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及传承策略

2022-05-28 03:36张宇
流行色 2022年4期
关键词:年画美术作品民间

张宇

枣庄剧院 山东 枣庄 277100

虽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面临着被历史淘汰的危险,但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包容的、多样化的社会,人们对于各种文化的接受程度很高,何况传统民间美术本就扎根于中华大地,带有中华文化的基因,更容易被国人接受。因此,传统民间美术是很有潜力的,如果采取合理的措施,完全可以在新时代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一、传统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

每一种艺术都源自于生活,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也不例外,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绘画内容也多涉及身边的人和物,因此民间美术往往更具有生活气息,直接表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画面,也就是“接地气”。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民俗选择色彩,产生的美术作品具有较强的倾向性。与其他流传广泛的美术形式不同,民间美术更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是由民间美术的受众群体决定的。民间美术往往服务于当地群众,贴近当地人的生活和喜好,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艺术,更带有该民族的特色文化内涵。而这种地域性对于民间艺术的发展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地域性赋予了该艺术形式足够的特点,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时这些特点更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归属感,从而培养起一批坚实的受众群体;不利之处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往往不能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这就给民间艺术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最开始人们对于色彩的认知只是单一的颜色,据考证,这是由原始人的视觉功能决定的,他们的视觉更容易受到单一色相的刺激,这构成了传统民间美术色彩最初的模样,很多早期的民间美术作品都只包含一两种颜色。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视觉功能突飞猛进,能够对视野中的多种色彩做出快速的反应,这赋予了传统民间美术作品更广阔的色彩选择范围。传统民间艺术展现的往往都是生活场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民间美术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而产生,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在劳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大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因此,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想象和祝愿也反映在这些艺术作品中。从现实原因来看,很多民间艺术的用途是庆祝节假日。为了贴合用途,传统民间美术也多展现一些幸福祥和的内容和画面,勾勒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这也造就了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些经典意象。例如,年画中的“胖娃娃”(见图1)是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对于家中孩子健康成长的祝福。就色彩而言,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符号意义,通过色彩能给人冷暖、轻重的感觉,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此处的“胖娃娃”年画多使用红色、紫色、蓝色等较为鲜艳的颜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轻易向观众传达喜悦之情。

图1 以“胖娃娃”为主要内容的年画

二、改革开放前的传统民间美术状态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城市化率不高,大量的人口分布在农村,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分布于农村。千百年来,我国的乡村一直遵循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人们在生产劳动之余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因此,这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明显的农耕文化和自然经济的特点。处于自然经济中的社会与外界的交流较少,这就使得传统的民间美术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鲜明的地域性,一方面使得作品富有特色。绘画类的如天津杨柳青年画(见下图2)、山东胶版版画、四川夹江木版年画、甘肃敦煌壁画(见下图3)等,编织类的则有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民间美术的创新发展。事实上,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年画有不同的色彩倾向,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点。以四川著名的绵竹年画为例,它虽然造型比较简单,不追求繁复的笔触,而是用简单的线条来勾勒出画面,但绵竹年画的色彩构成大胆,色彩的亮度较高,多使用饱和度高的黄色、红色、翠绿色等,色彩对比明显,能够展现出热闹的新年场面,传达出人们欢庆佳节的喜悦之情。与此不同的是,山东杨家埠水版年画历史悠久,具有长期的历史传统,使用的色彩和制作方式也十分具有古韵,因此多使用原色,以求贴近自然,笔触也较为粗放,能够很好地刻画出淳朴的人物造型,颇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杨家埠门神年画,采用明艳的红色、黄色和青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展现了北方年画的普遍特点,而这样大面积使用原色又不会造成观众视觉疲劳的传统美术作品,体现出了创作者高超的色彩运用技巧,值得后世学习和借鉴。而江南地区的年画则有所不同,不仅笔触更加细腻,也倾向于使用更加丰富的色彩,一幅年画作品使用到的色彩非常多,通常以紫红色为主,辅以其他的混合色调,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江南水乡的自然特点,尤其是桃花坞的木板年画,更是将色彩运用到了极致,体现出创作者对于色彩的强大掌控力。

图2 杨柳青年画

图3 甘肃敦煌壁画

三、改革开放至今的传统民间美术现状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此后中国经济进入腾飞阶段,相应地,政治、社会、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文化领域而言,当我国呈现出开放的姿态,世界各国的文化也相继进入中国,对人们的认知和审美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强势的工业文明进入,包含民间美术在内的传统文化渐渐衰落。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城市化率大大提高,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60%。这不仅意味着大量的乡村成为城镇,也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传统民间美术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发展空间逐渐萎缩,丧失了发展的土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由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变成了工业化背景下的商品经济。传统的民间美术不适应商品经济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商品经济需要的是可复制的标准化生产流程,而民间美术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由传承人亲手制作,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赋予了民间美术作品较高的价格,难以同物美价廉的现代化商品竞争。

四、传统民间美术的困境

(一)传承方式沿袭传统模式,局限性强

发展的基础是传承,而传承已经成了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的主要困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始终沿袭一套传承方式,也就是师徒传承或者家族传承,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在传统民间美术的鼎盛时期,这样的传承方式可以避免技艺外传,保持民间艺术的盈利性,同时因为是直接的传承,可以保证各项技艺和精神的完全传达,使民间美术在千百年来保持一致的风格和相同的技艺。也就是说,只要传承得当,很多传统的民间美术还能保持几百年前的风采,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不少人在战时等艰难时期,秉持家族传承的信念,将这些文化瑰宝一直继承了下来。但到了现代社会,这种传统的继承方式效率很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培养继承人,不少人还没等到完全掌握这门技艺就因为现实的生计问题不得不放弃学习,这给民间美术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何况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留在乡村,很少有人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去传承这些难以盈利的民间美术。

(二)未能真正化解传承危机,后继乏人

如果进一步探讨为何没有人去继承这些民间美术,就会发现这是因为传统的民间美术难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存活,不能给传承人带来足够的收益,缺少发展前景。因此,如果不能解决传统民间美术的营利问题,就不能真正解决传承危机。一方面,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本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沉下心来了解和学习民间美术,更愿意花时间在一些认可度更高的美术形式上。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保护传统民间美术的重要性,部分地区会给予一些财政上的支持,治标不治本,没有为民间美术在现代的发展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但更多的地区连财政支持也没有,当地的民间美术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父母也不愿意让孩子学习这些传统技艺。

(三)文化生态环境遭破坏,生存空间逐渐萎缩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传统文化的发展环境已经遭到破坏,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其中就有传统民间美术。部分民间美术根本不受重视,其古建筑在城镇化过程中被肆意拆除,使得很多民间美术的物质基础不复存在。而另外一些传统民间美术虽然获得了市场的关注,但却正在经历另一种破坏。在逐利的商人眼中,民间美术只是一种赚钱的工具,而“保护传统民间美术”就成为了一种噱头,他们大量制造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周边产品,打着保护传统的旗号进行售卖,却对民间美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随意改造,虽然迎合了部分现代人的审美,赚取了一定的利益,却使得这些民间美术不伦不类,长此以往也不利于民间美术的发展。

(四)缺乏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有效保护与身份认同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研究,很多针对传统民间美术的保护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很多是治标不治本,缺乏对于传统民间美术的有效保护与身份认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多受制于主客观原因,大量的传统民间美术的技艺正在流失,相关部门却没有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保护,导致如今很多民间美术精品的制作方式已不可考,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些技艺将永远流失在历史长河中。另外,很大一部分人只顾追赶国际发展的步伐,抱着崇洋媚外的思想,认为国外的都是好的,而国内的传统文化都是应该被改造和抛弃的。这一部分人在看待民间美术时往往采用西方的视角和审美体系,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利于保护民间美术的。不可否认,目前包括美术在内的很多领域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人手中,很多标准和审美体系也是由西方确立的,但是用他们的知识体系来评判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不应当仰视西方文明,而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放在平等的位置来考虑。

五、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保护传统文化迫在眉睫,针对传统民间美术的保护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就是态度问题,中国正在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传统民间美术的保护中来。具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加入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与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携手国际社会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与各种国际组织展开合作,探索有效发展传统文化的策略。在此过程中,我国的民间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中国民协开展了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代表的田野调查活动,深入各地乡村仔细考察,收录各地的传统民间美术文化,从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民艺学、美术学等多学科综合角度评判这些民间美术的价值,并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发展策略,指明发展方向,同时采用摄影、录音录像等多种方式记录当地的民间美术,尤其是一些无法移动的、体积较大的美术作品,以便对其有一个完整的、详细的记录。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量的传统民间美术的信息都被收录到了专门的数据库中,对于民间美术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技术保障作用。就色彩而言,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符号意义,通过色彩能给人冷暖、轻重的感觉,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我国的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性有自己的特点,色彩不仅仅是一种用于感知和表现的元素,它被赋予了更多观念性的意蕴和象征性作用。在传承民间美术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其色彩象征的含义,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上文已经提到,要想解决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重建民间美术的营利方式,给传承人提供物质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学习民间美术,真正解决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相关从业者必须认识到的是,目前中国人的审美已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在多元化的文化中长大,很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已经不能被他们所理解,何况传统文化中本身就有一些不符合时代的糟粕,因此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改革。当然不仅要改革民间美术的内容,也要改变其展现形式,用现代人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技艺,制造新的消费热点,引领消费,为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应当给予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选择十分具有象征意义,这里所说的象征是将色彩看作一种符号,用以代表某种观念或事物。相关从业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于传统民间美术作品色彩体系的学习,明确传统民间美术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寻找解决策略,为民间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年画美术作品民间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