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观念影响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因素辨析

2022-05-28 03:16曾泉海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支柱养老保险显著性

曾泉海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一、问题的提出

2022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1]。养老保险“三支柱”的概念出自世界银行1994年公开出版的《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工作报告,并于2005年得到世界银行的进一步完善[2]。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由三个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指以公平为导向,起着“保基本”作用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指由企业举办的补充养老保险,在我国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指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加快,第一支柱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且水平不高,已无法满足老龄人口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保障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商业保险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2013年,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快发展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4]。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要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5]。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建立“运营安全稳健、产品形态多样、服务领域较广、专业能力较强、持续适度盈利、经营诚信规范的商业养老保险体系”的目标[6]。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养老保险的“三支柱”体系,但各支柱发展失衡,尤其是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严重缺位。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截至2019年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约6.3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累计结存约2.5万亿元,职业年金累计结存约0.7万亿元,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只有几亿元的保费收入。现阶段,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已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而当前我国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分析影响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各种因素,有利于对症下药,提高我国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实际参保率,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能够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梳理国内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学界对于影响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研究较多,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研究较少。现有的文献主要是从个体层面[7-8]、家庭层面[9]和社会层面[10-11]来探索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从个体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切入。“养儿防老”观念是一种主观意愿,本质上是属于个体的内部因素。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基于老年人主观意愿来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但现有的研究还缺少从个体主观意愿的视角来研究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与问题。与此同时,现有基于个体主观意愿的研究使用的数据大多聚焦于某个省或地市,研究的对象以农民为主,全国性、整体性的宏观视角研究不多。立足于此,本文将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从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着手,研究我国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养老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特征的个人和社会事业,正因为其长期性的基本特征,养老也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事实上,老年人会根据自身的处境和家庭内外的资源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策略[12]。传统文化中常说的“养儿防老”本身即反映着老年人为实现养老而做出的主动选择[13]。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呈现明显的弱化趋势。与此同时,由于20世纪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基于“养儿防老”观念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强烈冲击。当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始终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新时期个人养老投资策略的一种新选择,是否会持续受到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研究“养儿防老”观念与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相关关系,深入探究“养儿防老”影响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内在逻辑,对于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做大做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无疑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养儿防老”观念与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存在负向关系。

2.变量测量

为考察假设是否成立,本文使用 2017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是从宏观层面研究“养儿防老”观念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情况,因而剔除了无法体现居民“养儿防老”观念的信息不可用数据;同时,删减掉系统缺失个案,最终得到12266份信息较为完整的有效样本。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是否已经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研究的是居民的参保行为,而非居民的参保意愿。根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您目前是否参与了商业性养老保险”,将回答“没有参加”设置为没有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赋值为 0,将回答“参加了”设置为参与了商业养老保险,赋值为1,将回答“不适用”“不知道”“拒绝回答”设置为系统缺失值。

(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居民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据问卷中的问题“您认为有子女的老人的养老主要应该由谁负责?”,若受访者回答“主要由政府负责”“主要由老人自己负责”或“责任分担”,则设置为不存在“养儿防老”观念,赋值为0;若受访者回答“主要由子女负责”,则设置为存在“养儿防老”观念,赋值为1;若回答“不知道”“拒绝回答”,则设置为系统缺失。

(3)控制变量。为缓解遗漏变量带来的误差,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个体内部和外部因素中选取了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是否拥有房产、家庭年收入、社会信任、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对变量进行了特殊处理。具体的变量设置与赋值参见表1。

表1 相关变量说明

3.模型设定

由于被解释变量“居民是否已经参加商业养老保险”是一个典型的二分变量,故利用SPSS 26统计软件,引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养儿防老”观念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其中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为:

Y=αConcept+βX+μ

其中,Y为0表示居民没有购买商业养老保险,Y为1表示居民已经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Concept为持有“养儿防老”观念的程度;X为控制变量,包括个体内部和个体外部控制变量;假定μ服从正态分布N( 0,σ2)。

三、实证分析

1.单因素交互分析

本文运用 SPSS 26统计软件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行为进行单因素交互分析,从而对上述变量进行筛选,依据主体间效应监测结果保留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行为有影响的自变量,结果如下:“养儿防老”观念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这与本文的研究假设也是相呼应的;在个体内部因素中,年龄、教育程度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健康状况也通过了0.1的显著性检验,分别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性别和婚姻状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个体外部因素中,家庭年收入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拥有房产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行为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分别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社会信任程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分析结果参见表2。

表2 变量与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交互分析

2.基本回归分析

通过对自变量与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行为的单因素交互分析,最终保留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房产、家庭年收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有影响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接下来,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养儿防老”观念是否会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产生影响,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模型二是直接研究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与我国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养儿防老”观念对我国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行为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并呈现出负向相关性。这表明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会抑制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这与我们的研究假设是基本吻合的。

为了进一步降低了其他因素对主要解释变量的干扰,模型三是在控制个体内部因素的基础上,对“养儿防老”观念与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控制的三个个体内部因素也是经过单因素交互分析检验,被证明会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造成显著影响。这将进一步检验在排除部分个体内部因素后,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是否仍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行为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养儿防老”观念对我国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行为依旧通过了0.01的负向显著性检验,且调整R2 的数值由模型二中的0.005上升到模型三中的0.097,模型稳健性得到提升,进一步说明了“养儿防老”观念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作用。模型四在模型三的基础上,又将房产、家庭年收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等个体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依旧与假设保持一致,进一步证明了结论的可靠性。

3.稳健性检验

在有关“养儿防老”观念和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研究中,由于存在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的问题,研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内生性。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了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进行检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房产、家庭年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变量作为匹配时的协变量,采用最邻近匹配对具有“养儿防老”意识的样本组和不具有“养儿防老”意识的对照组进行匹配,表4显示了最邻近匹配的结果。其中,Sig=0.001<0.05,说明倾向得分匹配的结果与基本回归结果保持一致,模型具有稳健性。

表4 倾向得分匹配结果

4.内在逻辑探究

研究发现,“养儿防老”作为我国根深蒂固的养老观念,在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中长期占据着主流位置,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受到挑战[14]。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新时期个人养老投资策略的一种新选择,为何会持续受到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深入发掘“养儿防老”观念影响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背后的逻辑关系可以发现,“养儿防老”观念的强干预会使居民在制定养老策略和选择养老方式时陷入内生性需求与表达性需求的矛盾之中,最终影响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如图1所示。这里的内生性需求是指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居民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对不同养老方式的实际依赖倾向。而表达性需求是指居民对不同养老方式的偏好表现出的行为倾向。

在当前,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居民对于不同养老方式的内生性需求与表达性需求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自20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少子化现象成为普遍现象。城镇化也使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传统依靠家庭提供养老服务的模式正遭到挑战,完全依靠子女安享晚年的居家养老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即使如此,老年人还是在观念上认同居家养老,认为养老还是要依靠子女。调研发现,在农村不少老年人表示即使不希望拖累子女,也要顾全子女的“面子”,不能给子女贴上“不孝”的标签,让其在村里抬不起头[15]。可见正是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强干预深刻影响着居民养老模式的选择。为此,要想提高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居民的传统养老观念,激发其投保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启示

1.结论

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幸福生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难题。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养老保障的“三支柱”体系,但各支柱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学界共识。第一支柱一支独大,奈何保障水平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第二支柱厚积薄发,但覆盖群体有限,深受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制约;而第三支柱却一直缺位,居民参保积极性始终不高。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做大做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是新时期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重点突破口,存在较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分析影响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各种因素,有利于对症下药,从而提高我国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实际参保率。首先,本文进行了单因素交互分析,依据主体间效应监测结果保留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行为有影响的自变量。其次,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变量进行控制,分析了“养儿防老”观念对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显著性影响,发现“养儿防老”观念会抑制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与结论的稳健性,缓解内生性带来的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继续进行检验,结论依旧与假设保持一致。最后,深入探究“养儿防老”观念影响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内在逻辑,发现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强干预机制将使居民对不同养老方式的需求陷入内生性需求与表达性需求的矛盾之中,进而制约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

2.启示

(1)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创新和发展社会养老产业。通过整理12266份有效样本,发现持有“养儿防老”观念的人占据绝大多数,这种现象在男女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居民仍旧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来安度晚年,这为我国新时代加强老龄工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供了历史文化依据。基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居民养老消费需求剧增的大背景,我国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应从老年人的主观意愿出发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继续普及养老意识和正确的养老观念。回归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行为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并呈现正向相关性。模型三显示,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概率是受教育程度偏低居民的1.498倍。一方面掌握的知识越多,明辨是非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就越强;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高能够帮助居民清楚意识到当前的老龄化形势,从而普及养老意识以及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未来需要加大有关商业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于相对落后、偏远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急需全面提升我国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整体认知水平。鼓励居民在进行居家养老的同时根据个人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合多种养老方式,以实现更好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的目标。

(3)将发展第三支柱作为新时期养老工作的突破口。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居民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了居民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依赖度,在增加养老资金积累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来源。与此同时,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国家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支柱,发展第三支柱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负担过重的局面。

猜你喜欢
支柱养老保险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