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德国“双元制”教育

2022-05-29 08:20黄萌萌
百科知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元制德国培训

黄萌萌

德国“双元制”中等教育与“双元制”高等教育是其工业发展的支撑,也是德国百年家族企业与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的关键。一方面,德国“双元制”教育按照行业与企业的专业化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另一方面,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企业具有主导权。“双元制”教育保证就业率,是德国应对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年来,德国制造业工人收入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德国制造业劳动者报酬增加值比重高达18%,远高于英国的11%和美国的9.5%。

在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空有头衔,德国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各诸侯国在军事、文化与经济等领域激烈博弈。狭小的市场促使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建立了行会,制约无序竞争的同时,行会也兼具质量监督、维护行业声誉的作用。年轻人需要先做学徒,经长时间训练和严格考核,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者。

18世纪中期开始,德国化工、钢铁等重工业迅速崛起,成为“迟到的”工业国家。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俾斯麦的纵横捭阖下统一各公国,建立“德意志帝国”。统一后,行业“师徒制”逐渐发展成为职业技术学校,同时还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1906年,慕尼黑成立职业进修学校。1938年,第三帝国时期,德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职业技术教育为义务教育,但主要由国家负责出资实施。二战后,德国历经50年代的战后重建与60年代的战后反思,产业迅速升级,促使德国的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在此期间,备受称赞的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成型,并在1969年以《职业教育法》的形式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企业和学校的共同责任与权利。德国职业教育虽然在70年代受到高等大学教育扩招的冲击,但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质量下降等问题,1976年,德国确立“为各种职业做准备,传授必要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育目标。

20世纪80年代,德国形成两种教育类型:一是以研究为主,并不直接提供就业所需专业性岗位的综合性大学;另一种便是以获取专业性职位为主要目的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高等教育与“双元制”中等教育。其中,“双元制”教育与企业需求直接挂钩,校企紧密合作,通过“双元制”体系,偏应用型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轮换交替,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否升入大学,很大比例都能留任企业。为此,受“双元制”教育的学生的就业率一般高于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就业率。

德国建立了几乎覆盖所有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部门的“双元制”教育,不仅为德国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了人才就业率,同时也对缩小劳动者收入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德国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双元制”教育责任,而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

德国“双元制”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精髓在于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进行国家认可的300多个工种中的某一个工种的职业培训。德国“双元制”教育需四方参与,即企业、职业学校或应用型高校、行业协会与学生。企业在招收学生、实施培训计划、支付学生工资以及人员留用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学校负责应用型教学与理论课程;行业协会则负责审核相关方的培训资格、培养方案,监督培训过程并组织考试等。

企业需为“双元制”培训岗位留出年度预算,学校按企业与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同时,获得企业、联邦州或联邦政府的资助。参与“双元制”中等教育与“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学生首先需要提供包括德国语言能力在内的申请材料,与企业进行面试通过后,再和企业与学校签署三方协议。“双元制”中等教育与“双元制”高等教育一般为期3年,企业为学生支付学校理论学习阶段的月薪、社会保障金及圣诞金,并提供带薪休假等福利待遇。

参与“双元制”教育的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学校提供理论型与应用型课程,企业各部门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机会。其中,“双元制”中等教育一般为每周有两天或三天在校理论学习,两天或三天在企业或工厂实践,毕业合格后一般留任企业。“双元制”高等教育则一般为一学期在校理论学习,一学期在企业内各部门进行轮岗实习,以此交替3年,学习任务较为紧张,最终取得本科文凭。“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毕业论文撰写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校、企导师的共同辅导下完成。

德国巴登符腾州拥有德国最多的“隐形冠军”企业,掌握高精技术,同时也是德国职业高等教育的示范区,校企紧密相依。巴登符腾州立“双元制”大学(DHBM)是德国第一所将职业教育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目前,DHBW拥有约3万名在校学生,与9000多家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其大学总部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州首府斯图加特,9个校区依据企业集群分布于该州不同地方,每个校区都提供获得德国和国际认可的商科、机械工程和社会工作领域的本科学习课程。

德国蓝领工人的工资待遇在OECD国家中较高,这得益于德国高质量和精细化的工业制造业以及保证有序竞争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德国中小企业与百年家族企业在诸多精密仪器与机械零部件制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他们掌握了专有技术诀窍,成为全球制造业很难替代的供应商,被誉为“隐形冠军”。大部分德国中小企业与家族企业位于德国乡村地区,他们不仅带动德国区域、城乡与城市的均衡发展,同时也是确保德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德國众多“隐形冠军”企业的百年根基在于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有助于企业与专业人才建立相互信任,人才流失率较低。无论是“双元制”中等教育,还是“双元制”高等教育,学生通过学校考核与企业实践后一般留任该企业。德国企业依托“双元制”教育体系,将社会职业教育视为己任,着力培养适应企业与行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为企业管理、市场与研发技术等部门打造“量身定制”的专属人才。因为从学生时代就在企业工作,提高了专业人才对企业的熟悉度与信任度,“双元制”教育成为确保德国就业率与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此外,通过“双元制”教育也是在德国企业晋升的重要机会。德国企业提供的职业继续教育的模式为:企业为职工保留岗位,并支持其进行为期2年的“双元制”研究生课程,学习费用由企业承担,科研成果由企业持有,职工毕业后可晋升或转岗。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非常典型的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为主导的职业培训体系,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充分参与,企业是否在职业培训中扮演培训与财务支持的核心角色。

首先,企业对学生的录取和管理有决定权,负责学生的薪资与福利待遇。学生进入“双元制”培训,必须通过企业面试,与企业和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其身份首先是企业员工,然后才是学生。若有旷课、旷工或考试不合格的情况,负责处理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这与我国由职业院校录取和管理学生的模式不同。

其二,在联邦统一的职业培训大纲框架内,企业对人才培养具有自主权。企业以培训大纲为基础,制订具有企业特色的培训计划,补充培训内容以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目的是培养出更熟悉企业流程的学生,使其具备完成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此外,企业也有权选择培养场所,除在企业内各部门轮岗与学校学习外,还可委托跨企业的培训中心以及企业的海外分公司承担部分培训任务。

其三,企业导师资格认证。德国相关法律规定,实施企业培训的人员必须满足专业素质要求,通过行业协会的企业导师资格认证。企业导师的主要任务包括制订和实施企业培训计划,负责学生培养质量。

由此可见,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是德国“双元制”成功的关键,企业导师与学校的教学指导是专业人才的培养皿。同样,职业教育也为德国百年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以及精密零部件领域的“隐形冠军”提供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依。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双元制德国培训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