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黎锦符号象征的审美分析

2022-05-28 03:36刘雅婷张来鹏杨紫薇于晓华通讯作者
流行色 2022年4期
关键词:黎锦织锦黎族

刘雅婷 张来鹏 杨紫薇 于晓华(通讯作者)

海南大学 海南 海口 570100

一、黎锦的符号象征概述

民族服饰通常被视为不同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系统、具有类似于语言学上的能指和所指的功能。马歇尔·萨林斯认为,服装语义学具有不同的层次:一套服装及其穿着场合在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的文化秩序;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服装的构成决定了其话语有着不同的意义。服装的象征性研究在微观层面(服装系统)和宏观层面(服装和其他文化系统)上具有丰富的标志和功能。因此,服饰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与人们的婚姻家庭、亲属系统、性别关系、政治组织、艺术形式、宗教信仰崇尚和节日文化等各个方面密切关联,表现出所有民族团体的独特想法。

纹样系统、色彩系统和形制系统这三大系统构成了民族服饰的符号象征系统。颜色是国家服装的重要要素之一,用象征性的方法来表现国家深厚的文化心理。民族服装的图案是一首叙事诗,它反映了服装、历史、情感、国家的艺术美学和精神信念。民族服饰的形式在表现形式上不知不觉地反映出特定的方法和顺序。因此,服装的颜色、图案和形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服饰符号系统,彼此相互联系。

二、黎锦纹样造型的审美分析

黎锦的图案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每个图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从不同的角度和形式反映了大自然的自然景观、民族特色、反映了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独特的生活习惯,反映了当地的民族信仰。

黎锦纹样的造型既表现出神秘、坚定、朴素、夸张、庄重和清净之美,又表现出成熟、温柔和细腻的美。在黎锦纹样的审美现象中,往往存在着对立的两极审美状态,这种类型的审美两极既互对立又互相依存,形成了美感的统一,反映了审美造型的两极共存,它是民族艺术造型中一种独特的审美现象。

1.神秘美

黎族织锦存在大量神秘的“象征纹”。这种象征纹大部分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另外,根据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最初产生了黎锦图案,可以说通过原始崇拜逐渐形成了审美意识。从现有的织锦纹样看,有的既像人形纹又像动物纹,如美孚方言黎族织锦纹样中的鬼纹,浅浅的白色纹样在深蓝底的衬托下,显得神秘莫测。无论纹样的创造者属于哪个时代,其认识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人形纹或动物纹的构图大都是以象征手法表现的,大量神秘的鬼纹龙纹、雷纹,给人以深邃、古朴、朦胧之美。

同时,在织锦纹样中,同样大量出现很多世俗的图案,如龙凤呈祥、麒麟瑞仁、仙鹤祥云、五蝠(福)临门、喜鹊登梅(喜上眉梢)、月宫嫦娥图、八卦太极图、吉祥符号“卍”纹、福禄寿喜等。这是历史上黎族和兄弟民族相互往来,民族之间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我们从一些带有吉祥纹样的图案中可以看出,黎族织锦文化受外来民族文化影响较深。

2.抽象美

图案造型的抽象性在少数民族艺术中比较普遍,许多民族的刺绣、挑花、织锦等都大量运用抽象几何图案,而黎族织锦图案的抽象性与其他民族相比更明显,大多数纹样均采用直线条、平行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造型,而较少运用曲线(如图1)。在长期的织锦创作中,黎族逐渐使自然物体几何化和抽象化。这是质的变化由具象到抽象的划时代。这一创作过程体现了黎族人民对大自然的高度概括力和艺术创作力。

图1 几何图案的黎锦纹样

黎族织锦的抽象不完全是西方的“冷抽象”理论的原型,只是在少数几何形状中可以找到,大多纹样,如鸟纹和凤纹,可以从抽象造型的线条中找到具象的影子。如甘工鸟纹即体现了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它体现了黎族织锦融抽象与具象为一体的艺术境界。

3.具象美

朱光潜在《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一文中提到:“抽象就是 ‘提炼’,而具象是尽可能忠于原物,如西方的写实油画都是具象写实的代表”。

具象相对于抽象而言,一般是指忠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包括人们脑海中对鬼神形象的刻板印象。人们在抽象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相似性产生了黎锦纹样的具象性,用稍微艺术性的处理,我们可以用装饰性和视觉性的美得到图案。现在常见的具象纹样有人纹、龙纹、马纹、鸡纹、鸟纹、鹿纹、羊纹、黄猄纹等。目前为止,海南省博物馆的黎族织锦图案共有100多种,其中大概有50多种是具象图案。这些图案主要反映了人们脑海中比较刻板的人和动物的形象,让人一眼就能感知到是物体的变形。当然,黎锦图案的具象性不能绝对直接等同于织绣的具象图案。由于黎锦的纹样受限于织锦工艺的经纬编织,造型多以直线和折线为主。

4.夸张美

夸张与变形几乎囊括在黎族织锦纹样中的各种图案,是黎锦纹样中运用最多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夸张的图案通过超自然物质形态的独特造型有意识地被赋予了神性和灵气,是黎族万物有灵观念的物化。虽然夸张造型起源于原始造型思维,这表明作者创作图像是为了表达思想。它们将有助于夸大和加强表达思想的部分,削弱或消除表达思想中不必要的部分,并强调象征和隐喻。如人形纹造型,强调其健硕的四肢形成变形与夸张之美,黎锦蛙纹夸张其局部特征。省略次要部位,使其神满力足,灵气活现。

对图案变形夸张地处理,表明黎锦在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明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特点。在这种哲学观念的熏陶下,黎锦图案的抽象化展现了黎族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所创造的艺术感染力证明了它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三、黎锦色彩的审美分析

黎锦的艺术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不同面料图案和色彩的艺术处理上。黎锦的色彩语言内涵丰富,总之,黎锦在美丽、平衡与和谐的色彩上很大程度地体现了艺术美。在黎锦的颜色选择中,主要红、黑、白、蓝、黄、绿的综合展开,中间色几乎没有。颜色包括色调对比度、纯度对比度和明度对比度。它反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和谐的艺术美感。这种颜色匹配的习惯的出现,不仅直接关系到黎族的审美取向,也与黎锦自然色彩生成过程的局限性直接相关。黎锦大多选择黑色或蓝黑色作为背景色,正是因为这些颜色耐污易清洁,并且黎族的居住环境多为山区,以农业和狩猎为主适合耐脏的衣服。这一表现展示了艺术创作对环境的影响,当然也反映了黎族人民的智慧。

1.简约与饱和美

在色彩搭配上,由于受色料选择的限制,黎锦的颜色比较简单,但简约却不死板。织工通过巧妙地设计,使用黑、红、黄、白等原色,很少使用灰色,使色彩饱和度极高,对比鲜明,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编织出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世界,满足了人类审美中“简单美”的视觉要求。

黎锦色彩之所以单纯饱和,是因为其染料是纯天然的,染色工艺是纯手工的,很少经过化合配色。染是织锦的上色工艺的重要步骤。黎锦织锦所用的色线,大多是用野生或人工栽培植物制成的颜料,用麻、棉、纱等染色而成。这些染料色彩鲜艳,所制成的黎锦也精细、轻软、耐用。

2.象征与隐喻美

表示颜色的词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化也是有秩序的,有遵循完全进化的趋势,但是,文化差异并不会影响人们对基本色的分类。在颜色序列中无论哪种语言,最基本的颜色都是黑色和白色,接着是红、绿、黄、蓝等,表示光谱的连续体。颜色常常用于情感的表达、身份的展现、当下的状态、也预示吉凶、祈求福祉等。可以说,色彩是我们常认为的语言以外的语言,能向接受者表达丰富的心理情感,具有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

作为一种民族民间工艺,黎锦在色彩的运用上十分讲究,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图2),形成了黎族人安静的语言。黎族崇尚黑色,以黑为贵。在黎族色彩文化中,黑色具有永久、庄重的象征意义。在婚丧嫁娶、祭祀仪式中都能发现黑色织锦的身影。从审美上看,作为经典颜色之一的黑色,它的深沉更能衬托织锦中其他颜色的绚丽;红色在黎族人的心目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有吉祥喜庆的效果。黎锦中红色的象征意义可能来源于黎族先民对火的崇拜。火表示光明和温暖,给人带来希望,去除寒气,驱逐野兽;在黎族社会中,龙被认为最美最有灵性的野兽,而龙是金黄色的,在龙被中龙的色彩得以体现。黄色也代表了高尚、高贵,所以成为了尊色,“以黄为贵”。

图2 黎锦中色彩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功能

四、黎锦纹样构成的审美分析

从工艺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分析,黎锦四大工艺中的染、织和绣的技法都与构图息息相关。有学者通过分析它们的具体工艺技法,构图手法分为平面填充剪影法、几何骨架内部纹理法、平衡对称法、主次对比法、夸张变形等类型。而不同的构图,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

1.节奏美感

从艺术哲学的观点来看,卢卡奇是这样认为的:“纹样本身可以这样定义,它是自身的一个完整形象,为了刺激美的感情而使用的。节奏、对称、比例等抽象的反映形式组成它的构成要素”。纹样属于二维平面图案,通常会分为单独纹样、连续纹样两种。在黎族服饰中,无论是织筒裙,还是刺绣领口、袖口、门襟,最常用的图案排列都是二方连续的平面排列方式,尤其是筒裙上的纹样由于是重复的二方纹样的排列,给人带来更丰富的节奏感以及秩序感的感受。

2.主次美感

一个整体的黎锦图案组成,遵循一般的艺术组成原则,具有较强的艺术美感。它的构图规律常常由母体纹饰以及子体纹饰组成,母体纹样通常代表主体图案,放置在整个图像的视觉中心,会有较大的面积占比;子体纹样通常作为陪衬或者点缀的作用,在次要的位置出现,通常都是在母体图案的周边排列,相对于主体图案占比要少很多。无论从构图结构上来说排列方式都会体现出高度的构图美感。

比如常常出现在织锦筒裙上经典的图案—《婚礼图》,它的母体纹样是新娘轿被轿夫抬着,子体纹样是轿子前后一起迎亲的人们,有伴舞、奏乐的出现,姿态各异。大体上看形成了很好的构图,既突出了主体,又使得整组画面不失韵律,构成艺术美感。

3.空间美感

通过点,线,表面的巧妙组合,黎锦可以从有限的二维平面获得三维或多维空间的感觉。多维空间可分为实形空间和意形空间。所谓表意空间,是指通过颜色和图案来传达象征、暗示、模糊、意义的无形空间。在色彩斑斓的图案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空间的色彩和错觉,较典型的实形空间之例“婚礼图”。画面有“迎娶”、“送娘”、“送礼”等内容,艺术家会牢牢把握婚礼活动的主要场景,虽然运用了二维的艺术概括和装饰变形的方法,但可以通过生动的人物姿态巧妙地进行紧凑或前呼后拥的构图,体悟到二维平面产生的多维效果,使画面充满了活力、欢快的气氛。

结语

黎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文化艺术资源,我们今天应该在多个领域继承和学习,应该认清它的优势,发扬它,挖掘和探索它最深刻、最微妙的内涵,用于未来的研究、发展和学习。促进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为黎锦的研究、继承、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维护海南的国家特点,促进地区经济结构,推动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黎锦织锦黎族
黎族小伙闯“深海”
瑶族织锦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织锦古韵(七绝)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
晋代“璇玑图”织锦的探索和研制
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