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墓地出土玉器精粹

2022-05-26 06:25冯广丽
理财·收藏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玉质玉器墓地

冯广丽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上村岭,南望崤山,北濒黄河,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大型邦国公墓。此墓地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的各类玉器近万件,尤其是虢仲墓出土的玉器,数量多达近千件(颗),种类齐全,形态迥异,玉质优良,工艺精湛,基本上包括了上古时期的所有玉器类型,其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它的发现对研究人类社会的用玉制度、审美情趣、手工业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西周时期的宗法、丧葬、典章、外交以及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玉器是一种多层次、高品质的文化载体,以其绚丽的外观、温润的内质深受古今人们的重视和推崇,更被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可以说其既是精神财富,又是物质财富。在中国人心目中,玉器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成了大家的共识,在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中,不乏玉质优良、雕工精美、造型生动、让人惊叹的精品之作。下面,笔者就从虢仲墓中精选出几件加以介绍,希望跟广大读者朋友一同鉴赏交流。

1.人龙纹玉璋

青玉。通长33.3厘米,最宽14.9厘米,厚0.7厘米。深豆青色,大部分受沁呈黄褐色或黄白色。玉质细腻,微透明。整体近似铲形,上端为弧形双面刃,两侧较薄且有刃部,下端近柄部有一圆孔,短柄的一角被削成斜边。正背面纹样相同,上部饰屈膝蹲姿的侧面人纹,这是一位面目庄严的男子形象,高鼻、大耳,臣字形眼,人眼圆睁,眼角带钩。向后梳起的发丝高高飘逸,人口微张,仿佛是在低声吟唱。中部向下装饰两条龙纹,一龙在人身下,一龙在人足下,龙身蜷曲刚劲有力,仿佛要腾空而起,但又牢牢被上面的人所掌控,整个纹饰细腻流畅,造型构思巧妙,浑然天成,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这种人和龙的纹饰组合极具代表性,西周时期人们相信龙是能够兴风作雨的神,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上天的力量来主宰,更是上天的恩赐,在它的身上蕴藏着通灵神性,于是人们将人龙纹饰雕刻在玉器之上,象征着国君可以驾驭疾驰在风雨中的龙,上天祈求风调雨顺,江山永固。

周人克商后,对同姓和异姓贵族进行大规模的分封,“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在封建诸侯、命官授职的册命礼中,用玉制度主要体现在天子赐玉“锡尔介圭”和受命者的“反入堇圭”的礼仪中。这些册命之玉在西周墓葬中出土的位置十分重要,多在棺椁之间盖板上,或在墓主人的胸腹部,是代表墓主人身份、国别的信物。这件玉璋是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最为厚重的一件,出土于虢仲墓的内棺盖板上,背面有朱砂和丝织物痕迹,是周王封赏给虢国国君的代表身份的信物。这件形制、纹饰、做工皆属精绝的玉器,堪称等国之玉、镇馆之宝。

2.龙纹白玉璧

玉璧作为礼玉六器之首,是礼天祭神的玉器,在国事活动中举足轻重,担负着祭天地、祭祖先的重大宗教责任。这枚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西周时期的龙纹白玉璧,由上好的和田白玉精制而成,直径19.1厘米,孔径7.3厘米,厚0.55厘米,白色,局部受沁呈黄白色或黄褐色。质地晶莹透润,玉璧两面饰有大方流畅而富于动感的变体抽象龙纹,造型规整大气,纹饰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制作精细,工艺考究,是诸侯墓中的至高玉器。

周礼规定“天子用白玉”,故此物应为王室玉工的作品,是周天子赏赐给虢国国君的,据史书记载,周厉王时期,南方的淮夷屡屡侵扰周王室。在厉王十三年的时候,周王亲自出征,命令虢仲等将领率部出击,最后打败了淮夷,捍卫了周王室的威信。虢仲为虢国的国君,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周厉王的卿士,为了表彰虢仲立下的赫赫战功,周王把这块白玉璧赏赐给了虢仲,为目前所见先秦玉璧中的绝品。

3.“小臣”玉琮

虢國墓地出土了数件带有明显商玉风格的“小臣”铭玉器。这应与周人灭商后,“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有关,在《逸周书·世俘》中即“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之言。虢国贵族墓中所见商玉,就是周革商命后的战利品,是虢国贵族所得商族旧玉的实物见证。“小臣”称谓,常见在殷商甲骨刻辞中,实际上是指商代执掌朝政的大臣。比如辅佐成汤成就大业的伊尹,也称“小臣”。

这件最为珍贵且刻有铭文的“小臣”玉琮,通高12.1厘米,边长4.9厘米,宽5.1厘米,内孔径4厘米,射高2厘米。青白玉,青白色,局部受沁有黄色或棕色斑点、斑纹。方柱体,内圆外方,射较高。近射处一端横向镂出一近椭圆状穿孔,其整体形状颇似商代卜骨上钻凿痕迹。该琮玉质温润晶莹,制作规整精细。其上的半圆孔非常罕见,设计也很巧妙,里外均很平滑,可能是先由外向内镂一椭圆孔,孔壁上斜,使里面上部不出现明显棱边,再从外刻一凹槽,打去外棱刃,一端射口平面上竖刻铭文一行四字,“小臣妥见”,从铭文可知是商代小臣妥朝贡商王的礼物,也反映出了玉雕匠人的高超技艺,商王玉器出土于虢国墓地,印证了周武王灭商后把殷商宝器分与有功之臣的记载。

4.人龙合纹玉佩

在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中,有一类具有神秘色彩的人与动物形象,诸如龙、凤、人龙合雕玉器、兽面纹器等,它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动物形象有较大区别,带有神话传说的虚幻色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崇拜和精神寄托。

这件人龙合纹玉佩通高5.7厘米,最宽2.7厘米,厚0.4厘米,青玉质地,温润细腻。整体为一蹲踞状的侧面人,人戴龙形高冠,身体雕刻为一条龙,龙头及下部卷曲成人的胸部及嘴,龙的身体蜷曲为人的臀部及下肢。这件人龙合雕的玉器,可能是西周时期出现的以人为主体、兼以龙为辅的雨师形象,是人们举行雩祭歌舞时所佩的用来祈雨的神器。

5.圆雕青玉鸮

在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中,最为精美的当数仿生动物玉雕。据统计,动物物种有30多种,共计300多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几乎囊括了所有北温带地区常见的动物类别。

这件圆雕青玉鸮通高 5.8厘米,通长4.5厘米,通宽3.5厘米。鸮昂首站立,身姿挺拔,盘角后卷,头顶有冠,双翅收敛,双爪蹲伏。整器造型优美,雕刻精细,采用俏色手法来表现玉鸮的喙、羚角、羽翅和双足,再现了古代玉匠的精美构思。商代玉器出土于虢国墓地,印证了周武王灭商,把殷商宝器分与有功之臣的记载。

6.玉蜘蛛

玉蜘蛛通长5.1厘米,通宽 3.7厘米,通高 3.4厘米。蜘蛛做爬行状,张口,小圆眼微凸,大圆肚高高凸起,两边各有五条粗壮的步足,腹部阴刻六道细水波纹。整器造型比较奇特,圆圆的肚子似乎是玉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蜘蛛刚刚吞下去猎物的情景,构思巧妙,把蜘蛛的特性与习性特征表达得非常鲜明,不仅显示了玉工娴熟的技巧和善于捕捉动物瞬间神态的特点,长于神韵表达的匠心,而且还洋溢着玉工对动物的炽热情感和对生灵美的欣赏,这是商周古玉中唯一的一件蜘蛛形象。

7.玉鹅

玉鹅通长 3.5厘米,最宽 1厘米,通高2.8厘米。由青玉制成,呈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黄褐色斑点。玉质温润,晶莹细腻,半透明,圆雕。天鹅做站立觅食状,曲颈,垂首,嘴微张,圆目微凸,双翅收敛,两面以阴刻线勾勒出鹅的羽毛,胸部有一圆穿。造型优美,端庄慈祥,细腻圆润。近年来三门峡被誉为“天鹅之城”,每年都有数以万计来自西伯利亚的天鹅到三门峡黄河岸边的湿地公园过冬,但三门峡何时有了白天鹅并没有确切记载。这件玉鹅不仅说明了天鹅与人的關系的亲近历史,也见证了三门峡地区环境变化的历史,更为印证三门峡与天鹅的历史渊源提供了有力实证。

8.龙纹玉韘

中国玉文化发展早期,许多玉器均是以玉用具的形式存在的。到了周代,玉器逐渐以礼器和装饰品为主,这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进步,但仍有少量器物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用具出现的,《说文解字》说:“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古代童子力能开弓时就可佩韘,因此佩韘是童子成人的标志。商周时期,韘具有实用性,到后来演变为装饰品韘形佩,即汉代鸡心佩的前身。这件龙纹玉韘,通高2.8厘米,最长外径4.8厘米,最厚0.8厘米,就是射箭时戴在拇指上钩弦的玉器,相当于一件手的助力护具,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

9.龙纹玉觿

龙纹玉觿,通长8.8厘米,最大断面长径1.1厘米、短径0.8 厘米。玉觿为角形玉器,是骨制仿兽牙形的装饰品,造型可能来源于兽牙,是一件造型有异于玉器大类的玉饰品。原始社会有佩带兽牙的习俗,后来以玉仿之,遂有玉觿之形。玉觿流行于商代,其后历经西周、春秋战国,至汉代而不衰,汉代以后消失。玉觿除用于佩带装饰的功能外,古人还以此作解系绳结的工具。因此尽管各代玉觿造型变化繁复,却总不离上端粗大,下端尖锐的基本特征。《说文解字》说:“佩角锐耑,可以解结。”《诗经》中有“童子佩觿”的记载,因此也以佩觿来表示童子成人。同时,佩带玉觿被认为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是一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

猜你喜欢
玉质玉器墓地
石性与玉质
古玉器鉴定与辨伪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包山底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最大坟场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
玉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