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22-05-25 08:17代诗韵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代诗韵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农村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壮大脱贫村集体经济,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引领广大农民在更高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对脱贫县、脱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典型調研,对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富民进行思考。

关键词:脱贫村:村集体经济;经济发展;调查思考

一、基本情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辖15县2市,境内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33.11万,其中彝族人口占54.16%,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党中央特别关心凉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春节前夕亲临凉山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厚望”。2020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3.1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636元、15232元,完成了17.8万贫困人口脱贫、300个贫困村退出、7个贫困县摘帽年度脱贫攻坚任务,2014年以来累计脱贫105.2万人,现行标准下20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当前,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帮助脱贫群众致富奔小康,对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质量、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凉山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笔者从2021年初至今,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等方式方法,先后深入美姑、昭觉、越西等县调研,到55个乡(镇)、65个村开展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二、凉山州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总体上看,通过近三四年的艰苦努力,凉山州大部分脱贫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少部分村由小变大,一些典型村做特做优,有力促进了产业扶贫、产业富民,带动了大凉山生产耕作方式的历史性革命,广大农村经济面貌和群众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全州现有的3751个行政村中,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占行政村总数的84.8%,发展集体经济的脱贫村占脱贫村总数的86.9%,2018年全州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4843.94万元。

一是实现了“要我抓”到“我要抓”的转变。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前,部分基层干部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概念,认为只有在发达地区才能发展集体经济,凉山特别是贫困地区山高坡陡、边远闭塞,发展集体经济没有条件、没有路子。2016年凉山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强村富民发展村集体经济四年行动《实施意见》,教育引导县乡村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摒弃“唯贫穷论”“唯条件论”等传统观念,从无到有,由点到面,推动形成集体经济不但“要抓”而且必须“用力抓”的新局面。例如,A县B村平均海拔3200米,平均气温5.7℃左右、最低气温零下18℃,该村立足10万亩索玛花所在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村集体合作社形式建立村“旅游驿站”,采取“村集体经济+旅游公司+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与旅游公司合办旅游接待服务中心、餐馆、休闲民居,2021年“索玛花节”接待游客近万人次,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二是实现了从“不会抓”到“摸索抓”的转变。在调研中,部分乡村组干部讲,过去总认为村里无水电、无矿山,想干无法干、想抓无处抓,办公支出靠上级支持,基本上是“空壳”运转。这几年在党委政府关心支持和对口帮扶单位指导帮助下,大家的信心树立起来了,干劲激发出来了,每个村都因村施策,制定了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发展态势良好。如D县E村平均海拔2300米,在广东佛山、四川绵竹帮扶和县里支持下,高标准创建高山有机蔬菜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元。

三是实现了从“没钱抓”到“有钱抓”的转变。脱贫县村多面广线长,多数村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不具备“造血”功能,没有钱,什么事也干不成。为解决村“两委”发展无资金的难题,凉山州委、州政府在统筹整合7.84亿元产业扶持基金基础上,为17县市每县争取1000万元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脱贫村村均拥有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5.2万元以上,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引来了“源头活水”。

四是实现了从“传统抓”到“创新抓”的转变。凉山州各脱贫县脱贫村大力盘活“三资”(资产、资源、资金),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依法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056个、家庭农牧场6908个,大力推广“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80%以上群众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调研中发现,通过这几年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大胆试、大胆闯,不少脱贫村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E县F村属于极度贫困村,2020年底到该村调研,见到的是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差、生产生活差、精神面貌差的“四差”景象,2021年以来,该村养牛繁育场、养马场、养鸡场、酒坊、腊肉加工厂等逐步发展起来,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00多元,特别是春薯秋菜、扶贫酒坊等切实解决了广大彝区“一年种一季”“以粮为饲”等问题,初步闯出了一条高寒山区种养加工全链条融合发展路子。

三、凉山州脱贫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发展瓶颈

通过近几年的培育发展,凉山州完全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占比降至15.2%。但同时要看到,目前脱贫村集体经济“有”的问题虽已基本解决,但离“好”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个面上仍然比较薄弱。从外因看,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受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交通区位综合条件、科技信息创新能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因素制约,发展路子还不够明晰、基础还不够坚实、机制还不够完善。从内因看,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动能不足,基层干部发展能力不足,群众无业可抓。从问题情形看,主要表现为“四有四不”。

一是有经营但支撑不足。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1915个,占60.25%。这类村表面上有集体经济,但主要靠出租劳动工具和家庭用具、“借物还物”等方式取得收入,受自然灾害、器物折旧、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程度大,随时有重返“空壳村”的风险。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154个,占4.84%。这类村大部分自然环境、资源条件较好,但缺乏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等同质化竞争风险,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二是有资源但利用不足。凉山州行政村从自然资源禀赋上可分为资源富集村和贫乏村两大类。大部分非脱贫村属于资源富集村,有些村有森林、草原、林地、塘库等资源优势,但未打捆包装,规模效应和产业效应得不到充分释放;有些村有气候优势,光能、风能资源丰富,但从村级层面难以开发利用;有些村有区位优势,但在开展合作经营、土地集中流转、发展特色农庄等方面缺少有效谋划和整合。而脱贫村大多数地处边远、山大沟深,资源利用受限,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推进难度大、成本高,发展规模经营条件尚不具备,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差。部分脱贫村实施易地扶贫整体搬迁后,集体经济尚未起步。

三是有资产但经营不善。凉山州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村山林和荒地等集体资产长期无人管理、闲置浪费,甚至被无偿占有。有的村制度不全,“三资”管理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集体资产往往以低价出售或长期出租,极易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的村民对集体“三资”去向不过问或不清楚。有的村人才缺乏,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改革意识、发展意识淡薄;基层农技队伍素质总体偏低,难以胜任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重任。

四是有资金但使用不好。脱贫村亟须发展增收致富产业,但发展产业有资金不会用的问题较为突出,没有发挥应有效益。一方面,脱贫村、脱贫户发展产业亟须扶持资金。另一方面,大量资金闲置,或没用在刀刃上。B县产业扶持基金达9476万元,分配到该县C村产业扶持基金45万元,其中,25万元入股县农投公司,20万元借给本村农户发展产业,借出的扶持资金目前仅收回4.3万元,“有钱不还”,“有借无还”。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

四、加快发展脱贫村集体经济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选准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

要紧紧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定不移把深入推进产业强州作为主导战略,着力打造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扛大旗”“挑大梁”,带动集体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一是突出产业支撑。大力推动现代种业、冷链物流等先导性支撑产业的发展和“三品一标”的示范创建,加快发展畜牧业、烤烟、蚕桑、马铃薯、苦荞麦、蔬菜、水果、经济林木、花卉、中药材等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突出园区引领。充分发挥昭觉涪昭、布拖布江等示范园区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建设集研发、种养、加工和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三是突出特色示范。积极推行G县宣洼村羊肚菌、黑皮鸡枞种植,纳子店村“酿酒+饲养”产供销一体化等成功经验,做大做强以西门塔尔牛、乌金猪、生态鸡等为主导的特色养殖业,以果薯蔬草药为支撑的特色种植业,以薯荞产品开发、酿酒榨油、屠宰腌制等为带动的特色加工业,推动乡村旅游、商贸物流、农村电商等多业态竞相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差异化发展。

(二)加速优势资源转化,开辟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立足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禀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和经营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优势。一是积极发展规模经营创收。在土地资源丰富的村,用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区域交易等土地政策,由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统一经营管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收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服务创收。在特色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有一定基础和涉农企业建有基地的村,由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各类合作组织,提供产前產中产后服务。在“大凉山”农特产品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搞好“三品一标”创建、农产品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和电商,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在农文旅资源丰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积极发展合作经营创收。引进更多农业投资企业入驻农村、入驻园区,建基地、搞加工、促融合,发展现代产业。集体经济组织可打包各类生产要素,入股经营主体,促进资源为资产、资金为股金、农民为股民。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凉山州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已完成,接下来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股权量化,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明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使用,确保村集体成员共享增值收益;二是抓好产权市场建设,坚持“平台统一、资源共享、覆盖全州”,构建州、县(市)、乡(镇)、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要优化行政村区域布局,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结合凉山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加大行政村撤并力度,优化村组布局,解决村域界限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空间的问题。一是大胆探索多村联营制,鼓励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共同出资方式联合成立多村合作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弱弱抱团”“强弱互补”发展格局。二是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受生态保护限制、规划限制、村内资源匮乏或发展空间较小的村,可通过入股其他村集体或企业等置业、异地联建方式,突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限制。

(五)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刚起步,量小质弱,必须“输血”与“造血”并重,扶持集体经济“强身健体”、健康发展。一是加强财政扶持。建议建立村集体经济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整合相关项目资金,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二是加强税收优惠。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及其他涉农活动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试行项目承建企业所交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分成到村做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支持集体经济加快发展。三是加强金融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农业担保体系,稳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融资试点和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释放农村产权改革红利。

(六)强化基层组织领导,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只能加强绝不削弱,必须加强领导、强化保证。一是压实领导责任。建议分级明确县(市)、乡(镇)、村党组织的具体责任,按照《农村工作条例》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可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要求,全面加強对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培养,建强带头人队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三是建立容错机制,让广大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四是严格考核监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抓集体经济发展第一责任人职责开展情况的督查考核,形成重抓大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

参考文献:

[1]李碧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33):10-12.

[2]熊玮,田舒涵,郑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推抚州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1):194-196.

[3]梁昊,吕若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与路径分析[J].世纪桥,2019(06):83-85+96.

[4]张友鹏.乡村振兴中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与路径选择[J].当代农村财经,2020(11):54-57.

(作者单位:中共凉山州委党校)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