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2022-05-27 00:48张雅君
学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核心素养

摘 要:班级管理,即教师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采取手段带领学生对班级生活、资源、活动等进行动态管控的一项工作,是班级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关注小学生核心素养,立足班级管理基本工作,将两者创新融合。本文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先简要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研究价值,之后研究并提出了以生为本、多元活动、完善评价的三个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以供参阅。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6-016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6.055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效且科学的班级管理能够极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习习惯,对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大有裨益。小学教师应该正视班级管理工作,正视其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强化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优化管理班级与学生的方式方法。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价值

(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价值在于能够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所谓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品质素养,包括学生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教师以此为基点革新班级管理工作,围绕学生发展采取改革方法,无疑可以很好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促进落实现代化教育与学校德育

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既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客观需求,也促进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调整班级管理方法,教师需要落实学生自主的理念,这与现代化教育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客观需求不谋而合,加速了相关工作的落实[1]。同时,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学教师必须渗透德育教育思想,这可以直接促进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更积极的道德品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方案与策略

(一)以生为本,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新常态

核心素养的重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小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其终身成长。这就意味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将学生的发展、需要置于中心地位,落实“以生为主”的理念,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要形式,构建自主化的班级管理新常态。

1.协商制定班级制度

清晰、合理、严格的班级制度不仅是教师管理班级的抓手,也是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参照。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在落实学生自主的前提下率先引导学生制定班级制度,把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公,鼓励他们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建议或者意见,并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融入班级制度中。学生在参与制定班级制度的过程中,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以及集体意识都会明显增强,这为班级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普遍直接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校管理制度作为班级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其与班级学生之间的实际关系,导致制度、方法与班集体管理实际、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相悖,严重降低班级管理效果并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教师更要提高对“与学生协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视,建设民主管理机制,在班级内设立意见箱,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他们针对班集体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和约束办法,教师定期收集和整理意见箱内的信件、纸条,并积极采纳学生提出的有效意见。学生受到重视,自主意识被充分激发,能够在班集体生活中主动遵守自己设计的制度。班级管理有效性得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积极的班级环境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2.轮流管理班级活动

自主管理不仅需要上层制度的指导和加持,也需要下层机制的辅助。因此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班级管理模式中,除了让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制度外,还要鼓励他们轮流管理班级活动,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和优化,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实践、人际交往等核心素养。教师在以生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尝试构建“学生自治”模式,确立学生在管理模式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班委会”,让学生轮流进入“班委会”自行管理各项活动[2]。为了保证“学生自治”的公平性,教师需要在“班委”管理活动中设计“轮岗”制度,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参与不同的“自治”活动。如此,学生的班级主人公地位得以确立,自我效能感和参与集体活动的信心得到了满足,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也会不断增强。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他们虽然建立了“班委自治”模式,卻没有主动引导学生轮换岗位。学生参与“自治”活动存在局限,最终对班级管理效果与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了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彻底改善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首先,要鼓励学生自愿参与“班委选举”活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各岗位的负责人并组建班委会;其次,要定期投票轮岗,鼓励学生通过投票和选举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让学生轮换负责不同工作,全面锻炼学生的自治、实践能力;最后,对于没有进入班委会的学生也要适当给予其管理班集体的机会,可以从简单任务入手锻炼其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满足感。如此一来,每一名学生都完全参与了自主管理班集体的活动,并且在自治过程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了积极、友善的沟通,这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极大帮助,从而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提升到新的层次。

(二)多元活动,基于丰富实践发展核心素养

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丰富的实践活动必不可少。通过分析班级管理的特征发现,看似繁杂的班集体生活正是由一项项实践活动组成的。教师在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大力开展多元活动,借助活动细化对学生的管理,利用丰富的实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晨读与自习

学习素养是小学生核心素养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在深度研究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可知,自主阅读和学习类型的活动是发展学生学习素养的最佳方式之一。以此为依据,教师在组织多元班级管理活动时可以加强设计和组织晨读、自习等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知识储备量、自主学习能力等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晨读和自习计划,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在晨读活动中带领学生阅读、朗诵一些蕴含德育思想的文章,能够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此外,针对自习活动,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层次化和可选择性的学习内容,鼓励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但是在实际组织班级管理工作与教育活动时,有些教师忽略了对晨读和自习活动的设计,反而更倾向于“带着”学生学习,并未主动给学生创造自主参与基础学习活动的机会,更没有有意识地在晨读时间渗透德育管理内容。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感知德育的过程受到限制,核心素养难以提升,也降低了班级管理成效,因此改变迫在眉睫。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纸质版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真实的阅读量以及自主学习意识,据此做出正确判断,为后续晨读和自习活动打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组织晨读活动,为学生提供蕴含德育思想的晨读材料,可以选取文学经典读物或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或朗读,扩展学生的阅读储备,增强其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视设计自习活动。通过定期开展自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在自习活动中独立复习过往所学,互相交流、解决学习问题。久而久之,不仅班级管理工作可以在活动的支持下变得更加细致、高效,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品质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也会明显提升。

2.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能够在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有利于细化、增强班级管理成效和实现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所以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班级管理工作应该积极设计并组织主题活动,结合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生活实践、道德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主题活动计划,比如爱国主题、传统文化主题、感恩主题等,利用活动计划有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素养[3]。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学生能够在班集体中接触更丰富的德育教育知识,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核心素养、道德品质,在参与班集体活动时还能在积极思想的影响、渗透下更主动地约束自身行为并调整消极情绪,在这种环境下班级管理成效也能进一步增强。而且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主题活动也能极大限度地强化学生对于班级、集体的认同感,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踊跃参与集体活动或者班级管理工作。

3.总结式班会

基于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组织总结式班会活动同样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尝试设计总结性班会活动,提前细致规划班会的形式、流程和内容等要素,并在尊重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班会,组织学生在班会上总结自己在班级生活、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和实际想法。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在班会中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同学或者教师合理提出建议。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总结性活动为其创造了全面回顾过往学习和参与班集体活动的机会,能够促进他们自主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发展核心素養;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组织总结性班会活动可以让他们通过观察学生的发言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制订下一步的管理工作计划。但是现实却不容乐观,当前大多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都存在总结性班会活动组织不当的问题,教师在班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直接总结学生阶段性的学习与班级生活表现,导致学生自主反思受限,无形中阻碍了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班会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自我总结,一味让学生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集体生活想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班会纪律混乱,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必须平衡好学生自我总结和教师介入指导的关系,界定好自己的职业范围,牢记以学生为本位的指导原则,清楚划分班会各个环节,准确区分不同环节占据的活动时间,按部就班地推进学生总结、交流和教师总结三项工作,增强班会活动的整体效果。在总结性班会纪律把控得当、教师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前提下,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也会不断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自然能达成质的飞跃。

(三)完善评价,保障班级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项完整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评价的支持。尤其是思维尚且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对于他人的评价会产生较大的反应。及时、客观的评价既是增强小学班级管理成效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条件。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应该重视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体系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完善工作评价,包括对自身管理班级方法、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全过程表现的评价。在形式完善、内容健全的评价模式的引领下,学生认识到了自身在知识、道德素养以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教师也能在分析学生的评价结果时了解班级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如此班级管理制度会愈加完善,后续的管理工作也能有序推进[4]。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在班级管理评价环节都出现了“只评价学生,不评价自己”的行为。教师难以认识到自身在管理方法、理念方面存在的不足,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方式,班级管理工作成效必然会降低,也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在评价环节进一步完善对自身工作方法的评价,将自身的工作方法、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纳入评价体系并鼓励学生展开客观评价。教师要加强对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反思,悉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及时对不合适、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班级管理方法进行调整,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教师自我评价的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工作能更有序地推进,综合成效必然提高,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极大的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创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有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落实现代化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师管理小学班级的必然选择。小学教师为了更好地构建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不仅需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设计并开展多元活动,完善管理评价体系,还应该明确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方法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林颖.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208.

[2] 黄金泉.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管理初探[J].学苑教育,2018(11):10.

[3] 张晖.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甘肃教育,2019(11):32.

[4] 巫冬娣.探析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9):113.

[责任编辑 吕 媛]

作者简介:张雅君(1978.5— ),女,汉族,甘肃张掖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有效途径的探索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05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心得体会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