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礼天地 瑞仪四方

2022-05-26 06:25胡云飞
理财·收藏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玉质周礼玉器

胡云飞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已有近万年的历史。玉器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玉器最初是作为礼器,用于在祭祀上敬奉神灵。随着阶级的出现,至商代,巫权思想被王权所取代,玉器被赋予新的含义,王权与玉器相结合,使玉成为一种明辨贵贱、权力和政治的象征。至周代,礼制逐渐完备,周人崇礼的文化思想在玉器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玉礼文化”逐渐兴起。

西周是玉器走向礼制化的时代,是我国古代用玉制度初步完善和发展的时期,在朝觐、祭祀、聘享、馈赠等礼仪活动中经常可见用玉痕迹。《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据此,“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谓之“六器”。

虢仲,西周时期周厉王的卿士虢公长父,是辅佐厉王征伐淮夷的权臣,《后汉书·东夷传》载:“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复命召公伐之。”虢仲墓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是截至目前虢国墓地已发掘清理的形制最大、规格最高、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一座虢君墓。作为周王朝的重要诸侯国国君,虢仲严格恪守周礼,其墓出土的1049件(颗)玉器中,礼器78件,“六器”皆有,再现了虢国灿烂的“玉礼文化”。

玉璧(图1)

外径19.1厘米,孔径7.3厘米,厚0.55厘米,青白玉。青白色,边缘因受沁出现少许黄褐色斑块。玉质温润细腻,半透明。器身正背面纹样相同,均饰变形龙纹。器身边缘略有磨损痕迹。玉质较细,微透明。体较厚。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说玉璧是中国古代等级最高的玉器。郑玄关于“以苍璧礼天”注:“礼天以东至,谓天皇大地,在北极者也。”璧色为苍,对应“苍天”。以圆璧象征循环无尽的永恒天道,祭祀苍天。在周代的礼制中,凡是和上天、君主有关的礼节、仪式皆用璧来表示。《说文解字》曰:“璧,瑞以玉为信也。”璧作为吉祥之物,关于其形制有着严格的规定,《尔雅·释器》曰“肉倍好谓之璧”,只有边玉的宽度达到中间圆孔的两倍,才能称之为璧。虢仲墓出土的这件龙纹白玉璧是周天子赏赐的,故其工艺精湛,精美绝伦。

玉琮(图2)

通高7厘米,截面边长7.1厘米,射高1.1—1.2厘米,孔径6.2厘米。青玉。深豆青色,大部分受沁有黄白色黄褐色斑块。玉质较细,微透明。形体较大,呈方柱体,射较短。

“琮”始见于《周礼》,《周礼·考工记·玉人》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在这种天圆地方的观念影响下,礼地的琮造型即为“外方内圆”,符合《周礼》“外八方像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像地之德,故以祭地”。玉琮在商周时期较为常见,战国两汉以后极少出现。

玉圭(图3)

高10.9厘米,宽3.1厘米,厚0.35厘米。青玉。浅豆青色,局部受沁有灰白色和黄褐色小斑块或斑点。玉质细腻,半透明。尖锋,锋边与两侧边刃部十分钝厚,下端两角各有一个单面钻小圆穿,正背面各有一道切割痕。

圭是一种板形玉器,主体为方形,依《说文解字》形制至少有两种,一为上圆下方者,一为上尖下方者。《周礼·考工记》载:“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周人通过不同尺寸的圭,区分了上自天子,下至子男各个阶层贵族的等级,同时赋予圭不同的称谓,代表拥有者不同的权力。显示了周王朝安邦治国的理念。

玉璋(图4)

长11.9厘米,上端宽0.5厘米,下端宽2.4厘米,厚0.3厘米。 青玉。豆青色,局部受沁呈黄褐色。玉质细腻,半透明。作扁平长条形,上端一侧为斜弧边,端部磨出双面薄刃,下端平齐且有薄刃。

《说文解字》云“半圭为璋”。璋的基本形制一般为扁平长方体状,与圭造型相似,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玉璋最早出现于龙山文化时期,至商周时期盛行,在周代是祭祀活动中使用的六种礼玉之一。《周礼》中将玉璋分为五种: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赤璋用于专门祭南方之神朱雀,大璋、中璋、边璋用于天子巡狩祭山,牙璋作符节器,用于调兵遣将。

玉琥(图5)

长5.6厘米,高1.8厘米,厚0.6厘米。青玉。全部受沁呈黄褐色。玉质较细,透明度较差。厚片雕。正背面纹样相同。虎俯首,口触地,张口露牙,臣字目,云纹大耳,背微凹,前、后足均前曲而卧,身上用阴线勾勒出虎斑纹,长尾拖地,后端上卷成一圆穿孔,头部有一斜对穿。

玉琥是一种刻有虎纹或雕琢成虎形的玉器。郑玄关于“以白琥礼西方”注:“琥,猛,象秋严。”《说文解字》云:“琥,发兵瑞玉。”对于琥的说法众说不一,认为琥是以白虎的身份来礼西方,或以虎符的身份来发兵。但从白虎具备的辟邪、镇魔、除妖功能和《周礼》规定的典章制度看,笔者更倾向于用琥祭祀说法。

玉璜(图6)

长6.5厘米,宽0.9厘米,厚0.8厘米。青玉。冰青色,受沁有黄褐斑。玉质细腻,半透明。器身窄厚,断面近方形,两端龙口下各有一小斜穿。两端皆作龙首,口微张,臣字目,背部饰重环纹,两侧面饰卷云纹。

《说文解字》曰:“璜,半璧也。”亦即弧形玉器。作为中华礼祀北方的玉器,璜的起源非常古老,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最初仅仅作为佩饰,代表个人的社会地位。进入良渚文化后成为权力的象征,周时期更成为祭祀北方的礼玉。有学者认为:璜之形,是模仿“虹”。是由古人觀察天象而仿造。一般说来,璜兼具两种作用,大型璜作礼仪玉,中小型璜更多是作佩饰之用。

礼玉的出现,既与中国哲学“天地人”的思想有关,也离不开玉器自身的纹饰和特殊造型,特别是那些带有龙纹、虎形的玉器,承载着“礼”的意义,进而演变成为“礼”文化的器物延伸,贯穿于“玉礼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

猜你喜欢
玉质周礼玉器
石性与玉质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古玉器鉴定与辨伪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还好,我们没有放弃
还好没放弃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玉之器
公主传奇(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