徕”“碧霞元君祠”这些专有的人名、地名,教材已经提供了完整的注释,我们可以采用放过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无需花费时间进行详细讲解。又如“泰山之阳”“其阴”中的阴、阳二字,古文中作山南为阴,山北为阳,又如“五鼓”,意为五更。这些知识点在游记类散文中经常会出现,则需教师进行突出,帮助学生理清这些常见的古今异义字词。其次,像文中出现的“以”“之”这类虚词则并不是《登泰山记》的学习重难点,教师可以“分离”出来在练习课上统一积累,不能一味的扑在虚实字词的讲解归纳上,忽视山水游记的教学侧重点。最后,对于一些体现作者情义和思想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需要教师“深入”。如《登泰山记》第二自然段中,运用“自”“乘”“历”“穿”“越”等一些动词,既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清楚,也准确的表现出登泰山路程的艰险,更突出展现了姚鼐对于登顶泰山的憧憬、喜悦与迫切之情。第三自然段中 “苍山负雪”中的负字,引导学生与“盖”、“披”等字进行比较,“负”字以动写静,既写出了雪的厚度又运用拟人的修辞,使雪山奕奕传神。因此,赏析、积累、品味语言文字是古代山水游记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二)游历场景的呈现,传统文化的补充

在教授《登泰山记》这篇山水游记时,学生仅通过文字很难在脑海中想象、构建出选文所描摹的风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若在课堂课件中穿插一些相应的场景画面,从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细节展现出山水的风貌,一方面可以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结合图文进行朗读,培养他们的吟诵和语言文字能力。如《登泰山记》中的:“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些优美文字如果能配合上图片,学生更能感受到泰山日出时的热烈绚烂,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审美创造性,符合课标对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另外,作者的游踪也可以采用图片的形式投影给学生,如《登泰山记》中的:“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股,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游踪,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姚鼐登泰山的不易、急切与喜悦。

同时,游记类散文也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进行山水游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语文知识的讲授,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也应该是课堂中的一部分。如《登泰山记》中所蕴含的泰山文化,教师可以立足于学情,适当补充一些关于泰山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为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登泰山意味着昭告天下君权神授,帝受王命于天,稳固帝王的统治。同时帝王也会派遣专门的使臣在泰山设立宗庙进行祭祀,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

(三)探寻蕴含情感,挖掘文章主旨

《中国游记文献研究》中提到:“观感(情感)是游记文献的灵魂,游记文献在形象、真实地记叙和描绘各种游踪风貌地同时,往往吐露出主体的感受与思考。”[]山水游记中所描写的游踪和景观背后是作者复杂而深厚的情感价值寄托和品格体现。例如《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这句话则表现了登山过程中云雾弥漫,道路冰滑,文字背后彰显了作者不畏困难,勇于攀登的品格。正面描摹泰山日出时雄奇壮观、绚丽多姿的语句:“极天云一线异色...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景语的背后是姚鼐热烈浓丽、蓬勃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流露。这些在文字背后所流淌的思想情感,是山水游记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研读文本,突出将此部分的教学。

学习《登泰山记》的过程中,有学生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作者要在除夕这样一个下着雪的夜晚登泰山?而这一问题的萌发正是与选文的主旨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乾隆三十九年十月,鼐借病侍亲为名归里,不入仕途。除夕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如果侍亲紧急,怎么会没有和家人团聚,而想到与好友同登泰山?这真正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姚鼐自述中得出:“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濟于众”,否则,不如“从容进退,庶免耻辱之在咎已尔”姚鼐的人生理想无法得以实现,又不愿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伍,于是决定从容进退,免于耻辱。在这样的处境下,在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中,姚鼐选择了在除夕雪夜登泰山,他并且没有选择古人登山常选的东谷,而是从中谷入然后从西谷登山,选择这条与众不同的登上之路也是其内心不愿与险恶官场同流合污,与奸邪佞臣决裂的流露。泰山在姚鼐心中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登上泰山姚鼐最终获得了疗愈,获得了重生。除夕冒雪攀登泰山表现了姚鼐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抒发了那份卓然特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四)提炼写作技巧,培养读写结合

古人在创作山水游记时往往会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写作手法,文章以游踪为线索,通过巧妙的加工,带领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去观赏所游山水之美。文章善于取舍,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画面灵动活泼,富有动态美。教师在讲解文言文言游记散文时,应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带领学生了解掌握不同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去感悟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在游踪、游景、情理方面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着山水游记的创作。

如《登泰山记》中:由“南麓”、“中谷”、“东谷”、“中岭”、“半山”最后到“日观亭”,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将登泰山这一过程中所看到的地理环境和沿途景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描写、叙事简洁明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体会这些特点。其次,通过时间顺序描摹泰山山顶日出的盛状,如“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这一系列时间词汇使得文章结构清晰明了。最后,在写景画面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如“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以静写动既表现出了雾的轻柔,停聚不动的状态,也具体刻画出了云雾的形状,塑造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充满温柔飘逸美;在写景角度上俯仰结合,另外还包含着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把泰山之景描写的美轮美奂。因此,写作技巧、游记创作也是山水游记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勰.文心雕龙[M]. 北京:中华书局

[4]贾鸿雁.中国游记文献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教学内容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