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2022-05-28 03:16王洪庆郝雯雯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浙江省广东省河南省

王洪庆,郝雯雯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一、引言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竞争中争夺的制高点。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谋划和构筑未来经济增长的支撑点,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回归制造业,不断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2019年5月22日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八条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制造业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制造业发展面临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任务更为艰巨,对正处于爬坡过坎和转型攻坚关键时期的河南省来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学术界也关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杨伟民[1]、金碚[2]、田秋生[3]分别探讨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朱启贵[4]、黄汉权[5]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陈斯恩等[6]、张文会等[7]分别构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吕永权[8]、陈丽丽[9]、成文[10]、肖维等[11]分别实证分析了不同地区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

以上相关成果为研究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并不完全相同,突破点和措施也应有所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具体地区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与发达省份浙江省和广东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模型选取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内涵是多方面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在借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已有学者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将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定义为:创新驱动逐步取代要素驱动、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效率效益明显提高、绿色制造不断推进等。基于此定义,结合河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本文从创新能力、结构优化、效率效益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构建一个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0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为了确保能够与浙江省、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比较,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部分数据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替代制造业数据,制造业的数据均采用规模以上数据。

表1 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模型选取

综合评价是运用科学、系统、规范的方法对多个指标、多个单位进行同时评价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综合评价是一个对评价课题的价值或优劣进行评判比较的决策过程。目前综合评价法包含但不限于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主观赋权法,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客观赋权法。其中主观赋权法主观性较强,受专家个人特征影响较大;客观赋权法根据原始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数学统计方法为各指标确定权重,有一定的数理理念,规避了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但适合于样本数量大于指标数量的情况。

由于本文指标数量多、样本数量少,且各指标之间并不完全独立,本文选取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

3.评价方法计算步骤

(1)灰色关联系数计算步骤

首先对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再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关联系数矩阵,最后求解出关联度。

首先,确定参考序列。

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实际意义,在n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中选出各项指标的最优值组成参考序列x0:

x0={x01,x02,…,x0m}

参考序列x0是所有数据序列中的最优样本,若第j项指标是正向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大越好,则x0j为n个评价对象中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若为逆向指标,则x0j为n个评价对象中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根据实际指标选取最优参考值。

其次,无量纲化处理。

再次,关联系数计算。

计算参考序列x0与每个比较序列xi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

ζi(j)=

式中:ρ为分辨系数,ρ∈[0,1],其中ρ值越小,关联系数差异越大,区分能力越强,通常取ρ=0.5。

(2)熵值法确定权重计算步骤

首先,指标矩阵标准化。

同灰色关联分析无量纲化处理相同,选取均值化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xij指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值。

其次,计算第i个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

再次,计算熵值ej和信息熵冗余度dj

dj=1-ej

式中:若Pij=0,取Pijlnpij=0,m表示m个评价指标,对于某一确定的评价指标,当ej越大时,指标xij之间的波动程度越小,指标j对被评价对象的区分作用越小,dj越小;当ej越小时,指标xij间差异越大,指标j对被评价对象的区分作用越大,即dj越大,该指标对应的权重也越大。

第四,确定权重系数

其中,ωj指第j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3)基于熵值法的灰色关联分析综合得分

其中,ωj是第j个评价指标的权重,ζi(j)为第i个评价对象中第j个指标对应的关联系数,将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考虑到灰色关联计算得分中,能够使综合计算得分更加真实有效。

三、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及评价

1.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河南省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智慧芽专利搜索平台。

2.基于时间序列的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

(1)测度结果

表2为熵值法测算的指标权重。

表2 评价指标熵值法权重表

表3为基于熵值法的灰色关联度得分。

表3 基于熵值法的灰色关联度得分

(2)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首先,发展趋势来看。在样本考察期,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水平总得分不高,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图1)。2008-201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低位震荡。主要原因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突出表现为河南省制造业的创新投入减少,环境治理强度减弱,创新环境优化程度下降。2011-2013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得分从2010年的46.54上升到2013年的75.97。截至十一五规划末(2010年),河南省建立了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专利累计授权量4.93万件,是“十五”期间专利累计授权的3.4倍,创新产出持续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有起有伏,一是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二是河南省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力度,将目标瞄准提高产业附加值,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轻工业等高成长性产业,扩大高成长性产业市场空间,提高制造业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制造业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立足于绿色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降低单位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并坚持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制造业加工制造与服务增值能力,提升了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2014-2019年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水平呈现高位震荡小幅下降且逐渐趋于收敛稳定的趋势。从产业角度来看,近年来河南省虽大力发展高成长型产业,推进智能制造,但当前河南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等高端产业占比较低,高能耗产业占比较大,且产业协作配套基础设施薄弱,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效率不高,影响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与销售;从企业角度来看,河南省制造业企业创新环境不稳定,研发人员资金投入强度有待提升,企业单位研发资金的创新产出水平较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约束了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

图1 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趋势图

其次,四项指标横向比较来看。为更深入研究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情况,计算2008-2019年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一级指标得分均值,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一级项指标得分中,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两项指标得分高于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分,其中结构优化近十年来得分均值最高,为5.5843,其次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绿色发展、创新能力和效率效益,因此,创新能力不足和生产要素效率和效益低下是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表4 河南省2008-2019年制造业四项指标得分均值表

创新能力水平高于效率效应水平,但远低于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水平。河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分均值为2.486,2008-2019年创新能力得分基本上呈缓慢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提高较为明显。表明研发人员投入和单位研发人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上升为制造业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人力和资金支持。激发企业研发人员创新活力,并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供给能力,充分发挥了创新体系效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提供支撑。从创新环境方面来看,河南省创新环境虽有优化但不稳定,不能随时为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政府需加大科学技术支出,释放企业、研发机构及高校等创新活力,持续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结构优化指标具有明显优势。这可能是因为在供给侧改革决策部署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内部转型明显,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高。主要表现为河南省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高技术产业与战略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其中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占比从2008年的3.92%上升到2019年的13.7%,上升了9.78个百分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从68.72%上升到73.85%。此外,河南省贸易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河南省出口产品由早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导向扩充至电子产品、副产品等多样种类,尤其是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从2008年的3.77%上升至2019年的63.97%,上涨60.2个百分点,且多年来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顺差为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

效率效益得分均值最低,为1.4852,是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这可能是因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产业占比虽有所提升,但整体来看,河南省仍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不高,较高的要素成本和研发资金阻碍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且河南省制造业品牌效应低,品牌软包装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强,缺乏高端化品牌建设,影响产品销售和市场扩张,制约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水平较高,提升速度较快,尤其是近十年来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河南省制造业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较低的缺陷,且绿色专利数量的连续上升即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南省制造业因受技术瓶颈制约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困境,推进制造业节能和综合利用,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河南省目前虽在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单位产出能耗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形成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改变,2019年河南省六大高载能行业占规模以上产业比重虽有下降,但仍处于35%以上,因此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下,注重制造业绿色发展,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3.基于区域对比的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为了进一步分析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的相对状况,同样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择与发达省份浙江、广东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找出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供参考。

(1)河南省与浙江省、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情况

由表5可知,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浙江省比较接近,从平均得分来看,河南省为50.423分,浙江省为52.417分,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12、2013和2014年曾超过了浙江省。但与广东省差距很大,广东省为66.695分,从每年的得分来看,与广东省也都有很大的差距,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具体来说,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广东省已经成为我国的制造业强省,浙江省制造业规模也位居我国前列,以2019年为例,广东省工业增加值为39398.46亿元,河南省为18413.21亿元,前者是河南省的2.14倍,浙江省为22840.53亿元,是河南省的1.24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为46723.0亿元,河南省为6118亿元,广东省是河南省的7.64倍,浙江省为8384亿元,是河南省的1.37倍;2019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92.95亿美元,河南省为346.67亿美元,是河南省的6.33倍,浙江省为232.83亿美元;广东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1135.5亿元,河南省为32970.59亿元,是河南省的3.37倍,浙江省为54293.98亿元,是河南省的1.65倍。

表5 三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

(2)河南省与浙江省、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情况分析

为了找出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浙江省和广东省的具体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三个省份指标评价体系的四个一级指标重新放一起按照年度分别测算了平均得分,结果见表6。

表6 河南省、浙江省和广东省制造业四项指标高质量发展水平平均得分

由表6可知,河南省在创新能力、要素效率和经济效益、绿色发展方面与浙江省和广东省相比均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成为阻碍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制造业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下面就每项指标进行具体分析。

河南省创新能力得分均值仅有47.583,浙江省为60.1045,广东省为61.8214,河南省创新能力得分均值远远低于浙江省和广东省。具体来看,在创新能力方面,201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76%,河南省为2.08%,占比是河南省的3.25倍,浙江省为5.13%,是河南省的2.47倍,说明河南省在营造技术创新环境方面存在明显不足;2019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58%,河南省为1.22%,浙江省为1.68%;2019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投入强度(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38%,河南省为4.23%,是河南省的1.51倍,浙江省为8.46%,是河南省的2倍;2019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支出为27.59万元/人,河南省为29.44万元/人,浙江省为22.18万元/人;2019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亿元R&D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数申请数为52.41件,河南省为14.35件,浙江省为89.72件,都远远高于河南省;2019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9.29%,河南省为13.56%,占比是河南省的2.16倍,浙江省为34.33%,是河南省的2.53倍;2019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21320件,河南省为8734件,是河南省的13.89倍,浙江省为75770件,是河南省的8.68倍。总的来说,河南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水平远远低于浙江省和广东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了阻碍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

河南省结构优化指标平均得分为67.310,高于浙江省的48.912,与广东省的68.230比较接近。具体来看,2019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3.70%,广东省为34.17%,广东省占比是河南省的2.49倍,浙江省为12.07%,低于河南省;2019年河南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3.85%,低于广东省的81.29%和浙江省的78.14%;2008-2019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河南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的平均值为63.97%,浙江省为6.96%,广东省为37.10%,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远远优于浙江省和广东省,且自2012年开始河南省此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08-2019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河南省进口总额的比重的平均值为61.60%,浙江省为11.56%,广东省为54.51 %,河南省进口产品结构远远优于浙江省和广东省,且自2012年开始河南省此比重一直保持在58%以上。因此河南省制造业结构要优于浙江省,与广东省比较接近。总的来说,河南省制造业结构优化指标好于浙江省,与广东省接近,主要是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高带来的,这主要归功于富士康的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企业单一,也埋下了不确定的隐患。

河南省效率效益平均得分为54.137,低于浙江省的62.629和广东省的75.113。具体来说,2019年河南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26万元/人,浙江省为16.85万元/人,广东省为19.21万元/人,河南省略低于浙江省,远低于广东省,2008-2019年河南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均值为11.92万元/人,浙江省为11.52万元/人,广东省为13.08万元/人;2008-2019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总资产报酬率均值为12.29%,浙江省为6.05%,广东省为8.01%,此项指标河南省较高;2008-2019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吨标准煤带来的工业增加值均值为0.94万元,浙江省为1.15万元,广东省为1.55万元,河南省此项指标低于浙江省和广东省,但从2017年开始河南省的能源产出效率已经超过浙江省,2017、2018和2019年河南省能源产出效率分别为1.37万元、1.49万元和1.72万元,浙江省分别为1.33万元、1.41万元和1.45万元;2008-2019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毛利率均值为14.73%,浙江省为15.53%,广东省为15.66%;2008-2019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贡献率(制造业企业利润占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均值为89.11%,浙江省为91.26%,广东省为86.62%,此项指标河南省低于浙江省,但高于广东省;2008-2019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市场占有率均值为5.58%,浙江省为6.77%,广东省为12.29%。总的来说,河南省制造业要素效率和生产效益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河南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能源产出效率、制造业销售毛利率和制造业市场占有率较低导致的。

河南省绿色发展平均得分为53.195,远低于浙江省的83.353和广东省的81.348。具体来说,2008-2019年河南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值为71.48%,浙江省为90.91%,广东省为83.79%,河南省远低于浙江省和广东省,2019年河南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有48%,浙江省为93.8%,广东省为72.51%;2019年河南省绿色专利拥有数仅有921件,浙江省为3359件,广东省为4764件,河南省与浙江和广东的差距很大;2008-2019年河南省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值为0.23%,浙江省为0.22%,广东省为0.12%,河南省有明显优势。总的来说,河南省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绿色专利拥有数偏低。

四、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样本考察期,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水平综合得分不高,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008-201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低位震荡;2011-2013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快速提升;2014-2019年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位震荡小幅下降且逐渐趋于收敛稳定的趋势。从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一级项指标来看,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其次是创新能力和效率效益,因此,创新能力不足和生产要素效率和效益低下是制约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从与浙江和广东省比较来看。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略低于浙江省,但与广东省有很大差距,河南省除了在结构优化方面有一定优势外,创新能力、效率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均与浙江省和广东省有较大差距。

2.政策建议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推进河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基本路径。第一,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升级改造工程,通过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通过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品牌推广计划、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计划,全面提升制造业工艺装备、产品生产技术、节能环保和产品品质水平;第二,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制造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通过智能改造和绿色改造,提升河南省食品、纺织、化工、轮胎、家具、造纸等传统制造业中高端产品比例,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新优势。

(2)制定制造业发展战略

河南省委省政府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因地制宜制定河南省制造业发展战略,并出台配套的产业发展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为推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提供政策保障。产业政策要明确重点支持的产业及龙头企业,对污染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要严格转型和限制。

(3)成立先进制造业发展基金

为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先后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河南省也应该效仿设立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由政府资金牵头,动员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实行市场化运作,为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研发资金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12]。

(4)健全制造业人才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榜样力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建优良的社会环境;依托“中原千人计划”等平台,不断加大高端装备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力度;完善股权激励、技术入股和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等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待遇水平,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大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育一批装备制造领域知名企业家、技术专家和工匠。

(5)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既是企业加快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创造拥有知识产权的体现,又是企业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但目前河南省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大型跨国企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特别是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高精尖制造业行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对品牌设计、建设及维护等方面重视不够,投入相对不足,品牌化发展滞后。因此,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等措施,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培育世界知名品牌,进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价值链攀升。

猜你喜欢
浙江省广东省河南省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