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紊乱与醒后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2022-05-25 01:43鲍景蕾林峰潘伟常万生张海奇赵延军刘晖马爱娟尹继君
健康护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出血性缺血性时钟

鲍景蕾 林峰 潘伟 常万生 张海奇 赵延军 刘晖 马爱娟 尹继君

摘要:目的:探討昼夜节律紊乱与醒后脑卒中患者发病的相关性 。 方法 将本院在2021年 3 月 至 2022年3月期间内收入50例醒后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随机筛选50例无神经性器质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列为对照组。了解醒后脑卒中病患昼夜 节律紊乱情况,卒中类型,实验室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昼夜节律情况:50例脑卒中患者中轮班工作超过五年的有16例 ,轮班超过两年的有23例,经 常倒时差超过2年的有11例;发病原因包括:出血性脑卒中18例,缺血性脑卒中32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静脉畸形、脑动脉瘤、高血压伴动脉硬化各6例;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疾患8例,动脉炎6例,静脉窦血栓7例,动脉粥样硬化11例;结论 昼夜节律紊乱能干扰时钟基因的表达,从而在多个方面引起脑卒中的病发.

关键词:醒后脑卒中;昼夜节律紊乱

现代社会脑卒中的病发越来越多,且向年轻化发展 ,在这些脑卒中患者中, 年龄低于45岁的醒后的人数也日趋増多,这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困扰, 也 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负担.脑卒中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而当下环境中昼夜节律紊乱是醒后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次研究收集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案例对象,旨在探讨昼夜节律紊乱在醒后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0年 2 月 至 2022年2月收入的50例醒后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 .在我院或外院行颅脑CT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选及排除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对病前睡眠状态(包括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或夜间工作)的病史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4到75岁.平均年龄(38.23土6.15 ) ,详见表1。入选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详细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人口学信息和一般情况、个人史、家族史及吸烟史。详细记录其病前睡眠及工作状态(包括睡眠障碍、轮班工作等情况)。

1.2纳排标准

入选标准:(1)经CT或MR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结合发病时间进行分组。

排除标准:(1)陈旧性脑卒中;(2)脑卒中恢复期(3)年龄<18岁;(4)合并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不能详细描述病前睡眠及工作状态者。

1.3诊断标准

1.3.1 睡眠障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7分,为有睡眠障碍。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来分析组间差异。将各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昼夜节律紊乱对醒后卒中发生的独立预测作用。

2.结果

2.1昼夜节律紊乱情况:根据调查发现,所有50例脑卒中患者中轮班五年的有 16例(32%),轮班超过两年的有 23例(46%),经常倒时差超过2年 的 有11例(22%);其中存在睡眠障碍者10例(20%),睡眠呼吸暂停病人6例(12%);年龄分布:小于45岁的患者共15例(30%),大于45的患者共35例(70%);曾患家族病史的6例(12%),个人病史的4例(8%),有吸烟史的病人共25例(50%);体重情况:体重指数在18.5-23.99为正常值,共15人(30%),21例为指数在24-28的过重病人,14例(22%)病人显示为肥胖,体重指数28-32;共25例病人有过吸烟史,占总数的一半。男女发病人数经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

2.2发病原因分布:所有病人中,出血性脑卒中18例,缺血性脑卒中32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静脉畸形、脑动脉瘤、高血压伴动脉硬化各6例,各占总病例数的12%;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疾患8例(16%),动脉炎6例(12%),静脉窦血栓7例(14%),动脉粥样硬化11例(22%)。 见表2

3讨论

昼夜节律紊乱和醒后中风发病的关联性如下。维基托宁参与了通过PI3K和MAPK传递的信号通路重置机体昼夜节律时钟的过程,由于规则的紊乱,进食时间不合适。相位同步异常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显示,血小板、膜脂蛋白、纤维蛋白等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指标在本研究中,脑卒中患者的膜脂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因为高,意味着卒中发生的几率更高。2.炎症反应是时钟基因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发生和分化而影响机体对炎症的易感性,但昼夜节律紊乱时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的反应,本研究中昼夜节律紊乱导致免疫系统慢性炎症。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症(动脉炎和动脉硬化等),导致脑卒中发生,炎性病变与规律性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因此炎症因子的表达对脑卒中预警区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昼夜节律紊乱会干扰时钟基因的表达,在很多方面导致中风的发生。通过对这种机制的研究,可以为临床醒后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醒后卒中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由此可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醒后卒中发生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这和它的发病紧密相关,临床可通过减重、改变睡觉姿势、佩戴呼吸机等措施缓解睡眠呼吸暂停症状,也是预防和治疗醒后卒中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乔海波, 乌力吉,于杨,等.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0):1.

[2] 孙莹, LOGAN R W, HASLER B P,等. 文献快报(3):青春期睡眠与昼夜节律紊乱对成瘾行为风险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19(3):1.

猜你喜欢
出血性缺血性时钟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这个时钟一根针
有趣的时钟
时钟会开“花”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