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有效路径

2022-05-27 16:57黄绥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初中化学素养

黄绥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教学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5-0121-03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接触微观科学的伊始,要从化学学科的价值观念、微观视角等多个角度入手来看待物质以及变化规律,并使用化学语言来进行描述,从而体现科学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在对学生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是化学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学科观念、方法、能力都是素养的基本要素,也是需要着重培养的教育目标。

一、初中化学学科的素养

从素养的培养来讲,素养的发展不仅仅限定于化学课程,也涵盖其他各个学科,主要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生的科学观念、生存观念、能力观念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建立良好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无论是在面对学习还是生活甚至是工作的过程中,都能够拥有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底蕴,并形成良好的责任与担当,从而使其作为人才可以为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动力。从化学教学内容的角度上来讲,化学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化学语言、元素常识、微观概念、科学态度、绿色思想、实验探究、信息处理等多个涉及到学生的知识、方法能力以及价值观进行培养。初中化学教学阶段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虽然较为基础,但其蕴含着不少学科观念、思想方法与能力等,可以为学生培养学科素养建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学生以后化学素养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原则

(一)注重化学的微观视角

化学学科的素养培养内容不仅仅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其他课程不同,化学学科可以说正是它将学生引入到微观世界的观察与分析过程中。一方面,从原子分子微观的视角对事物的结构、组成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微观世界的复杂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在扩展学生视角的同时,学生现有的观察条件并不足以为学生提供直观、有效的观察手段。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教育指导作用,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手段、化学设备为学生演示物质的反应以及变化规律,并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与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微观的概念,并站在微观的角度上去观察物质和变化,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微观概念。

(二)注重化学语言的表达

从化学的表达方式来说,化学的表达方式极其特殊,在对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其表达的方式和符号在国际中得到通用的原因在于其表达的特殊性是无可替代的。其中各种元素的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通过这些符号将化学反应的规律以及客观事实,用反应方程式进行有效的表达。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注意化学语言的规范表达,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语言,学会利用化学语言来表达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化学语言来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化学变化及规律。

(三)注重实验验证和探索

化学学科的形成是在不断的反复实验验证以及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形成,一方面为了能够正确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索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帮助学生实际体验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讲,科学实验的探索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理解和探索未知的知识,而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为此,在展开化学学科知识与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在实验中进行有效的验证和探索,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和探索物质性质与变化规律,并养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用客观的实验结果来验证自身对某物质的认知,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探索精神。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策略

(一)化学语言规范使用的培养

化学语言作为化学知识、变化规律的现实载体,对于学生理解并有效利用化学知识来进行微观世界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化学语言的学习与规范的使用,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探索生涯打下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严谨规范的化学语言使用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态度,并形成严谨的探索发展观念。由于初中学生处于刚刚接触化学语言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化学语言的正确和规范使用,不仅需要从读和写的方面严谨、准确地运用化学语言,引导学生形成化学语言规范、严谨使用的良好习惯,还需要在化学概念、化学名词的分析和比较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分辨易混淆的知识。

例如原子和分子是两种不同的微粒,但是两者有紧密的联系,导致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要让学生分辨清楚描述的是原子还是分子,如符号O微观上表示氧原子,5O微观上表示五个氧原子,O2微观上表示的是氧气分子,5O2表示五个氧气分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又如原子与元素,两者在表达上有明显的区别,原子是微观粒子,它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质量,它可以构成分子或物质,而元素是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它只讲种类、质量,不讲个数;还有如物质化学式的含义,它表达时有严谨、规范的要求等等。

(二)学科观念的有效培养

初中化学知识里蕴含着许多观念,如微粒观、变化与守恒观、分类观等,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化学观念的启发、培养。例如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知识后,可以经常引导学生站在微观的角度上来观察与思考物质及反应,并逐步学会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来思考反应,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从而逐步达到对学生微粒观念进行有效的培养;又如学习化学经常接触化学变化,可以经常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物质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思考是什么与它反应,反应需要条件吗?例如日常生活中金属铜,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出现锈蚀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铜为什么会锈蚀,什么物质参与反应,反应需要条件吗?能否设计实验并验证呢?生活中怎么防止铜被锈蚀呢?这样让学生经常把实际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与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让学生逐步培养起物质变化观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再如,通过介绍和学生参观实验室化学药品的放置,可对学生进行物质分类观念的培养等等。

(三)化学思维方法的有效培养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理解和认知化学知识的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发展的方向与规律,从而为学生化学能力以及素养的提升提供可靠的方法与条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比较、类比、分类、推理等思维方法都是经常用到的。而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探究影响反应的因素等内容是学生遇到的较难的知识,许多学生一遇到这类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形成控制变量思维方法,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教材中蕴含控制变量思维实验素材的运用,引导学生分析,逐渐对学生控制变量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化学学科思维与方法。例如教材中燃烧条件的探索,通过铜片上的红磷、白磷与置于温水中的白磷,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才发生燃烧,而红磷和温水中的白磷却没有发生燃烧,学生虽然觉得奇怪、有趣,但是大多数是不清楚其原因的,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思考红磷、白磷分别所处的环境、与什么物质接触、温度是否相同等等,然后通过接触物质及条件的对比分析最终获得燃烧需要的条件;再如铁生锈的原因的探究,也一样要引导学生分析铁钉分别所处的环境,与什么物质接触,然后通过铁接触物质及条件的对比分析最终获得铁生锈的条件。教材中这样蕴含控制变量思维的实验素材还有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探究等等,教师只有平时运用好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再通过一定题目的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培养有效的化学学科素养与方法,而不必整天想着“高、大、上”的素材。

(四)化学实验能力的有效培养

化学实验能力既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培养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验证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在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想和探索观念。另一方面,化学实验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体验、探索物质的变化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宏观与微观,形成良好的化学探究态度。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次数,并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以及操作规范的正确培养,更要引导学生加强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探索,从而帮助学生在培养化学实验能力的同时,也确保其探究方向能够符合化学学科的知识与规律。例如: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无现象,学生无法识别两者是否发生反应,所以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Na2CO3生成或验证反应物二氧化碳减少的思路去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分析,若要验证有新物质Na2CO3生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组成上的不同,用加酸看是否有气体产生,也可以加钙盐或钡盐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来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若用验证反应物二氧化碳减少来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要引导学生思考:肉眼无法看到二氧化碳是否减少,可通过什么辅助手段帮助识别呢?若二氧化碳减少,会导致密闭容器中什么量会改变?通过思维的引导启发,学生就逐渐领悟了,二氧化碳减少会导致密闭容器中压强会减小,可以设计在装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密闭容器中内置一个气球,通过气球体积变大,说明密闭容器中压强减小了,从而推得二氧化碳减少了,从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五)学科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

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是对学生人文、社会素养培养的核心,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在社会中的發展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发展观念。在保持严谨、发展的科学态度的同时,以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为主要的探索方向,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自身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结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化学实验都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否则往往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例如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因为溶液的浓度是根据溶质和溶剂之间的配比得到的,如需要6%浓度的氯化钠溶液100克,其中94%是水,6%是氯化钠,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需要在物质的用量上进行严格的称量与量取,若称量氯化钠质量或量取水的过程中稍微不规范、不严谨,就无法得到规定浓度的溶液。

四、结语

从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来看,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初中化学学科作为学生接触微观世界的起点,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科观念、思想方法及能力的培养,通过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表达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世界,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瑞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2]路丽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孙颖蕾.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史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及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周丽.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7):60-62.

[5]姜丹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即时评价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6]高兆芬,余焕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师范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氨的催化氧化制取硝酸为例[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6).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初中化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