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彝族服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2-05-28 03:36张培培
流行色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活态服饰文化

张培培

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南通 226200

一、前言

少数民族的服饰是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众多民族文化组成中,彝族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彝族的服饰也承载着其独特的文化特色。经过长期的传承、再创作,彝族的服饰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特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彝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深受彝族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地理环境和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彝族服饰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在传承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呈现出随彝族社会演进而变迁的活态发展特点。彝族服饰可以实现彝族个性特点的深刻反映。

二、彝族服饰的色彩特点

彝族服饰色彩的研究发现主要体现在“三色文化”—黑、红、黄,这是彝族人历代传统和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所致,在彝族人的服饰文化和色彩雕琢上是偏爱和美丽的,我们应尊重这里是文化和色彩这美丽邂逅的结晶—“三色文化”。

彝族服饰其特有的三色文化色彩,寓意着彝族人们对自然美的爱和追求,也正展示了彝族人们的审美观,在其淳朴民风的照射下,三色更加美丽和诱人,也正因为黑、红、黄三色的有效碰撞折射出了彝族人民的淳朴,三色文化与彝族服饰相得益彰,遥相呼应,既衬托了彝族人民的淳朴和善良,也彰显了三色文化的独特魅力,重要的是诠释了为什么彝族服饰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稳定和谐发展。

三、彝族服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彝族服饰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彝族服饰的文化价值就显得尤其重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代独特性以及满足现代服饰美学的搭配规律

第一个方面,以欣赏美和发现美的视觉出发,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彝族服饰不是一种意义简单的服饰,彝族服饰还具有属于自己非常独特的造型(如图1),并且民族文化内涵非常地丰富,还有着传统制作工艺方面的独特性以及满足现代服饰美学的搭配规律。彝族服饰中含有非常多的彝族服饰珍品,这部分均具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并且大部分种类已被成功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所收藏保管。

图1 彝族女性服饰服饰

2. 民族元素的标杆

第二个方面,对于彝族服饰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元素的民族服饰类型。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服饰存在并且不断的延续着,长此以来形成了属于彝族服饰独特的地域服饰文化特性。

3.文化的动态延承

第三个方面,彝族服饰自存在以来,其已经不能算是一种简单性的饰物,对于彝族人们来说,彝族服饰反映了彝族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审美观等多个方面。总之,非遗文化持有者按照生计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创造、不断丰富非物质文化的原生形态,以此实现彝族服饰的活态传承。就因为存在彝族服饰的活态传承,所以不管是彝族服饰的传承,还是彝族服饰的发展,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活态性、多样性、变迁性。

四、彝族服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1. 重视民族服饰标识的保护

在彝族中,男子的头饰偏向于“英雄髻”造型(如图2),主要象征着这个民族是迁徙到达地特征,所以,彝族男子的头饰一般都有着“英雄髻”造型的标识,这种标识,有一种让人望而知之其民族身份的含义。彝族民族服饰是彝族民族服饰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标识与根脉所在,同时也是表达精神文化的基础。

图2 “英雄髻”造型

2. 重视民族服饰文化底蕴的保护

在保护与传承服饰文化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混淆服饰文化的实际内涵,保护其基础的工艺流程以及制作的技术等比较浅显的东西,进而无法重视其所含有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所以,继承服饰文化一不注意就成为一种只流于形式的传承形式,只剩下一个空的躯壳。

3. 重要“颜色”的保护

这样就无法保留丰富的人文精神,传统形式的彝族服饰主要为以下三个颜色,第一个是红色,第二个是黄色,第三个是黑色,所以,整体的色彩非常的鲜艳,具有强烈的对比,对于男装来说,其表达着一种豪迈英武的精神,表达一种阳刚的气概和精神。对于女装来说,其表达着一种娇艳动人的精神,表达一种柔美的气质。善战勇猛,堂堂的仪表,雄健的体魄是“美男”的判断标准。并且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头上竖上英雄发髻,耳坠则戴上黄耳珠,脚上则穿上彝麻鞋,腿上则裹着彝绑腿,身上则穿这彝特色的族衣裤,腰间佩带上英雄带或者是佩戴上彝族腰刀,身上则披上毡子察尔瓦,当然,手牵骏马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对于“美女”来说,其判断标准则是,看着五官非常地端正,拥有均匀的身材比例,具有典雅的气质,身穿华丽的服饰等。彝族的各种服饰都具备属于自身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民族特色坚守的过程中,服饰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例如:下衣的百褶裙、上衣的款式、衣服的图案、服饰的色彩等等。

五、彝族服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确措施

1. 通过“人”的传承建构彝族服饰文化的保护系统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的建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人”的传承与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个属性就是文化的传承,民族所拥有的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就是文化传承的依托所在,并且侧重于承传技能、技术、知识,并且,传承人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对于传承的过程来说,传承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个体,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群体。

传承人身体力行的传承是活的文化以及传统中最为艰难的、最为脆弱的部分。主要的表现手段是声音、形象和技艺,延续文化链的方法则是身口相传。通常情况下,如果传承人消失,或者是出现人亡艺断的情况,那么通过身口相传才保留下来的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消失了。所以,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最为重点的一个部分。在某一项遗产中,这些传承人掌握着非常杰出的技术和技艺,其技能也是非常宝贵的,这是在社区、群体、族群中这项遗产公认的、最有影响的人物。在传承和保护服饰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格外重视纺织能手、服装师、刺绣编织、刺绣高手、印染师等等人物传承的重要作用。

2. 通过民众进行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民族服饰文化之所以生成且发扬,主要来源于生养它的民众之中,民众的日常生活赋予民族服饰文化足够的生机活力,民族服饰文化蕴涵的文化精神,在村镇乡间得以传承。在这个交通越来越发达、文化变异越来越快的主流社会发展背景下,民族服饰文化有着非常强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能力,其可以实现民族元素更为有效地保存。然而,对于乡野民众生活来说,完好的服饰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反映的还是民族服饰日常生活所表达出来的生活实态。

但是,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民族都开始忽视自身的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大部分被现代的时装取代,甚至难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手工制作出来的服饰,家庭服饰的传承、社会服饰的传承力度明显减弱。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本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格外注意节假日的服饰活动的参与,不要导致传统服饰脱离民众的日常生活,保持传统服饰的生命力,做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重视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人物传承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文化工作者、群众艺术者的传承作用,促使群众亲身参与,并且投身于彝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工作。

3. 通过民俗活动进行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对于群众来说,最为喜闻乐见的一个形式就是活态的民俗活动,民俗活动的活态性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开心地参与进去,并且亲身感受到保护服饰文化必要性,并且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具有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如果选择这种赋有活力的形式,那么在彝族服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就可以容易地完成扎根,并且实现代代相传,甚至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民族文化是创新过程中无法摆脱的基础,并且还可以紧密结合现阶段时代的审美趋势,满足时代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标准。对于彝族服饰文化来说,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典型的乡土文化,与其相关的民俗活动(如图3)已经长期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会自觉地参加进行,实现了精神的愉悦,还可以实现文化生活的丰富,并且,在组织具备这些“俗不离土”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服饰文化的活化,促使服饰文化可以稳步地扎根在民间,实现代代相传,最后实现传统文化的整体推动,实现长期的保护和有效的传承,最后促使服饰文化可以永远存在且生生不息。

图3 活态的民俗活动

4. 与时俱进,抓住时代脉搏,但也要保留服饰文化的多样性

在进行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本上坚持“求异存异”,保持民族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坚持文化多样性的原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尊重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多样性的尊重,主要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异质的存在才是特点存在基础,异质的存在才可以赋予文化新鲜活力。民族服饰文化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民族支系不同,地域服饰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其实质上表达的则是文化体系中存在的多样性。中华民族服饰也因为各民族服饰所具有的多样性而不断汇集成为整体的多样性,服饰文化的发展才会生机勃勃而大放光彩。所以在进行服饰文化保护跟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一个“求异存异”的原则,在交流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自身特色的保护和守持。在旅游中,服饰位置跟服饰的作用是无法被替代的。服饰位置是第一眼被人看到的,是旅游地主人的外在表现。

所以,不管是在国际环境下还是在国内环境下,旅游地都需要重视满足服饰的一致性。随着民族地区地方性旅游经济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亮点就是民族服饰展演活动。但是,在进行展演舞台活动的过程中,舞台装不要脱离实际生活,争取展示民族服饰,表现丰富的民族元素,并且恰当地运用民族服饰元素,不要轻易的混淆其他的民族服饰特色。基于满足服饰的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原有元素的演进,促使传统民族服饰可以跟现代的审美追求以及标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保持高雅华丽的表现能力,并且又没有脱离传统形式的特色元素,并且发挥与时俱进的时代光彩,以此为基础实现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以及保护,这样也有利于在发展民族特色服饰文化的同时充分转化为地方性特色旅游产业,促进民族+旅游特色文化的形成,为当地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形成做好铺垫。

结语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之一,彝族服饰的产生、形成、传承、发展是不同时期文化持有者对彝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的佳作,是多种文化因素互动、传承、创新、演进而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性、客观性、变迁性、原真性地方性特点的彝族服饰文化。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民族服饰来说,服饰物质文化跟非物质文化传承都非常的关键,我们需要重视服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进行彝族服饰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创新和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多样化、成熟化等传统元素的保留,在尊重多元化的基础上,强化民族元素保护意识,明确民族服饰的特色。以此实现服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活态服饰文化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