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的融入路径探寻

2022-05-25 04:57徐然然
民族文汇 2022年19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民俗文化传统文化

徐然然

摘 要: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厚植学生文化素养。本文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简要分析民俗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重点探讨民俗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民俗文化;传统文化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民族认同感

培养学生民俗认同感是新时代赋予广大语文教师的新责任,新编语文教材增加了民俗文化板块,旨在依托民俗文化相关内容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既要依托語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要适当引入教材外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民族认同感,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的必要性之一。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下广大教师的教育共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根本教育目标。语文教师应以文化、审美、语言、思维为主,加强学生思维品质以及关键能力培养,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夯实基础。民俗文化的理解以语言文字为基础,需要学生主动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妙和精髓,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鉴赏。从这一角度而言,在初中语文教师中融入民俗文化,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增强学生优秀文化认同和理解,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的途径

(一)加强阅读,在阅读中融入民俗文化内涵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大量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也有利于积淀文化,厚实学生文化功底。新课改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既要重视课内阅读教学,也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以课内外有效衔接,拓宽学生阅读渠道。因此,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阅读无疑是最佳选择,通过阅读活动渗透民俗文化相关内容,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当然,这也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找准教材中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课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民俗文化内容相关课文,让学生在多样化阅读中获得思维提升,建立民俗文化认同。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民风民俗”,单元内所有课文都可以成为加强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教学为例,可进行如下尝试:

首先,引导学生一读,读出腰鼓的特点。重点通过视频朗读范。引导学生谈一谈通过这些字,安塞腰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铿锵激越朴实热烈

其次,引导学生二读,品一品写鼓的语言。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本中运用的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反复推敲文本中的反义词、短句,品味用语的精妙,感受描写氛围变化所用的动静结合、联想等写法,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再者,引导学生三读,悟一悟鼓中的精气神。请学生思考作者是否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

赞美了什么?-----不屈不挠的、勤劳乐观的、向上洒脱、奔放豪迈的精神

最后,指导学生阅读结束后,可再进入广西壮族的----天琴,仿照课文形式,给学生播放天琴相关图片、视频,演奏作品,引导学生品一品天琴特点,听一听天琴弹奏的作品,悟一悟天琴背后传递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依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深感民俗文化内涵,同时渗透了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载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

(二)创新写作,在写作中融入民俗文化

写作是语言文字的输入环节,是检测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措施。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学习活动。不少学生受困于语言知识积累不足和生活阅历不够,常常难以写出一篇好文章,文章大多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应创新写作方式,增加学生练笔机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人经历写真人真事、真听真感受。

同样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学完这一单元课文后,可鼓励学生仿写。譬如,指导学生学习了《春酒》后,可鼓励学生写一段文字,表现自己过年的欢乐。此时我们就可以融入民俗文化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结合当地人民庆祝过年的独特方式进行写作,写一写当地庆祝过年的独特习俗,比如饮食习惯、活动习惯、穿衣习惯......从习俗的由来、传承、现状进行有逻辑、有条理的写作。如此一来,不仅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写作方向,弱化了写作难度,同时也将民俗文化相关内容渗透到写作活动之中,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能够增强学生民俗文化认同感。

(三)亲身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融入民俗文化

新课改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提倡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感受,以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以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基于此,我们语文教师也可以在活动中融入民俗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中去。例如,春节时,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写春联、贴福字;端午节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包粽子、制香囊;元宵节,请学生自己和家人一起起亲手做汤圆、花灯;清明节时,跟随长辈去祭祖,缅怀先人。通过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传统民俗的丰富内涵,并使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总结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基础学科,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自主能力的发展、个性的成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内涵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师要认真解读新教材,立足于学生发展规律开展语文教学,尤其是要关注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板块,依托民俗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文本教学研究[D].李宜格.河北师范大学2020

[2]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王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6)

[3]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作用[J].杨榕.群文天地.2012(12)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民俗文化传统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