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26 02:08姜竹茂刘君赵玉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姜竹茂 刘君 赵玉平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高度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不断提高和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满足国家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文章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企业—院所”联合实践基地,充分综合利用三方的优质资源,校内外导师均需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全面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增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0-0104-04

为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多样化而分支出来的一种学位类型,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是其主要特点[1]。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晚,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达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2]。对此,不少高等院校积极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培養机制探索,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要求。

“学校—企业—院所”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了三方的优质资源,使传统校内教学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更具体和现实的供求关系以及长效合作机制,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长远动力。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学位硕士是相对于学术型硕士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者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着鲜明的特点:实验能力强、实践能力弱;理论功底强、创新能力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起步较晚,培养模式不完善,在实践中的培养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合格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该是对本领域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较多,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并且能够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本专业的相关企业生产经营中[3]。在培养目标上,应以实践性为导向,侧重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但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够精准,存在对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侧重不够的现象,学校主导作用缺陷、培养工作粗放以及与学术学位高度同质化的研究课题严重影响了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构建[4],最终导致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无明显区别,较为重理论、轻实践。

(二)实践性培养特色不足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践性与职业性[5],但是,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实践性培养途径缺乏、实践性特色不鲜明的问题[6]。首先,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脱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基本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题混淆,大部分均是不适宜企业生产一线的基础理论类研究课题。其次,强调实践性的课程设置不足,以生产一线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技能构建为主的课程建设较少,并且深入企业生产的实训课程较少,难以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导致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色不够鲜明,也导致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对企业缺乏了解的尴尬处境,进入企业后学校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支撑实际生产经营需要,依旧需要师傅传授实践经验,无法快速融入企业工作的角色中。

(三)导师力量不足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将知识性和职业性相统一。从导师配置上看,目前我国部分高校还存在以下不足:(1)从教师的聘任制度上看,大部分高校的招聘对象均为博士学位研究生,招聘要求多侧重于论文形式的科研成果,对生产经验和企业经历基本不考察,教师缺乏实地的生产经营经历,主要集中于学术理论研究;(2)从校外导师的选聘上看,虽然校外导师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充分认可,但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参与度不足,在具体的选聘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细化标准和培养任务的要求[7],同时,校外导师的工作内容可能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存在偏差,校外导师在实践中给予的指导还存在许多问题;(3)从双导师制度的落实上看,大部分高校的双导师合作培养模式运行不流畅,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均缺乏沟通,其间存在权利责任关系不清晰、校外导师参与程度低等问题。

(四)考核方式定位不清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普遍存在重学术、轻实践的问题。尽管各招生院校设立了相应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小组,并且制定了课程设置、考试方式、成绩管理等学位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多数仍然采取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相同的发表学术性论文的考核标准[1],缺少实践训练环节的评价制度,造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无法重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方向偏差以及导师在布置学位论文选题上的两难局面。

二、“学校—企业—院所”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我国校企协同加强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模式,因为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前沿,清楚需要哪种职业型人才,也是企业引进和把握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协同推动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应向多层次、多领域拓展,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协同共同创新、共同发展。我国香港科技大学等一流高校非常重视行业的发展需求,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强调在实际中具有应用和实践能力。

(二)欧美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体系

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工程学科更加强调个人实践,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理念。美国各州均设立州立大学,下设农业推广站,除了承担农业教育科研工作外,还要负责所在州的农业科技推广,从而使农业科研、教育及推广三者紧密结合[8]。

加拿大的农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把农场暨农户对人才的需求和农业职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9]。美国、加拿大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纳入其中,使得农业工程教育、科研、推广工作有着高度密切的联系,“科研、教育、推广”三位耦合应是其典型特征。许多农业大学的教师兼任农业工程科技研究人员和推广人员。农业工程类院校的教授在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同时,也从事科技推广工作,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给农户。把教学与培训延伸到农户应是农业类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

三、“学校—企业—院所”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在探索中实践与创新并举

我国在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明确将实践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彰显实践能力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地位。“学校—企业—院所”三位耦合的培养模式尤其适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该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一线,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求进行技术实践创新,不仅能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又能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学校—企业—院所”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培养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的具体做法是建立了多个“学校—企业—院所”联合实践基地,如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山东阳春羊奶乳业有限公司、张裕葡萄酿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学校共同与企业、院所形成连锁式实践培养模式,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企业提供实践训练的实践平台,院所提供理论研究的科研平台,综合利用三者的优势,以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满足社会需求需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度的优越性[10],导师是学校教师和企业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均负责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并明确双方在培养过程中的责任及权重。同时要求校内导师需要有两年的深入企业锻炼的经历,充分了解当地企业生产经营的技术需求,使其具备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11]。校内导师通过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获得企业、市场需要的技术形成的横向课题,从而打好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基础。

(二)突出课程专业性和应用实践性

为了鼓励校外导师参与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烟台大学成立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组成,组织实施校内外导师均可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拔、课程教学、实践训练、毕业论文选题、毕业答辩等多个环节,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的生产知识相结合。课程设置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实地教学课程相结合,理论源于实践,又归于实践;实践训练中以校外导师为主,校内导师为辅,校外导师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开展,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切实参与到实际生产经营中,形成“真看真做真本事”的成果,使校内外导师做到有的放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加强。

(三)综合利用各方资源优势

“学校—企业—院所”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适宜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来看,学校可保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从实践性上来看,目前企业所具有的研究和开发条件从工艺到工艺参数的确定和分析,从设备到分析仪器都远远好于学校,而学校内具有的软实力大大优于企业,这是多年来进行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全面系统地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为毕业课题打下理论基础,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将学生的理论认知带入实践中,将理论落地,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院所掌握国家前沿的科学研究,拥有先进的科研条件,使学生了解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将了解的内容切实应用到理论实践中。“学校—企业—院所”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使用各项优质资源获得高效利用,避免了机会损失;从创新开发上来说,院所可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供解决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并完善“学校—企业—院所”联合实践基地的培养模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在实践实训能力的提高。烟台大学位于具有众多相关企业的城市,多年来遵循课堂教学、基地实践和理论创新相融合的思路,已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了多个“学校—企业—院所”联合实践基地,保障基础设施、导师队伍、研发平台等工作条件,学生到联合基地开展实践,并明确细化学生培养的责任权力,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制定考核方案,以产品设计、发明专利、生产线优化方案和成果效益等作为考核成果,使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通过近年来毕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工作情况调查来看,学生很快能进入工作状态,适应时间缩短,发展速度加快,很快成為企业的骨干力量。

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有效缩短就业适应期,增强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长远动力。

四、结语

“学校—企业—院所”三位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高度互惠基础上的合作,也是充分发挥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可各自发挥优势资源,达成优势互补效果,既有利于院校培养出高质量的对社会有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使学校得到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更有利于企业发挥优势,将三位耦合形成的人才、知识产权、新产品等得到快速、经济、合理地转化,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蔡建华,周宏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特性及其实现[J]. 中国高教研究,2011(04):47-50.

[2] 包水梅,顾怀强.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尴尬及其化解[J]. 中国高教研究,2011(09):41-45.

[3] 沈曼曼,吴萍,侯启瑞. 脱贫攻坚目标下农业硕士培养的策略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08):5-6.

[4] 赵富才,康宁. 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的联动机制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121-128.

[5] 郭梦麒,王兵,刘注丰. 社会服务视角下的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素养培养及教学实践课程优化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7):157-158.

[6] 顾越桦,叶秉良.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 教育评论,2016(02):104-106.

[7] 杨瑾,聂继盛,杨利军,等. 双导师制在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中的作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20,22(07):532-534.

[8] 张志强,王兰珍,赛江涛,等. 美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6):70-77.

[9] 郝国强.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及启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6):76-78.

[10] 张兴峰,张楠,侯深燕. 专业认证视角下“双导师制”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建构[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55-57.

[11] 赵景波,翁捷. 立足地方产业推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0,38(02):113-117.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课题“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三位耦合’教学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DYY18136)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姜竹茂(1961—),男,學士,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乳品科学技术;刘君(1989—),女,博士,徐州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配料;赵玉平(1964—),男,博士,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