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的深情回望

2022-05-25 08:29文|刘
出版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末班车安国文集

文|刘 贝

作为先生教学传承的孙辈,能有幸将先生晚年的学术成果结集出版,是一种学术血脉的延续,也是我对早逝的导师王青教授的一个交代。

求学期间,曾拜读过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王安国教授的不少论著,被先生深厚的学养以及科学、严谨、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深深打动。王先生是我导师的导师,从辈分上来讲,是我的“师爷”。得益于这一层关系,让我有了聆听先生教诲、跟随先生学习的机会。

鉴于先生在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学术成就,是广大音乐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的宝贵财富,我们想出一套先生的全集。2020 年春,我尝试跟先生约稿。但先生谦虚地说:“我又没什么大贡献,哪可出全集?”在我一再恳求下,先生答应将他前两部文集《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世纪的回眸》之后,分散发表于多种出版物的文论结集成册,出一本“王安国音乐文集续编”。这就是《感恩“末班车”——王安国音乐文集续编》的缘起。

先生在自序中以近不惑之年方有机会攻读改革开放后我国首届音乐学研究生为界,回顾了自己1979 年以前在黔山秀水的生活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搭上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末班车”以后的学习、工作情况。这列载他到这“广阔无垠的远方”来的时代的“末班车”,给他带来了宽阔的、全新的人生阅历;高水平的学术环境和国家搭建的专业平台;个人行为方式的变化和生存境况的极大改善以及最重要的收获——个人精神世界朝向“自由王国”的解放。先生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这本文集收录的文章绝大部分都完成于2007 年退休以后,也是记载先生晚年主要学术成果的“末班车”,与他生命历程赶上的“末班车”有不同意味的重合,因此,文集也以自序标题《感恩“末班车”》命名。

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性、趣味性与人文情怀的音乐文集。全书收录了先生近10 年来发表的重要文章共60 篇,集中呈现了他成熟人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分为音乐文论、音乐教育、书序书评、随笔抒怀四个部分。音乐文论部分收录了先生在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重要文章九篇。作为音乐理论家,作曲技术理论是他的“老本行”。文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根基深厚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和“对待理论研究工作的不事空谈,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吴祖强先生评价)。

在音乐教育部分中,收录了先生14 篇文章。这些文章体现了他为音乐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的贡献。2000 年,受教育部的委托,先生带领团队参与国家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循环修订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前后投入长达20 多年。将研究工作的重心从作曲技术理论转移到基础音乐教育,这些文论体现了先生始终坚持“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音乐课程性质和“以美育人”的教育宗旨。正如居其宏先生在王先生著作《世纪的回眸》序中所说:“无论是安国在其学术生涯的中后期选择了基础音乐教育,还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在面临世纪性挑战和机遇的关口选择了安国,都是一种历史的幸运、现实的幸运和未来的幸运。”

书序书评部分收录了先生为朱践耳、居其宏等学者和年轻老师的文集写的序或书评共24 篇,体现了先生宽阔的视野和胸怀,特别是对后学不遗余力的扶持与帮助。

随笔抒怀部分收录了13 篇先生的感怀,充满了可贵的人间情怀,颇具可读性。其中《师恩不忘——追念我的导师谢功成教授》让我印象深刻,文章写于2020 年2 月4 日,距谢公仙逝已有一个多月。先生写文章通常又快又好,我也曾亲眼见他出口成章,有一次交稿时间紧迫,他口述我帮忙记录,成文后几乎无改动。唯独这篇文章却酝酿了很长时间,后来先生解释谢公除艺术成就杰出外,其人格魅力也非常大,要将自己对恩师的景仰加愧疚之情表达出来很难,40 年前诸多往事在脑海中不断闪现,枯坐电脑旁迟迟不能成篇,初稿草成后不知又改了多少次。文中对点点滴滴往事的追忆,让人真切感受到先生对恩师厚重的深情。

《感恩“末班车”——王安国音乐文集续编》已顺利出版,作为编辑,我深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编辑一本这样有分量的书实属荣幸;作为先生教学传承的孙辈,能有幸将先生晚年的学术成果结集出版,是一种学术血脉的延续,也是我对早逝的导师王青教授的一个交代。■

猜你喜欢
末班车安国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千年药都,健康安国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煤都末班车
敢为当先
盼春
《郭汉城文集》简介
ACC Secretary-General H.E. Mme. Yang Xiuping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8th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基于换乘衔接的单线末班车衔接方案优化方法
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